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古代打仗,動輒數萬人戰死沙場,那些人的屍骨一般怎麼處理?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並且透過一次次的改朝換代而形成今日的局面。而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註定了生死的抉擇,也註定了很多人因此而死亡,很多人因此而流離失所。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戰爭雖然促進了文明發展的程序,但是卻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因此不受我們的喜歡。然而,這卻也是我們所無法避免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戰爭無法避免,死傷也無法避免,那麼中國歷史上出現了那麼多動輒數萬人戰死沙場,那些屍骨去了哪呢?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也很尷尬,因此傷亡的人數太多,基本上無法處理。倘若人數少的話,還能夠想辦法收斂骸骨,送歸桑梓,但是人數一多的話,想要慢慢處理是基本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一般而言,能夠享受到收斂屍骨的待遇之人,大概也就只有將領和皇帝這樣的統帥級別的人物了。

而對於大部分計程車兵而言,他們的地位比較低,甚至無法再後世中留下自己的名號。因此當他們去世之後,其屍體一般都是放置不管。而這些屍骨不處理,就這樣露天放置,任其腐爛,很容易變滋生出了瘟疫,最終引發更不好的後果。

當然,倘若屍體出現在了野外地區的話,很容易成為虎狼亦或者是烏鴉這些動物的食物。對於這樣的現象,杜甫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來形容:“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可以想到起悽慘之狀。

當然,有些時候,為了防止瘟疫的產生,人們還是會對屍體進行一定的處理的。而處理的方法自然也不會太過於人道,最為常用的便是挖坑,然後用土掩埋,亦或者是將屍體堆積在一起,然後用火焚燒。前者倘若死亡的人太多的話,就很容易耗費大量的心力,後者燃燒的時候會產生難聞的味道。

還有一種方法,名字為“築京觀”,也被稱為“骷髏臺”,是戰勝方經常使用的。京觀,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冢。

戰勝方往往將敵軍的屍體堆積在道路的兩旁,然後蓋土夯實,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從而對敵軍進行威懾,也讓後世之人看到自己的豐功偉績。古代文獻對此多有記載,比如《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四回:“潘黨請收晉屍,築為‘京觀’,以彰武功於萬世。”明人杜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也曾提及“先生(袁可立)封之,京觀嶽如也。”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還有一種很殘忍,並且沒有人性的處置方式,那就是將屍體充當軍糧,然後讓戰士食用。在史書之中就曾經記載,曹操的軍隊在缺少軍糧之時,就曾經全軍戰士食用敵軍的屍體,時間長達三天。

由此不難看出,戰爭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戰爭的殘酷,還在於屍體的處理方式,令人感受不到任何的人道主義。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