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一片“冬奧雪花”畫了三年 中國式浪漫來之不易

冬奧開幕式上讓人驚豔的“雪花”

當下熱銷的冰墩墩“無處可搶”,最近有人搶起了冬奧雪花。說起冬奧雪花,許多人印象最深的一定是冬奧開幕式上那一朵。96片“小雪花”組成“大雪花”,橄欖枝周圍環繞著“銀絲帶”,“大雪花”和“銀絲帶”之間非勻速雙向同心旋轉。採訪中,設計師李旻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這朵“雪花”歷經近三年,反覆修改了三百多稿,才驚豔呈現於世人面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中國結造型“大雪花”如何誕生?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奧運之火在主火炬“大雪花”中心燃起。隨後,位於國家體育場(奧林匹克中心區)及北京延慶賽區、河北張家口賽區的火炬臺被依次點燃,將持續燃燒至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結束,並將成為三地的永久性雕塑,今後公眾可以去打卡。

你知道“大雪花”背後的故事嗎?2019年,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老師的推薦下,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李旻進入到冬奧會導演的設計團隊。“當時說透過設計幫助實現導演的創意,就答應試一下,後來才知道是冬奧開幕式美術設計工作。”

李旻介紹說,按照導演要求,每人設計24個國家的雪花,一共設計100個國家的雪花,一開始要設計一百朵完全不重樣的雪花,代表不同的國家。最開始是大家放開創作,設計元素考慮過各國地標性建築圖案、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如中國結、仙鶴、牡丹花、梅花、紫荊花、荷花、錦鯉、燕子、中國建築屋頂、中國橋等。“前期蒐集資料,大量蒐集跟雪花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對我來說不是作為參考,要創造獨一無二的雪花造型,必須先了解,然後再跳出這些設計。”

再經過反覆修改和論證,最後定稿採用“中國結”造型。統一後,大家再分頭把手頭的中國結方案完善。”最終李旻的方案被導演選中作為備選之一,後期仍面臨幾個月的修改,最終形成一個濃縮大家智慧的版本,由黑弓團隊做視覺效果設計及細節調整。

李旻透露,設計中還經歷了一次比較大的刪改。中國紋樣的美感,需要一定密度才能得到很好體現,但從亮燈效果來看,線條過於繁雜,導致看不清雪花主題造型創意。“導演讓我們推翻方案,進行大幅度刪減,刪減掉一半以上的線條。做減法的過程中也發現,中國結的造型圖案既可以保持美感,又代表很好的文化內涵和寓意。”

追求極致的視覺效果

“張藝謀導演對美學和對細節的把控是極致的,他對我們的要求是特別嚴苛的,所以每次去工作室開會前我都會做好要重新設計方案的心理準備。導演每次開會都會有新的想法,會不斷顛覆認為不夠好的創意,去追求極致的視覺效果,而他過人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藝術功力,很難讓你對他的修改意見說不。”讓李旻印象深刻的是,導演真的精力特別旺盛,每天的睡眠時間也就三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為開幕式忙碌著。“這幾年和導演的接觸,讓我真切感受到他對自己事業的專注和熱愛的程度真的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

把中國線描應用到現代插畫中,李旻插畫中線條的美感打動了張藝謀導演。“包括這次開幕式也是採取有一點現代感,又跟中國傳統結合的風格,希望我們能提供一些好的創意。”在完成冬奧會開幕式的設計工作後,李旻又投入冬奧主題的插畫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