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公正廉明,敢於得罪權貴的包拯

歷史上真實的包拯,一生剛正不阿,最後在64歲那年,某天正常打卡上班的時候,忽然得了一場急病,十幾天之後倏然長逝。

因為這場病來得太過突然,所以包大人生前,也沒怎麼遭受過病痛的折磨。在其死後,皇帝為其輟朝一日,追贈禮部尚書。而包大人去世之後,他的兒子也繼承了包大人的優良品格,成了一個正直清廉的好官,包家也是香火綿長,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後人。

這樣的結局,顯然算是善終了。

包拯生於公元999年,當時正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在位期間。在包拯六歲那年,遼國大舉南下入侵,宋真宗率兵親征,最後雙方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澶淵之盟簽訂以後,遼宋雙方大規模的戰爭開始消泯,宋朝也由此變得更加和平,國內迎來了一段‘黃金時代’。

少年時代的包拯,便成長於北宋的這段黃金時代當中。另外,包家也不是什麼普通人家,從包拯爺爺那一代開始,便已經入朝為官,而且官職不低。更為難得的是,包拯的爺爺和父親,都是難得的清官。少年時代的包拯,深受家族長輩的影響,所以才會成為後來那個著名的‘包青天’。

在包拯24歲那年,宋真宗去世,皇帝換成了宋仁宗。這位宋仁宗在歷史上,也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而包拯接下來的大半生,也將完全追隨這位宋仁宗,開創出一段君臣佳話。

在宋仁宗登基五年之後,29歲的包拯,終於通過了科舉考試,考中了進士。不過,包拯考中進士之後,卻因為父母年邁,不忍遠離父母到外地做官,所以直接辭去了官職。後來父母去世之後,包拯又為父母守孝。直到十年之後,到了公元1037年,包拯才正式開始做官,被任命為安徽的一個知縣。

這時的包拯,已經年近四十了。

在安徽做了四年知縣以後,包拯直接被調任到廣州,擔任知府!從知縣到知府,顯然是一個官場上一個巨大的臺階,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未必能邁得過去。而包拯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四年之內,便邁過這個臺階。除了他本人擔任知縣期間,政績特別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之前孝順父母的事情,早已傳到了京城,甚至連皇帝都聽說過這事。如此一來,包拯被火速提拔,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在廣東做了兩年知府後,包拯再次被提拔,這一次,包拯直接被調到了京城,擔任殿中丞。而後在御史中丞的推薦下,改任監察御史。

在這之後,又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包拯迎來了自己人生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包拯擔任使臣,出使遼國。包拯出使遼國的這個時間點,十分特殊。在此之前,大概就是包拯做知縣那段時間,宋朝西北的西夏剛剛獨立稱帝。

西夏獨立之後,宋朝首先派兵討伐,但卻被西夏擊敗。宋朝退兵之後,遼國那邊皇帝又率兵親征,打算趁機摘果子,直接滅了西夏,但結果同樣被西夏擊退。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拯出使遼國了。

所以,回到京城之後,包拯直接上書,對沿途所見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批評和建議。而宋仁宗收到包拯的上書之後,也進一步認為包拯是個能幹的賢臣。於是,此後三年時間裡,包拯被外調出京,先後擔任京東路、陝西、河北路的轉運使。

在擔任轉運使期間,包拯正直廉明,而且非常能幹,做了很多有利國家的事情。和民間傳說當中的包青天的形象不同,歷史上真實的包拯,為官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其實至少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和各地軍隊、糧草打交道。

不過,也正是在這期間,包拯所展現出來的才能,讓宋仁宗對包拯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包拯是一個賢臣,為官正直清廉,工作也很努力。但包拯本人,並不是那種可以經世濟民的大才。這樣的包拯,身居高位,對國家是一件好事。但他的才能,並不足以讓他去擔任宰相。

這個判斷,基本上也就奠定了包拯仕途的上限了。

公元1055年,包拯因為舉薦官員失誤,被貶為安徽池州的知州。一年之後,復職刑部郎中,兼任江寧府知府。同年十二月,包拯調任為開封府,這一年,包拯57歲。

在開封府幹了兩年之後,包拯升任右諫議大夫,權任御史中丞。在此期間,包拯還曾奉命負責刑獄訴訟,在此期間,包拯確實也展現出了極強的斷案能力,這也為後來他‘包青天’的美名,埋下了伏筆。

公元1061年,包拯被拜為樞密副使,達到人生頂點。樞密院是宋朝的最高軍事部門,類比今天的話,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而此時的包拯,便相當於是國防部副部長,深得皇帝的信賴。

不過,包拯在樞密院任職期間,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因為當時宋朝主要以和平為主,和遼國、西夏的戰爭也已經停止,所以樞密院的工作也不是很忙。另外,就在調職樞密院一年之後,在某次日常上班的時候,包拯忽然得了一場急病,就此一病不起。再之後,還不到一個月,包拯便撒手人寰,只留給這世界無數的傳說。

包拯去世之後,宋仁宗追贈其為禮部尚書。包拯的兒子包綬,後來也一樣是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官,最高做到過通判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