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武狀元真的很好考嗎?古代歷史上的武狀元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留言、關注或轉發,小編真是感激不盡。

今天小編跟大家來聊一聊,最新圖片可以用美得犯規來形容,表情魅惑無可挑剔。

科舉制度是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制度,在古代分為文舉和武舉,讀書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習武之人也能,從隋朝至清朝末年,武舉制度存在了一千多年,透過武舉也選拔出了無數的人才,古代戰亂不斷,打仗靠的也是人力,所以習武也就成為了常態,可武狀元可不是那麼好考的,不僅要求武藝高超,還要有過人的膽識和謀略,例如唐代著名的軍事家郭子儀就是武狀元出身,靠著高強的武藝和謀略平定了安史之亂,可郭子儀離我們太遠,就來看看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吧。

他叫張三甲,是光緒二十四年選拔出來的武狀元,光緒二十七的時候,清政府認為傳統選拔的科舉人才所習的弓、刀、石、馬和步射都和兵事無關,所以就廢除了武科舉制度,存在了上千年的武科舉也就到此消失,於是張三甲就成為了清朝乃至中國最後的一位武狀元,張三甲之所以會被光緒選中,是因為他有一門絕技,是其餘任何一名選手不能做到的,當時在光緒面前展示時,光緒十分欣賞張三甲,立馬選他為武狀元。

張三甲生於光緒丙子年(1876年),故鄉是開州的戶部寨村,張三甲生在一個清貧的習武世家,從小在父親和爺爺的薰陶之下,打下了深厚的習武基礎,十歲時,就學會了槍、刀、劍、弓箭的基本用法,隨著年齡的增長,張三甲對這些武器都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達到了人器合一的境界,以大刀聞名鄉間,十六歲時,自幼習武的張三甲已經長成了一個壯實的大漢,而且臂力驚人,其父決定為兒子尋找名師,讓兒子的武藝更上一層樓。

在經過多次努力下,張三甲終於成為了楊什八郎村開州武林高手楊國昌的徒弟,在名師的教導之下,張三甲進步很快,百八十斤的大刀耍起來輕而易舉,在他21那年,張三甲參加了鄉里的比試,獲得了第一名,被考官恭親王奕訢看中,收為自己的門下弟子,在恭親王的門下就意味著成為了名師之徒,沒過多久,在恭親王的幫助下,張三甲參加了光緒皇帝的殿試。

在比試那天,張三甲很快進入決賽,在光緒面前,張三甲拿起了一把自己特製的刀,重達一百八十斤,這把刀至今還放在濮陽的博物館裡,張三甲拿起這把大刀,輕鬆的耍了起來,毫無費力之感,這讓當場的人都感到震驚,光緒看到了他的表現後也十分高興,便欽點了張三甲為武狀元,並親自給張三甲戴上紅花,張三甲就成了開州有史以來的第一位武狀元,也是中國最後的一位武狀元。

張三甲在京城住了三天之後便啟程回鄉,回到家裡後,眾鄉親全在路邊迎接,被知府大禮迎入府中,張家每天都要人來拜訪,可就在三甲高中,妻子產子,雙喜臨門的日子裡,剛獲得了狀元頭銜的張三甲卻染上了重病,僅僅過了三個多月就不治身亡,壯志未酬人先走,這是張三甲人生最大的遺憾,可一百多年來,當地人都以他為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