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十三爺”怡親王胤祥的真實一生,為什麼與雍正皇帝關係最好

胤祥畫像

愛新覺羅·胤祥清康熙第十三皇子,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死於雍正八年五月,享年44歲,可謂是英年早逝,縱觀胤祥的一生也頗為傳奇,康熙眾多皇子中為什麼胤祥跟雍正關係最好?今天我們就詳細說一說。

清朝有個規矩,只有嬪位以上主位的嬪妃才可以撫養孩子,嬪位以下的所生皇子公主滿月後,就必須交由嬪位以上的妃子來撫養,而皇子公主六歲之後就都要送到所謂的“阿哥所”居住,宮裡安排專人來伺候,等皇子公主大婚以後就可以遷出“阿哥所”。

胤祥劇照

文武全才,被康熙視為掌上明珠

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起初只是一個宮女,雖然為康熙生有一子二女,但生前並沒有得到冊封,死後才得到康熙的追封,由此看來胤祥生母只是一個庶妃,那麼自然就沒有資格撫養孩子。然後歷史上對胤祥的養母又無詳細記載,很多學者認為胤祥的養母為雍正生母德妃,但歷史記載雍正的養母是孝懿皇后佟佳氏,也就是佟國維的女兒。如真是如此,那麼胤祥和雍正在6歲之前見面的機會是比較少的,但這並不影響二人後期的關係發展。

胤祥自幼是一個非常討康熙喜歡的皇子,史書曾記載,“聖祖過,尋履跡伏地嗅之,其孺慕誠切如此”,一個小小的孩子親吻父親的腳印,試想以下康熙當時肯定是激動的不得了,所以,打那時起,康熙就特別照顧胤祥。入阿哥所之後,康熙命年長胤祥八歲的雍正教授他數學,這樣一來二人經常在一起,關係自然關係就非同一般了。二人共同學習,一同成長,胤祥詩書文采、武功騎射在一眾皇子中都是非常出色,這些史書中都有記載。

劇照胤祥與胤禛

《八旗通志·初集》記載:“王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嘗從獵,猛虎突出林間,王神色不動,手利刃刺之,見者服其神勇。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

《清實錄·聖祖實錄》記載:“令內侍引諸臣至行宮左廂、恭視皇四子皇十三子書聯。諸臣環立諦視、無不歡躍欽服”。

《和碩親王祭文》記載:‘’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 皇考 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

胤祥如此優秀,康熙自然是倍加寵愛,所以每次出巡都會把胤祥帶在身邊,雍正也多隨其左右。雍正給胤祥的祭文裡曾寫道:“每歲塞外扈從,形影相依。賢弟克盡恭兄之道,朕兄深篤友弟之情。天倫至樂,宛如昨日事也。”

康熙四十一年還命其代天子祭拜泰山,按常理說這可是儲君乾的活,可見康熙對胤祥的喜歡是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所以朝中百官自然認為此時的胤祥前途無量。

劇照胤祥與胤禛

因禍失寵,終造康熙嫌棄

康熙四十七年,“九子奪嫡”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胤祥也被一同圈禁,具體原因史書並無太多記載,後人多認為是胤禛與大阿哥胤禔合謀魘鎮太子,胤祥被圈禁是代胤禛受過,小編認為這個說法比較合理,雍正即位後大力提拔胤祥,追封胤祥生母,胤祥死後對其後代也頗為照顧,雍正的所作所為,足以證明是為感恩胤祥對自己的付出和忠誠。

三阿哥胤祉舉報大阿哥胤禔魘鎮太子

因為,一廢太子事件,康熙對胤祥非常失望,一年後胤祥被放了出來,之後康熙每次出巡照舊帶著胤祥,而其他皇子確實輪班制,並不能每次都隨駕通往,可惜之後康熙兩次加封眾皇子卻都沒有胤祥的份兒。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在三阿哥胤祉、十四阿哥胤禔的請安折上硃批:“胤祥乃不大勤學忠孝之人”。這時,被康熙曾經視為掌上明珠的十三阿哥胤祥徹底失寵了。此後,一直到康熙駕崩雍正繼位,史書就沒有了關於胤祥的記錄。

雍正王朝康熙劇照

雍正繼位,封王理政,功勳卓著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剛剛繼位,就“命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不久,又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命其命其總理戶部事務、處理康熙、孝恭仁皇后喪事,總管會考府、造辦處、戶部三庫、戶部,參與西北軍事的運籌,辦理外國傳教士事務。後來,又加封議政大臣,總理營田水利,負責管理圓明園的八旗禁軍、雍正藩邸建設、陵寢勘察事務,還要審理雍正時不時交辦的案件,代表雍正祭祀等等。雍正帝曾經十分感慨地說:“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如此的可見胤祥和雍正二人之間的兄弟情誼非常深厚,難怪世人稱二人的感情是“棠棣情深”。

雍正王朝雍正和胤祥劇照

只可惜,正值壯年的胤祥卻在雍正八年因病去世了,雍正悲慟異常,難過的吃不下睡不著,親自素服一月,這才心情稍微好點。自古以來,皇帝為臣子素服,雍正是第一個。雍正帝還特意將太皇太后和康熙帝所賜給他的數珠(佛珠)和怡親王胤祥送給他的鼻菸壺,三件物品隨葬。葬禮期間,皇兄誠親王胤祉因為遲到被雍正削爵並圈禁在景山永安亭,雍正如此在意胤祥的葬禮,可見對胤祥感情至深。

怡親王胤祥死後,雍正多次為其撰寫祭文,由於胤祥死在端午節前夕,雍正特下令連續三年禁止端午節搞大型活動,以示哀思。並賜封胤祥的兒子弘曉為怡親王世襲罔替,封弘晈為郡王世襲罔替。這麼以來,胤祥也就成為了大清歷史上第九位“鐵帽子王”,胤祥的這種恩寵可謂是亙古未見。

胤祥劇照

實際上,已是皇帝的雍正能和胤祥關係這麼好,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胤祥非常懂得君臣之道能盡到一個作臣子的本分。

“吞土受陵”即能證明這一點,雍正七年,怡親王胤祥奉命為雍正選陵,選中易縣太平峪為“萬年吉地”。雍正帝與胤祥情誼深厚,為了眷顧胤祥,便想把“萬年吉地”旁邊的一塊“中吉之地”賜給胤祥作園寢,胤祥聞知後驚恐失色,堅辭不敢接受。後來,他在雍正泰陵東北60裡的淶水縣選了一塊“平善之地”作墓地,經過再三請求,徵得雍正的同意後,即派侍衛取來墳地上一塊黃土吞下,說:“若是,則臣心安而子孫蒙福矣。”這就是胤祥“吞土受陵”之說。胤祥去世後,雍正特命此建怡親王陵墓,將墓區內原有的村莊整體搬遷遷走,並設東、西二營房護陵,西營房駐護陵旗人,東營房駐護陵馬步兵。

縱觀怡親王胤祥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離奇曲折,但是他對雍正鞏固政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對歷史做出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