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長平之戰後,秦國誤判形勢在邯鄲慘敗,導致統一天下步伐晚了36年

引言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然而在秦國滅六國之前,卻吃了一次大敗仗,之前幾乎百戰百勝的秦國不僅慘敗,而且有很多一向高傲的秦軍將士選擇了投降。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導致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不得不推遲了36年之久,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邯鄲之戰”。

長平之戰

在“邯鄲之戰”前,秦國和趙國打了一場“長平之戰”。就是在這場戰爭中,秦國的軍隊坑殺了將近45萬的趙軍,而秦國憑藉著兵力明顯比趙國要少的弱勢,最終以僅僅二十多萬的死亡人數獲得了當時空前的勝利。趙國卻因為“長平之戰”而元氣大傷,全國的男子也幾乎都死在這場戰役當中。

而“邯鄲之戰”就是秦國意圖打破山東各個國家與趙國合縱對抗秦國的局面。當時,“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的趙國君主不得已接受了秦國割地的請求,而當時趙國的一個臣子卻建議,國主以趙國的土地去賄賂其他諸侯國,從而讓所有諸侯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趙王最終也是同意了這個方案。

秦昭王當然不願意其他國家聯合起來打他一個,於是決定直接趁著趙國元氣大傷的時候,一舉拿下趙國,給其他的諸侯國立個下馬威。“邯鄲之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

當然,當時的形勢對於秦國來說可以說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先是“長平之戰”後秦國將士們深受鼓舞,再是“長平之戰”秦國取得大勝,其軍事實力讓其他還在謀劃是否要和趙國聯合的諸侯國不得不忌憚於秦國。當時的魏國和楚國雖然象徵性地出了兵,但是一直都是處於觀望的狀態,並不想要攪入這場混亂中。

“邯鄲之戰”的敗因

按理說,這樣對於秦國來說有利的局面,“邯鄲之戰”應該是秦國取得勝利,但是最後卻是秦國失敗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因為秦國弄錯了戰略並且誤判了形勢。當時很有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的趙國軍民,對於秦國軍隊的進攻肯定是會拼死也要抵抗住的,秦國當時過度地對趙國軍民施加了壓力,導致趙國軍民誓死抵抗。如果秦國的軍隊並不是遇到任何人就是斬首,而是給人留一條投降的路,也許趙國軍民就不會反抗得如此激烈了。

除此以外,秦國認準魏國和楚國並不會來營救趙國,但是事實卻是相反。楚國有個“毛遂自薦”,讓楚國不得不出兵,魏國有個信陵君偷來兵符前來援救趙國。兩個國家與趙國合流,秦國就明顯處於劣勢了。

就算是如此,秦國也依舊相信本國的軍事能力,硬是要和趙國、魏國、楚國的聯軍打上一仗,最後的結局也就是註定的了,秦國大敗。

已經經歷過“長平之戰”的秦國總共就有二十五萬的兵力,“邯鄲之戰”的失敗導致秦國的傷亡人數幾乎接近總兵力的一半,十幾萬人的傷亡讓秦國最後不得不主動求和,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的程序也是因為“邯鄲之戰”而不得不往後推遲。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秦國對於戰略形勢的誤判以及對於本國勢力的盲目自信。

參考資料

【《史記》、《資治通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