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曹操是歷史的矛盾體,窮其一生都是漢臣,卻揹負著“漢賊”的罵名

曹操是歷史的矛盾體,窮其一生都是漢臣,但卻也揹負著“漢賊”的罵名,尤其在其曹丕稱帝后,更加做實了其“野心家”的身份。矛盾的曹操,讓人看到了在人臣與帝王身份之間的搖擺。

1。從熱血青年到亂世梟雄之路

青年時期的曹操,歷經鎮壓黃巾軍起義、討伐董卓等,這些說明曹操都是忠於漢室的,屬於“愛國”的熱心青年,為了漢朝的江山,不惜奔走,這是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非常正常的表現,受皇恩,為皇家效命。如果東漢的天下還在,或許曹操能夠成為治世之能臣,說不定成為一代賢相。然而,時事的變化,讓曹操逐步背離了忠誠,成為亂世之梟雄。在官渡之戰取勝後,曹操的事業真正步入巔峰,他打敗了曾經的發小袁紹,也打敗四世三公的世族,開始開創自己的基業。

曹操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個人名字統一中國北方的人,也就是說,曹操所處的時期,雖然天下名義上還是漢家的,卻已經演變為軍閥割據,天下已分裂。曹操成功成為東漢疆域北部的主人,被曹操所控制的漢獻帝劉協只不過是傀儡,曹操為了某種目的,不得不維持著表面臣子的身份。集魏王、丞相於一身的曹操,還完成了賜九錫的過程。這是僭越權力的開端。

然而,從曹操的經歷看,真正是起於愛漢朝,保衛漢朝,而後漢朝土崩瓦解,曹操開始成為漢朝的“掘墓人”。這看起來是諷刺,又不得不說,這是特定情況下的產物。作為集權王朝,一旦皇帝不能掌握權力或者與世族地主的聯盟瓦解,權力就會分散。權力分散在古代歐洲可以實現,但在古代中國或者擴大到整個東亞地區則不可能實現。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帝王不會允許權力分割,分割意味著滅亡。

2。救漢者亦是漢朝的掘墓者

日薄西山的東漢王朝已經回天乏術了,誰也救不了,既然漢獻帝劉協再聰明、再能幹,也不能改變東漢已經爛到根子裡的事實,沒有兵馬,沒有擁護者,無論如何都不能翻盤。可以這樣說,在漢朝名義存在,事實上已經滅亡的情況下,曹操開始走出“人臣”身份,成為叛逆者。當然,曹操欺騙了荀彧等人對漢朝和漢獻帝的忠誠,利用漢獻帝劉協的影響力,擴充自己的地盤。挾天子以令諸侯,是野心家的表現,但曹操卻保全了漢獻帝劉協的人身安全,一直延伸到曹操已經稱帝的兒子曹丕,這已經是中國歷史末代皇帝最好的待遇了,畢竟權力之爭,大部分時候就是你死我活。曹操是奸雄,亦是可愛的奸雄,在權力的路上,他選擇了把尊重留給了曾經深受皇恩的主子。

曹操也不是心慈面軟之人,面對可能影響他獲得權力的人,他也有過解決衣帶詔事件有關人員的經典案例。能夠在東漢末年的紛亂中幹一番事業,不奸詐,不心狠手辣很難成功。這在後世是被詬病的,然而,在評判劉備時,同樣看到了他的虛偽,還有面對劉璋的巧取豪奪。古代的所謂豪傑,又有幾人沒有“汙點”。曹操掀開了沒落的東漢王朝最後的遮羞布,卻沒有選擇成為皇帝。

曹操沒有做皇帝,不是實力不允許,是內心真的有顧慮。兩漢歷史上對漢朝皇權傷害最深的人是誰呢?如果細讀兩漢歷史,無疑是王莽,王莽將漢朝斬斷,也改變了漢朝的走勢,皇權由漢家獨掌變成皇族與地主階層聯合。這種轉變是實力的體現,也是一種無奈,從光武帝劉秀開始,一直試圖扭轉局面,卻始終改變不了這種局面。

3。憂國憂民的詩人軍閥

東漢末年的黃巢起義徹底讓東漢的皇權失去了根基,地方的州牧開始掌握軍事權力。可以說,不僅沒能打破舊的秩序,而且進一步加劇東漢末年的緊張社會關係,後來又發生了董卓帥軍進入洛陽的事件。這些都被有報國之志的曹操看在眼裡,也寫在他的名作《蒿里行》中,一個貴族子弟能夠認識到戰亂給普通百姓帶來的苦難,著實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很了不起。

曹操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還有他憂國憂民的情結,讓他獲得了一眾支持者,以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庶族,開始在世族並立的東漢成為王者和統帥,而古代中國歷史,純粹的庶族有這樣的實力,幾乎沒有(劉邦、朱元璋嚴格意義上不算地主階層,劉備屬於沒落宗族)。在看身份的年代,曹操以實力成就霸業,成為奸雄。此時的他,不能不考慮帝王的問題。他也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對於已經沒落的漢朝來說,曹操的做法並不可恥,也不應該被稱作“漢賊”,漢朝雖在,卻已經不是劉家天下,連漢獻帝劉協都知道自己就是個傀儡。

4。沒有稱帝源於時機不夠成熟

對於曹操沒有稱帝這件事,歷史上有不同的解讀。在筆者看來,是時機不成熟,蜀漢和孫吳尚在,誰能安心稱帝呢?蜀漢從來都不應該是威脅,雖然有所謂的“劉皇叔”,孫吳也不是對手,真正的對手還是世族,從袁紹對曹操的鄙視到司馬懿不肯仕曹,體現世族對他這個宦官養子兒子的身份的不認可。曹操幾千年的罵名,也和這方面分不開。在人臣與帝王角色的糾結中曹操老去,並沒有實現其一統天下的宏願。

曹操的家族距離一統天下就差那麼一點點,天下屬於看不起他的司馬家族,一個他想重用,卻不得不防著的家族。曹操和司馬懿曾經近距離相處的主公和他的臣子,也是歷史相隔最近的兩大權臣,不約而同的因為權力背叛了他們的王朝,也被冠以“賊”的稱號。陳涉吳廣敢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天下就應該是某個主子的嗎?是不是應該能者上呢,是不是應該民心所向者晉級高位呢。

5。權臣與權力的依存

假使曹操真的放棄了權力,還政給漢獻帝就能換回漢朝天下嗎?人心已不思漢,靈丹妙藥亦不能就漢,文武百官還會有人站出來反對漢獻帝,因而還權力給漢朝皇帝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一旦放棄權力,等待是滅門之災,霍光故事就在西漢,權臣放棄權力,意味著家族被連根拔起。想霍光接受漢武帝遺命,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即使沒有功勞也應該有苦勞,家族慘遭武帝后人屠戮。試問曹操放下權力,漢獻帝劉協會不會害怕他功高蓋主,給曹家來個滅門呢?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有一些人帶著護主的心,走上前臺,卻又成為叛主者。可以說曹操違背了人臣的忠,卻難說其有稱帝野心的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一手以權臣身份開啟曹魏帝業,卻也面對“輪迴”,最終被臣子篡奪。

三國豪傑人物眾多,尤其赤壁一戰,盡顯風流人物,無論是成功的孫權、劉備,還是失利的曹操都在東漢末年紛亂的時勢,展現自己,這就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