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歷經5年完成的《永樂大典》到底去了哪裡?

《永樂大典》是一部被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於明朝永樂年間,歷經5年時間編撰而成。是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曠世大典,也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的文獻集,全書共22,87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大約3。7億字,記載了我國明代14世紀以前文學、哲學、宗教、應用科學等學科的資料。可以說《永樂大典》的編撰完成,彰顯出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

《永樂大典》的編撰完成,是當時明朝國力和文治的象徵,開始編撰於1403年,僅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便修書完成,初名《文獻大成》。永樂帝朱棣再看完後,感覺還缺點內容,於是下旨讓國內學識淵博的太子少師姚廣孝和內閣首輔解縉等人主持重修。鑑於任務繁重,在二人的建議下將編纂隊伍擴大到了2196人(累計達3000多人),終於耗時5年時間於1407年定稿。朱棣再次審閱後甚是滿意,於是親自為此書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

據史書記載,這本《永樂大典》定稿後。《永樂大典》的正本一直被儲存在明朝皇宮中的文樓。因為這本書實在是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財力,明朝歷代皇帝都十分重視。到了大明嘉靖皇帝時,宮中曾發生過一次大火,為了保護這本傳世鉅作,嘉靖皇帝又命人再抄錄了一份。現如今世人能看到的殘本就是《永樂大典》的副本。十分蹊蹺的是,副本抄錄結束後,正本卻不翼而飛了。

對於《永樂大典》正本的去向,後世有多種猜測並爭論至今。明末大儒顧炎武持大典已全部亡佚的觀點,而民間百姓則相信該書已被拿來給嘉靖皇帝陪葬。由於世宗皇帝駕崩時間該書仍在進行抄寫,而下葬時間又無法拖延太久,因此很多人認為,嘉靖抄本之所以只有8000卷,是由於下葬日期將近而未抄完所致。遺憾的是,經現代遙感探測技術證實,明世宗永陵內部積水十分嚴重,如果大典真在其中,恐怕早已損壞。在上一個世紀末,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欒貴明公佈了他30年的研究成果:《永樂大典》正本極可能仍存於世,存於北京十三陵中儲存最好的永陵中。《永樂大典》正本失蹤之謎又引起了世人極度的關注。

《永樂大典》正本究竟在哪裡?有學者將之稱為“中國書籍史上的最大疑案”。

關於正本失蹤的第一種說法:被嘉靖皇帝陪葬了。

據《明實錄》記載,從三月二十二日嘉靖帝下葬二十餘日起隆慶帝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竟然連續褒獎《永樂大典》的編撰儒臣,四月十日嘉獎徐階等十數名儒臣“同知經筵席”,四月十五日,又以“重錄《永樂大典》成”為由,再行褒獎。而《明實錄》對《永樂大典》正本藏處隻字不提。如今,永陵和它的主人嘉靖皇帝卻因為尋找《永樂大典》正本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果《永樂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帶入永陵,將來正本的出土無疑將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

關於正本失蹤第二種說法:毀於清乾清宮大火。

這一種說法是發生在明亡之際,被大清擊敗後,李自成逃回北京即位稱帝之後便匆匆撤離。他將怒火發洩在京城這些幾百年的宮殿和城樓上,下令放火焚燒。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肆意燒燬,《永樂大典》正本可能就毀於一旦。至明末清初,皇宮內外就有人疑竇叢生了。熟悉明末宮闈舊事的宦官劉若愚寫的《酌中志》也說:“舊《永樂大典》二部,今又見貯於何處也?”真是一點線索也沒有。

參考資料:《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沉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