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項羽和韓信都因劉邦而死,為什麼他們死前不怪劉邦,反說是天意

我們知道,劉邦是歷史上為數不多能從底層出身,最後當上皇帝的人。而且劉邦最後能夠當上皇帝,說實話,也是有著相當好的運氣。

因為當劉邦從沛縣起兵的時候,在諸多的起義軍勢力中,實力算是末流的,而且劉邦屢次死裡逃生,最倒黴的一次,差點被一個叫丁公的人給殺了。

不過,無論怎麼說,劉邦最後還是消滅了他最大的敵人項羽,最後成就偉業。這個幫助他殺項羽的人,大家也很熟悉,他就是韓信。

不過,韓信最後也在劉邦的默許之下,被呂后派了一些女子給在密室裡活活用棍子給打死了。

對於項羽和韓信來說,劉邦是殺死他們的人。按照常理來說,他們在死前,一定會怪劉邦。但是,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他們在死前,都沒有怪劉邦,反而都說這是天意。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史記·項羽本紀》

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史記·淮陰侯列傳》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面對殺死自己的人,或者說是自己的敵人,最後這倆人怎麼都不去譴責劉邦呢?

其實,從項羽和韓信這倆人最後因劉邦而死的史書記載,是可以看得出其中的原因的。

項羽是楚國貴族之後,在反抗秦朝的時候,也可以說是最強大的一支起義軍,在他二十七歲的時候,就帶領眾多起義軍,成功推翻秦朝,最後分封天下,成了最強大的諸侯王。

至於為什麼項羽最後不當皇帝,現在說法眾多。但正是項羽分封天下的這一步,導致了秦朝滅亡的亂象並沒有被終結,反而是各地諸侯互相攻伐,戰國時期的景象又重演。

而在此之中,劉邦卻並沒有放過這個寶貴的機會,他一步步地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增長自己的實力,最後能夠和項羽在正面戰場上進行對決。

在項羽身死的時候,項羽並沒有怪劉邦,反而說自己是因為天意而亡。其實,與其說是因為天意而亡,倒不如說是因為他自己。

項羽一開始有很多機會可以殺死劉邦,最著名的,就是鴻門宴了。鴻門宴上,劉邦幾乎是在劫難逃,但是因為項羽最後的猶豫,他失去了這個機會。

後來,在劉邦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項羽也沒有抓住機會。

而韓信因為劉邦而死,其實和項羽所面臨的情況差不多。

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漢朝的根基並不穩固,就像今天許多人所想的那樣,劉邦一個亭長都可以當皇帝,為什麼其他的諸侯不能當?

彭越,英布,臧荼一個個不服劉邦當皇帝,都起來造反。而這個時候的韓信,也被手底下的蒯通一直攛掇著謀反。

至於為什麼那麼多諸侯王要反劉邦,其實除了劉邦本身實力不強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戰國裂土封王的時期。

也就是說,他們根本就不認同劉邦一家獨大的政權,他們要自己劃分領土自己管。

從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開始,歸韓信管的軍隊就在不斷地壯大,在劉邦和項羽交戰到關鍵時刻時,劉邦甚至還要被迫答應韓信當齊王的要求,而且這個叫蒯通的人,一直在給他分析利弊,一直在跟他說,他是擁有裂土封王的能力的。

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史記》上記載的一段他對韓信說的話,他跟韓信說,現在他是最大的砝碼,只要他幫劉邦,項羽就必敗,只要他幫項羽,劉邦也會必敗。

但是,韓信一直沒有聽蒯通的話自立為王,反叛劉邦,直到最後因劉邦而死,才後悔沒有聽蒯通的話。

其實,寫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已經明白了他們死前會大喊天意的原因了。

項羽明明可以在鴻門宴上殺劉邦,可以在劉邦剛剛被封為漢王時殺掉他,但項羽偏偏要等到劉邦能夠和自己決一死戰的時候,才想要真正的殺死劉邦。

韓信明明可以在劉邦和項羽爭霸的時候不管劉邦,可以在劉邦一步步將他從齊王貶到淮陰侯的時候進行反抗,但是韓信都沒有真正去做。

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劉邦能夠成長起來是項羽預料不到的,劉邦最後要殺韓信這個大功臣,韓信也是預料不到的。並且他們明明有一次又一次的機會避免因劉邦而死,但是他們都放棄了。

換言之,就是劉邦殺他們,其實和劉邦本人關係不大,和劉邦所屬的政權關係很大。因為換了任何一個政權,在能夠消滅項羽的時候,也一定會消滅項羽,在能夠把韓信這個隱患給抹去的時候,也一定會想辦法將韓信給處死。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隨手為筆者點個贊鼓勵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