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魏國本是戰國七雄之首,損失了龐涓和數萬兵馬後為何就一蹶不振呢

隨著韓、趙、魏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等一系列事件,華夏大地結束了春秋時代,進入了秦、楚、燕、齊、韓、趙、魏七雄並立的戰國時期。最初,魏國所處的位置並不好,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基本都位於中原腹地,周圍秦、齊、楚等老牌霸主都虎視眈眈,屬於不折不扣的“四戰之地”。

魏國曾強盛一時

但魏國的運氣很不錯,建國之初就遇到明君在世,開國君主魏文侯勵精圖治,任用法家名士李悝為相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經濟,魏國國力蒸蒸日上,迅速成為七雄之冠。同時,他還延攬了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賢才,並利用豐厚的財力打造了戰國第一支精銳重灌步兵——魏武卒,四處開疆拓土,罕有敗績。

可惜,強盛一時的魏國也未能逃脫“富不過三代”的命運,到了第3代君主魏惠王時期,在桂陵、馬陵兩戰中敗給齊國,“魏武卒”損失殆盡,迅速從頭號強國淪落為二流國家,昔日稱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復返。隨後,西面的秦國迅速崛起,並開始不斷蠶食魏國,直至最後將其吞併。

那麼,僅損失了數萬人馬的桂陵、馬陵之戰,為何就將魏國給打趴了呢?其實,並不是桂陵、馬陵之戰打垮了魏國,實際上是魏國所有的倒黴事都集中在了這兩場戰鬥前後。

首先,桂陵、馬陵之戰前後,魏國就再無明君。

魏國在魏文侯之後,還有魏武侯可稱英主。但此後的魏王就可謂一代不如一代,馬陵之戰時魏惠王已繼位30年,早已不復昔日的開拓進取精神,完全是靠著父祖兩代的老本苦苦支撐。馬陵之戰後,繼任的魏王連志大才疏的魏惠王都不如,自然難以招架日益複雜的戰國形勢,導致國勢大減。

其次,馬陵之戰後,魏國再無良將。

魏國在魏文侯時期,將星璀璨,樂羊子、西門豹等都是一代人傑,後來“兵聖”吳起從齊國趕來投奔,組建戰國第一支強兵“魏武卒”,與周邊各國“小戰無數,大戰七十六,勝五十二,平二十四,無一敗績”;吳起棄魏奔楚後,龐涓接掌魏軍帥印,一舉擊敗楚國上柱國景舍,攻趙伐韓,氣勢逼人,但馬陵之戰中龐涓戰死,魏國從此再無名將。雖出了軍事奇才信陵君,卻被逼走趙國。

最後,馬陵之戰後魏國遷都中原,入四戰之地。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魏國國都從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遷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從此魏國徹底陷入四面臨敵的境地,南面的楚國本就疆域遼闊、人口眾多,一心稱霸中原。東面的齊國、西面的秦國、北面的趙國相繼變法崛起,擠壓魏國生存空間,尤其是秦國,屢屢逼迫魏國大片大片割地,地盤人口的減少,使得魏國日益萎縮,再也不復昔日盛況,直至最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