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先是董卓,後是曹操,漢獻帝為什麼這麼命苦?

歷史上有很多命苦的皇帝,尤其是末代皇帝。他們或許因為年齡尚小,無法親政,或者是因為勢單力薄,無法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在很多我們比較熟悉的影視劇裡,我們看到,權臣把持朝政,而皇帝自己,被嚇得打哆嗦,大氣都不敢喘,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最多隻能說兩句:朕準了。愛卿說的是。散朝。

猶如籠中之鳥,雖生猶死。古語有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幸福或者不幸福,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倚。漢獻帝劉協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的上半生雖然過得非常辛苦,下半生卻也還好,也算得安享晚年。

殊不知,很多像他一樣身份的君王,比如順治,想飛出這黃金的籠子裡,卻也是無奈。

自宦官亂政,董卓自比和董太后是“一家人”,廢少帝劉辯,扶持劉協為帝,自此以後,漢獻帝的噩夢便開始了。

那一年,漢獻帝才9歲。

劉協登基後,董卓自封為丞相,後又加封為太師,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董卓的軍隊在洛陽劫掠財物,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後並把洛陽城燒成一片廢墟。老百姓人心惶惶,朝野上下亂成一片。

劉協作為君王,雖然已經盡力調解緩和權臣關係,安撫幫助老百姓,卻也為時晚矣。後又被李傕,郭汜劫持,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漢獻帝劉協也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

不久,劉協在董承等的護衛下,擺脫了李、郭的控制,進駐安邑(也就是夏縣,夏縣位於山西省運城市中偏東南部),又輾轉東行。

建安元年(196年),時任兗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劉協入駐洛陽。劉協東還,無疑是一面可利用的旗幟。曹操搶先率軍進駐洛陽,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

客觀地說,曹操對待劉協還不錯。曹操讓劉協過上養尊處優的日子,吃穿用度是不愁了;還為劉協重新搭建了一個朝廷班子,引回一部分諸侯自覺前來臣服、進貢,讓他多少找回了一點做皇帝的尊嚴。可能在內心深處,曹操還對劉協保持那麼一點敬畏。

雖然如此,劉協畢竟還是一個君王,內心有著高貴的骨血,這樣如金絲鳥兒一般的生活何時是個盡頭啊!奈何他根本沒有反抗曹操的謀略,掙扎幾次,不過是害死了身邊的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掙扎過了,就不會後悔,雖然無法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畢竟,努力過,就夠了。

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劉協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

曹丕在繁陽亭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改延康元年為

黃初

元年,國號為魏。

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大概曹操也知道,雖然他權力,謀略,能力,均在漢獻帝之上,可以把控朝政,卻不能承受萬世罵名,殺了舊主。古時候不論是起義也好,怎麼都好。但凡做成一件大事,都得有個名頭,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雄才大略的曹操也因此叮囑他的後輩們,要善待皇帝,中華文明世代流傳,總不能虛了這個名頭。

魏冥帝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劉協壽終正寢,魏明帝

曹叡

率群臣親自哭祭。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

漢獻帝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居住在山陽城(今焦作)。他倍感世態炎涼,人生如夢,超凡脫俗,大徹大悟,遂拋棄帝王之尊,甘心與民同憂,躬耕菜圃,濟世懸壺,雖當過窩囊皇帝,卻變為稱職“郎中”,身融入田園山水,心遠離深宮重樓,涉足農桑,訪貧問苦,深受百姓愛戴,民眾敬之如父母,由此流傳下了很多傳奇故事。焦作一帶的民眾為了紀念他,形成了許多有趣的民俗,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