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這三個字,是成年人社交的潛規則,別明白太晚

文/瑩瑩

圖/源自網路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人難以將自己活成一座孤島,生活中總少不了與人打交道,而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懂得恰當地處理與人相處,也會讓交流變得融洽。

在成年人的社交生活中,少有人將喜怒哀樂如同孩子直白的表現在臉上,懂得察言觀色是社交的必備技能。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怎麼才能在社交場合做一個極受歡迎的人?”

有網友回答道:“其實社交既簡單又複雜,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人際交往不分高低貴賤,擺正自己的態度即可。”

在成年人的社交中,懂得掌握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分寸,不輕易觸碰他人的界限,不卑不亢才是良好的社交方法。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把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距離劃分為四種,從疏遠到親密依次為公眾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和對距離的劃分,懂得把握與人相處的距離,才能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不觸碰到他人的界限。

所謂與成年人社交的潛規則,不過就三個字:界限感,千萬不要明白的太晚。

叔本華曾說過:“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

正如人在社交生活中的交往距離,如果彼此適當的靠近,能夠給予對方溫暖和幫助,但沒有底線的挑戰對方的界限,必定會讓社交變質。

在綜藝節目《五十公里桃花塢》中,郭麒麟和李雪琴聊道給別的嘉賓幫忙時說:“這就像平時跟你沒什麼交集的朋友,有事兒就過來找你幫忙。”

郭麒麟坦言說出自己的社交原則:“我不麻煩你,你也別來麻煩我。”

等節目播出後,許多網友評論道:“看了郭麒麟和李雪琴,在五十公里桃花塢講的社交原則,我真的太感同身受了。”

我們在日常社交生活中,也許有可能會遇到不懂的界限感的人,所以要懂得以保護自己為前提去處理人際關係。

徐敏新到一家公司上班,白天完成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後,每天還要忙到凌晨給前輩加班加點的趕進度,生活和工作都因此變得一團亂。

徐敏初入公司時,前輩對她表現得很和善,讓他快速地融入了公司的環境當中。

但是沒過多久,前輩便常常找各種理由請她幫忙:

“敏敏,我家裡有急事,這個工作任務你幫我收一下尾吧,一定要認真做啊,不然我就要被領導罵了。”“我們關係這麼好,這個專案就寫我們兩個的名字吧,反正我也有給你建議,這個月的獎金全靠你了!”

徐敏心裡記著從前的情分,可她一次又一次地幫前輩完成任務,反而耽擱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久而久之,前輩在公司受到領導器重,她卻變成了一個拖後腿的存在。

徐敏給予前輩幫助是充滿善意的行為,但是善良的代價,卻是自己的邊界感被人肆意踐踏,不僅助長了對方理所當然的心態,也讓自己陷入了被動的怪圈。

我們在社交生活中表達善意沒有錯,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如果毫無底線的任由對方索取,往往會對自己產生傷害。

心理學家Gionta研究發現,如果你產生了不舒服和憤恨不滿的感受,便說明別人已經打破了你的邊界。一個沒有邊界感的人,在社交中會給他人軟弱可欺的印象,從而讓原本正常的社交變得不平等。

周國平也曾說過:“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人唯有在社交生活中懂得守護自己的界限,才能避免因為界限感被打破帶來的傷害,擁有平等融洽的社交關係。

梁秋實在《談友誼》中寫過: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

一段友誼的維繫,需要雙方懂得分寸感的交往。

許言和朋友分享了一個故事,他和從小感情很好的發小絕交了,雖然為這段友誼感到可惜,但是卻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許言和發小從大學畢業後就很少聯絡了,兩人雖然在同一座城市打拼,但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因此交集甚少。

直到有一天,發小突然約他出來吃飯,許言欣然赴約,沒想到發小一開口便說:“我下個月就要結婚了,現在買房還差點錢,你現在混得那麼好,可以先借我二十萬嗎?”

許言原本以為兩人會在一起交流感情,雖然現實和他預料的有落差,但是對面是自己的好兄弟,他便毫不猶豫的便轉了二十萬。

許言原本以為兩人會在一起交流感情,雖然現實和他預料的有落差,但是對面是自己的好兄弟,他便毫不猶豫的便轉了二十萬。

在發小的婚禮上,他也作為伴郎出席。

在眾人把酒言歡的時候,發小的侄子說到自己找工作難的問題,沒想到發小立著拍了胸脯說:

“這工作還不簡單,我從小到大的好兄弟許言,現在可是開公司的大老闆,讓他給你安排一個職位再簡單不過了。”

許言當著眾人的面笑而不語,等到發小新婚之後,才在微信上回絕了他的請求。

許言向來公私分明,何況發小突然在自己公司安插親戚,本就不合適,可他萬萬沒想到,拒絕之後,發小說他不講情分,這一點小忙都不幫,就是沒有把他當兄弟。

曾經的好友可能漸行漸遠,可能是因為時間和距離不可避免的因素,也可能是因為不懂得分寸和界限的索取。

三毛說:“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失,自以為熟,結果反易生隔閡。”

人在社交的過程中,切記要有界限感,不要讓原本親近的關係,因為不知分寸而漸行漸遠。

正如王梓恆老師在《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中提到:“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

唯有懂得界限感,才能在成年人社交中不失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