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邦項羽何故奮起抗秦?湖北出土一批竹冊,揭露了楚人的怨聲載道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秦始皇嬴政十三歲承襲王位,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在其年僅三十九歲的壯年時期就登上了統一六國、稱帝的人生巔峰。

由其一手打造起來的強大王朝,那個在他手中昌盛三十七載春秋的帝國,隨著其巡遊程中病逝沙丘之後,秦二世繼位僅僅十餘年後就被一舉殲滅、分崩離析。

眾所周知,劉邦和項羽是滅秦中至關重要的兩個關鍵人物。但是,究竟是何故,讓這兩人起兵江淮起義抗秦,使得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從興盛走到衰敗再走向滅亡。

統一六國

“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結束了長達五百餘年的各方諸侯勢力割據的混戰局面,作為一手建立這個多民族共融中央集權國家的君王——秦始皇,其毋庸置疑有這不可磨滅的功勞。

統一六國後,此時“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至此秦始皇開始了他“千古一帝”的生涯。秦始皇名嬴政,作為“稱帝”第一人其在位的三十七年中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不僅開發北疆且積極開拓西南,同時也修築了世界奇蹟之一的“萬里長城”。

在統一之前長時間的割據局面,造成了秦始皇十分擔心覆滅的六國“捲土重來”,於是統一背景的秦王朝為了防止割據的再現,在一些方面做了相關措施。例如統一了度量、貨幣,交通修整,講究“書同文、行同倫”。

據云夢睡虎地11號秦墓(位於湖北)中出土的相關簡冊《語書》中記載:“民各有鄉俗,其所利及好惡不同,或不便於民,害於邦。是以聖王作為法度,以矯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惡俗。”

秦始皇並對貨幣等物質進行了統一,並且對民間的習俗也進行了“統一”,要求老百姓摒棄“惡俗”,簡單來說,就是讓大家移風易俗,遵循“秦民俗”。

據說,這些規定有部分都是針對楚國的,其規定已是“大秦子民”的楚國人不許說自己的方言,並且要求他們摒棄自己的一些傳統習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像是要求他們忘記自己是一個楚國人。

但是,試問這些鐫刻至骨髓中的記憶又如何能輕而易舉地說摒棄就摒棄呢?“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據《日書》中的一些記載,彼時已經亡國的楚人哪怕面對法令的壓制,但是還是對秦國的文化存在一定的牴觸心理的,甚至是仍舊執拗的“留存”自己的風俗文化。

楚人一炬

項羽素有“西楚霸王”的美譽,作為楚國名將項燕的後裔,他早年就跟隨自己的叔父起義。其引兵西屠咸陽 ,火燒宮室,據說火三月不滅宏偉的秦宮就此付之一炬。

並且,在秦末大起義中,由其率領的數萬楚軍同秦軍主力軍在鉅鹿交鋒,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角逐,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成功領兵一舉殲滅秦主力軍,使秦王朝名存實亡,史稱“鉅鹿之戰”。

談到滅秦,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劉邦。劉邦本名劉季,生於一戶農民家裡,家境一般。成年以後的他出任泗水亭長,在當地算得上是小有名氣。秦二世時期,其率軍西征,最後用張良的計策使之不戰而降。不久之後,其進軍霸上,秦朝滅亡。

天下苦秦久矣

《阿房宮賦》中寫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其實,秦從興盛走向覆滅,一點一滴都是自己造成的。據相關出土的竹簡上記載,關於秦王朝對天下的統治可謂是十分“苛刻”。

所有律法中,秦律不僅佔據了絕大部分,並且品目繁多,而且內容大多都是苛刻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為了壓制楚國人,其將他們所能用的農耕器具統統收繳為國有,並向老百姓徵收不合理的地租,苛捐雜稅之下,民眾怨聲載道。

不僅如此,《日書》中曾經提到,楚民在秦的統治之下,時常要忍受官府強加的徭役,很多時候別說是安穩度日,常常處於逃亡的狀態,可以說是惶惶不得終日。

常言道:“得民心者,的天下”。在秦王朝的高壓暴政之下,必定會有揭竿起義的楚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也就難怪了,統一之後僅僅是歷經連代帝王就滅國了。

畢竟,老百姓民不聊生之下,社會矛盾逐漸加劇,本就被強加規定“忘記”自己的習俗、文化,長此以往的壓迫之下開始的觸底反彈的力量絕對是不可小覷的。

所以,也就有了項羽、劉邦等亂世的英雄,他們代表了大部分受壓迫而不屈、敢於反抗的人。雖然,統一六國之後,有許多被秦王朝收之麾下的國家在秦王朝的高壓統治之下都紛紛被強行“洗腦”。

但是根據歷史的考究,似乎並未收穫很大的效果。根據相關記載,楚人對秦國的統治大多呈消極應對的狀態,雖然有些國家的百姓會被逐漸同化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但是,一直以來秦文化始終未能真正的取代楚文化,由此可見,楚國人骨子裡的不屈和頑強。

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秦始皇喜大興兵戈,南征北戰、不斷開疆闢土似乎是帝王皆有的野心,雖說征戰在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定與統一,但是連年征戰下苦的還是老百姓。

再加之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不施仁政等原有,導致了秦王朝的國家根基逐漸動搖,各地有識之士揭竿而起,一舉推翻了曾經強大的帝國。徒留驪山腳下的地下深處,華麗的金棺中也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