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春秋時期,楚國有兩位公認的霸主,這兩人分別是誰?

楚國(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在春秋時期,楚國和齊國、秦國、晉國並稱為“春秋四大強國”。彼時,各個諸侯國之間的長期爭霸,自然形成了齊桓公、晉文公等霸主。就春秋五霸來說,《史記索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由此,對於楚國的楚莊王,成為春秋時期公認的霸主。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楚莊王,楚國在春秋時期還有一位霸主。

首先,根據《春秋》、《史記》等史料的記載,楚莊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楚莊王這位君主即位。彼時,楚莊王一方面年齡不到20歲,另一方面,在楚國內部更是爆發了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面對這一複雜的局面,楚莊王沒有急於出手,而是暗中觀察,甚至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的狀況。不久之後,在全面瞭解楚國文臣武將之後,楚莊王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任用孫叔敖為令尹,不僅擊敗了庸國等諸侯國,還促進了楚國國力的恢復和增長。

在此基礎上,楚莊王繼續和晉國展開中原霸主的爭奪之戰。在楚莊王之前,楚國在晉楚爭霸中可謂屢戰屢敗,也即幾乎沒有取得什麼大的勝利。但是,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戰中,楚國終於大獲全勝,以此在晉楚爭霸中佔據上風。此戰過後,楚國的聲威大振,國勢日強。不久之後,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由此,楚莊王在位期間,楚國來到了自己的一個巔峰。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莊王去世,諡號莊,葬於紀山。總的來說,在春秋五霸中,楚莊王是毫無爭議的一位,而在楚莊王之前,楚國其實還有一位公認的霸主。

根據《春秋》、《史記》等史料的記載,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由此就楚武王來說,可能在知名度上不如楚莊王,但是,楚莊王對於楚國的影響力,卻是絲毫不遜色於前者的。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羋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孫,楚霄敖次子。在楚武王之前,楚國的君主並沒有稱王,也即楚武王是楚國第一位稱王的君主。對於稱王的楚武王,在稱呼上已經和周王室分庭抗禮了。

最後,公元前741年,楚武王成為楚國君主。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諡號為“武”的君主,往往都在開疆拓土、對外戰事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等。而就楚武王來說,自然也不例外,其在位期間,不斷吞併楚國周邊的小國,比如權國、隨國等小國,就被楚國所消滅。除了不斷對外用兵,楚文王還在新佔據的疆域上推廣縣制。比如楚武王兼併權國後,將權國設立為縣——權縣(權縣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縣)。對於楚武王開創的縣制,不僅對楚國形成了深遠的影響,也促使秦國、齊國、晉國等大國選擇效仿,也即這有助於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對於新佔據地區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