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鼎的前身竟是一口“鍋”?它如何逆襲成權位的象徵,引貴族爭奪

今天在做家教的時候,學生遇到一言九鼎一詞的時候,她問我:“老師,這個一言九鼎是什麼意思?”因為她年齡限制了她的理解能力,所以我也只是告訴她這個詞就是代表一個人說話很有分量、有威信的意思,並沒有給她做過多的介紹。但是此詞中的鼎有很遙遠的、複雜的歷史來源,我們都知道它王位權利的象徵之物,並且王公貴族為了獲得它而不擇手段的爭鬥,但是你知道嗎?鼎的前身其實只是一口鍋而已,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與它有關的一些知識。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中,“鼎”是一個出現頻率頗高的名詞,鐘鳴鼎食、鼎鼎大名、一言九鼎等,與鼎相關的成語不勝列舉,現在提到它,人們第一想到的也是身份與地位、政權和社稷,然而,習慣被人仰視的鼎,最初只是一種古老的食器,類似於我們現在所用的鍋,用於燉煮和盛放肉食,經過歷史的洗禮與演變,它從油煙和蔥花的味道中逆襲成功,並且變得高尚而珍貴,它身份的重大變化與先秦時期的大禹治水傳說有關。

在先秦時期,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大禹治水時曾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和物產瞭如指掌,在禪讓制之下,大禹繼承了王位,隨後他把天下重新規劃為九州,並且用青銅鑄造了代表權利和力量的九鼎,把名山大川、奇珍異物的形狀鐫刻在鼎上,以一鼎象徵一州。從此,九鼎逐漸變成了立國重器、傳國之寶,甚至是天命之所歸。經過夏商的交替,到了周代以後,九鼎歸天下的共主——周天子所有,雖說如此,但是其他諸侯國王依舊對此鼎虎視眈眈且明爭暗鬥,其中楚莊王便是值得一提的人。

公元606年,洛水岸邊陰雨連綿的洛邑,作為春秋的霸主楚莊王正在舉行一個盛大的閱兵儀式,檢閱著他的千軍萬馬,他的身邊是代表周天子前來勞軍的周臣——王孫滿。當時的楚莊王正處於得勝之際,他率兵北伐擊敗了進犯中原的戎族,他兵臨周室王畿,躊躇滿志的他便舉行了閱兵。面對周天子的使臣王孫滿,他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恭敬,反而清咳一聲,而後漫不經心的詢問道:聽說周天子藏有大禹時的九鼎,不知道每個鼎到底有多大?有多重呢?聽罷,王孫滿定在原地,半晌無言,因為這一問觸犯到了天子的禁忌。

楚莊王跑去周天子的家門口閱兵,並且故意詢問有關於九鼎的細節,這明裡暗裡都是在表達他的勢力和野心。他想要佔九鼎為己有、移天命於自家,怎麼能不令周天子緊張呢?楚莊王這一問也就創造出了一個使用至今的詞,即問鼎中原。雖然當時的周天子已經是勢單力薄了,但是他依舊是天子,是名義上的君,而楚莊王只是名義上的臣,臣子覬覦君位便是大逆不道的僭越行為,這位楚莊王不愧是霸主,果然氣魄與他人就有所不同。

面對這樣一位亂世梟雄和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王孫滿情緒逐漸冷靜下來之後,委婉而又意味深長的告訴他:一個國家的興亡,在於德義的有無,不在鼎的大小輕重。面對兵力強大的楚莊王以宛若泰山壓頂的場面,王孫滿用十六個字就勸退了楚莊王的軍隊,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楚莊王終於被拉回了現實,因為他知道憑藉現在的國力還不足以一統天下,他對著那城內未曾露面的九鼎嘆了一口氣,班師南歸了……

到後來秦國奪得九鼎,但是卻在運回咸陽的途中不幸沉入江底,不知所蹤了,秦漢以後,隨著鐵器時代的到來,鼎雖然還是存在,但是其地位大大的降低了,不再具備實際意義,它逐漸淡出了歷史的圈子。由上古吉金做成的鼎,它從一口普通的鍋變成了一個象徵權利的國之重器,縱使兩千多的歷史歲月讓它染上了一身銅綠,它離我們的現實生活也越來越遠,但是它作為中華文明傳承至今的不朽記憶,依舊存在於漫長的歲月裡,依舊存在於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詞語中,依舊存在於我們共同的記憶裡。 它把前後幾個世代、各國勢力聯絡起來,是我國曆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物件,所以小編認為鼎的故事是值得我們大家去了解的。所以現在你瞭解了關於這口“鍋”的逆襲故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