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大唐往事(324):部長調走,底下辦事人員竟然聚眾喝酒

第二篇 盛世歡筵:權杖的遊戲(116)

武則天這個人,敏感性很強,她一旦發現李、武兩派聯手,立刻痛下殺手。因為她知道:這兩撥人聯合起來太危險,不給點厲害瞧瞧,怕控制不住。

但殺頭只能嚇唬一時,政治格局很多時候是明牌。李、武兩派看得清楚:武則天已經作好準備,要拿張氏兄弟作臨終前的‘看門人’,看的物件是誰?不就是自己嗎。

李武兩派是皇親,互相爭一爭算家庭矛盾,現在冒出兩個八杆子打不著的小白臉,竟然要來決定他們的命運,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不忍又能怎麼樣?張氏兄弟有武則天支援,他們能翻得了天?

光靠他們自己,很難。想成事,還得藉助一股相對獨立的力量——宰相。

說宰相‘相對獨立’,因為宰相光靠自己不能奪取政權,必須找個皇親做頭,才有合法性;但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文官集團的頭子,傳統上有一種讀聖賢書、理天下事的抱負,他們又管著日常事務,尤其是人事任命,影響力不可小視。簡單說:既能成事,也能壞事。

而在武則天那邊,宰相又起著一種類似砝碼的作用:哪一派勢力大了,就減少或者清除宰相隊伍中這一派的人;哪一派她想扶持了,就增加這個派系的宰相。另外,時不時還要提拔一些只聽自己、沒有任何派系的宰相。比如有個叫崔玄暐的,做人事部副部長(天官侍郎),‘

性介直,未嘗請謁,執政惡之,改文昌左丞。

’因為不注重搞好領導關係,被調離這個重要崗位。一個多月後,武則天找他談話:“

自卿改官以來,聞令史設齋自慶,此欲盛為奸貪耳。今還卿舊任。

武則天情報工作很厲害,聽說崔玄暐調離人事部後,底下辦事人員竟然聚眾喝酒慶祝。這說明什麼?說明崔部長管得嚴,這幫人沒辦法做手腳。所以她把崔玄暐叫回來,官復舊職。兩年多後,又任命為宰相。象崔玄暐這種,就屬於沒人推薦,純粹靠武則天賞識才進的班子。

當時的情況,張氏兄弟一派宰相數量不少,有跡可尋的七八個,比如前面說的吉頊,還有大家可能聽說過的蘇味道、楊再思。

蘇味道出名因為一個成語,他做宰相幾年,只知道和稀泥混日子,曾跟人說:“

處事不宜明白,但模稜持兩端可矣!

”這就是‘模稜兩可’成語的來歷。

楊再思更掉價,身為宰相,成天拍張氏兄弟馬屁。某次宴會,張易之一個兄弟說:“楊內史面似高麗。”說他長得像高句麗人。這大概是句美言,因為‘

再思欣然

’,楊再思聽了很高興,當場用紙剪了頂高句麗人的帽子,又反穿官服,跳起高句麗舞蹈,‘

舉坐大笑

’,晚會頓時被推向高潮。看來楊再思不光能做官,其他方面也是多才多藝。當時有人形容張昌宗漂亮:‘

六郎面似蓮花。

’只有楊再思說‘不然’。張昌宗問:“為啥?”“

乃蓮花似六郎耳。

”不是六郎像蓮花,而是蓮花像六郎啊。這話一顛倒,效果頓時就不一樣了,果然宰相水平高,拍馬屁都與眾不同。

當然張氏集團不光是馬屁精,能幹事的宰相也不少,但就一條:缺少膽子大、有魄力的。

誰膽子大有魄力?基本在李武集團。宰相當中,前有魏元忠、姚元崇,後有張柬之。

魏元忠前面露過臉,他發跡因為寫了篇文章,討論對吐蕃作戰問題,高宗看到後很欣賞,把他提拔到身邊做了御史。他第二次大的進步,是平定徐敬業叛亂,作為御史被派去做監軍,出了不少好點子,因功升作洛陽令。京縣令是個要職,當年裴行儉就做過這官。更重要的:因為這次表現,他被武則天劃作‘自己人’,這對他今後的發展,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下來碰上武則天改朝換代,政壇大動盪。《舊唐書》形容:‘

奸邪有黨,宰執求容,順之則惡其名彰,逆之則憂其禍及,欲存身致理者,非中智常才之所能也。

’什麼意思?官場環境惡劣,宰相們只能混日子。你又想堅持原則,又想保命,一般人的水平做不到。誰做到了?狄仁傑和魏元忠。

做到也是有代價的,魏元忠和狄仁傑一樣,幾次差點殺頭,又幾次貶官流放。有次武則天問他:為什麼你老被誣陷呢?他解釋:“

臣猶鹿也,羅織之徒,有如獵者,苟須臣肉作羹耳。此輩殺臣以求達,臣復何辜。

”類似的話徐有功也說過:“

臣聞鹿走山林而命懸庖廚,勢使之然也。臣必死是官矣。

大家都隨波逐流的時候,有人堅持原則,那就很容易成為目標,這就是所謂的‘鹿’。鹿本來沒罪,但誰逮到這個鹿,誰就有肉吃,這就是魏元忠說的‘殺臣以求達’。好在武則天對他印象不錯,雖然在牢裡被整個半死,最終保住了小命。這一撥告密風潮過去之後,於聖歷二年(699年)升作了宰相。

做了宰相的魏元忠脾氣不改,還是那麼剛。此時當紅的是張氏兄弟,魏元忠跟他們起了不少衝突,比如他手下有個張昌宗的兄弟,不懂禮數被他訓斥;張易之的家奴不守法令,被他杖殺;人事安排上,也反對偏向張氏兄弟,等等。官場上做了這些得罪人的事,很難化解的。搞到後來,他乾脆向武則天彙報:“

臣承先帝顧眄,受陛下厚恩,不徇忠死節,使小人得在君側,臣之罪也。

”等於公開和張氏集團翻臉。

他這麼幹,不但張昌宗兄弟恨之入骨,武則天也不高興,因為打亂了她的權力安排。眼看雙方水火不容,那只有捨棄一方換取安穩了。

長安三年(703年),張昌宗控告:魏元忠私下議論‘聖上老了,不如巴結太子作為長久之計。’另外還說了其它一些犯忌的話。武則天大怒,下令收押審查,雖然最後沒查出什麼過硬證據,還是把魏元忠發配嶺南,‘

貶高要

(廣東肇慶)

’。

臨行武則天召見,魏元忠還不甘心,發起最後一擊,說:“

臣老矣,今向嶺南,十死一生,陛下他日必有思臣之時。

”武則天問為啥?他指著一旁的張氏兄弟:“

此二小兒,終為亂階。

”兩人氣得捶胸頓足,大呼冤枉。武則天一見場面混亂,忙說:“

元忠去矣!

”行了魏元忠你趕緊走吧,別再給我添亂了。

本篇修訂版,可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分鐘神思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