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代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回顧歷代名臣,他們除了本職工作大多還有勳爵等榮譽頭銜。清代亦有八等二十六級爵,以及大量可用於加銜的官職。獲得榮譽的人,也並不侷限於清廷宗室或八旗子弟。因此清史兩百多年,有榮譽頭銜者多不勝數。而在這其中,從一品的“太子太保”和正二品的“太子少保”無疑是知名度最高的幾個頭銜之一。

一、清廷對臣子的加銜之賞

清代同千百年來的其他封建政權一樣,把封爵加官加銜作為獎賞、籠絡朝臣的重要手段。而因為奉行“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等原則,清廷實際上更常用加官加銜的手段處理對朝臣的獎賞問題。

加官,即官職升遷。它包括由低階職位升任到高階職位,由普通地區調任到重要地區,由閒職機關調任到實職機關等。而相比於實質性的官權調整,加銜則更偏重榮譽性質。加銜一般是提升官階。受銜者實際官階多原比加銜低一階。而在加銜後,官員實際上只有俸祿增長,並無權力調整。

詳細說來,除宗室子弟和蒙古貴族外,其他文武臣子可擁有的加銜有宮保、大學士、尚書、侍郎、總督、巡撫等等。其中,宮保包括我們更熟悉的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等。

二、太子太保與太子少保

在歷史上,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等職務曾是東宮官職,職權範圍僅限於東宮,與前朝重臣並不對等。但類似“三公”(太師、太傅、太保)的逐漸虛銜化,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等在清以前也轉變為了榮譽性虛職。順治十一年(1654),朝廷鑑於以往多代都將這些官職視作虛銜,便將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等也確定為榮譽虛銜,奠定了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在清廷的地位。

而從宮保的一系列加銜中我們可見,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並未排在前列。這其中的門道還不僅如此。作為恩寵性的虛銜,太師、太傅和太保一般加給大學士,少師、少傅、少保一般加給尚書,侍郎一般才受銜太子少師、太子少保。此外,若總督在執行公務時在江河湖泊等處陣亡或傷亡,也可獲得太子少保之銜。

不過總的來說,清代的任何加銜都要參考臣子先前的官職和帝王認可的其為國效力的程度。所以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等說到底只是一些社會普遍認可的備選虛銜,並不是絕對屬於某一官階的加銜。

三、清廷知名與“不知名”的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們

在清代,獲得加銜的官員往往還能獲得其他賞賜。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們獲得加銜的原因和時機也不盡相同。因而要看看清代有哪些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與其從加銜本身出發,還不如從入祀賢良祠等線索入手。

在清代,於死後入祀賢良祠可謂是最高的哀榮。而在兩百多年間入祀的近兩百位重臣中,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等不在少數。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為例:

康熙年間,入祀者35人,其中太子太保或太子少保12人:太子太保、加贈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諡“文毅”的魏裔介;贈太子太保、加贈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諡“文清”的阿蘭泰;贈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諡“文貞”的張玉書;贈太子太保、加贈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諡“文端”的張英;太子太保、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諡“恭懿”的福善;贈太子太保、戶部尚書、諡“恭毅”的趙申喬;太子少保、贈太傅、尚書銜食俸、諡“文定”的徐元夢;太子太保、工部尚書銜、河道總督、諡“文襄”的靳輔;太子少保、加贈太子太保、振武將軍、甘肅提督、諡“襄武”的孫思克;贈太子太保、奮威將軍、陝西提督、諡“忠勇”的王進寶;贈太子太保、江南江西總督、諡“清端”的傅臘塔;贈太子太保、江南江西總督、諡“清端”的于成龍。

雍正年間,入祀者13人,其中太子太保或太子少保2人:太子太保、加贈少保、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諡“文端”的張鵬和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銜、直隸總督、諡“敏達”的李衛。

乾隆年間,入祀者43人,其中太子太保或太子少保10人: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管山東巡撫事、諡“文勤”的鶴年;贈太子太保、大學士、諡“文恪”的蔣溥;陝甘總督、贈太子太保,諡“勤毅”的吳達善;加贈太子太保、總督、兵部尚書銜、諡“恭惠”的何煟;贈太子太保、直隸總督、諡“清愨”的袁守侗;太子太保、大學士、諡“文肅”的英廉;太子太保、加封一等伯、伊犂將軍、諡“襄武”的伊勒圖;太子太保、直隸總督、諡“恪敏”的方觀承;贈太子太保、兩江總督、諡“誠恪”的薩載;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銜、廣西巡撫、諡“忠毅”的傅弘烈。

因而從入祀賢良祠來看,儘管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們如今的名氣不如清初的多爾袞、鰲拜,也不如清末的曾國藩、左宗棠,但他們在清代也算是朝野皆尊的良臣。且對他們自身而言,無論是獲得了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的加銜還是入祀賢良祠,他們都已經光耀了門楣。他們為此感恩帝王,帝王也實現籠絡人心的目的。虛銜因而“坐實”,最後皆大歡喜。

參考資料:

[1]王彥章。獎賞制度與清代社會簡論[J]。鞍山師範學院學報,2010,12(01):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