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將近500位帝王,但其中最有趣的,我首推正德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畫像)

正德皇帝朱厚照一生中最大的夢想,就是離開紫禁城。

這位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不愛享樂,不愛美人,只愛這大好河山。

皇帝無時不刻都在向大臣們表達自己的心願,那就是: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皇帝在傳統意義上,是封建帝制時代的至尊,他可以決定很多事情。

諸如王朝的國策,制度的變更,法律的興廢,都是帝王彈指一揮間的事兒。

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皇帝又是一個什麼都不能決定的人。

帝王為萬眾之表,要時刻保持威儀,要給大臣和百姓們做標杆,所以帝王無論日常生活,還是衣食住行,都要時刻保持禮儀體統,決不能幹出封建禮法之外的荒唐事兒來。

而朱厚照不想在紫禁城裡老老實實的當皇帝,卻想著整日縱馬疾馳,歷遍大好河山的想法,在大臣們的心裡無疑是十分荒唐的。

所以每一次朱厚照要求外出時,都會被大臣們以各種理由拒絕。

朱厚照登基的時候,年僅十五歲,不過是個半大孩子,面對一幫歲數大自己好幾輪的大臣們的敦敦教誨,實在是有些措手不及。

他的父親,即明孝宗朱佑樘,臨死之前對他千叮嚀萬囑咐,讓他一定要聽大臣們的話,所以就算朱厚照有心跑出去玩,但礙於大臣們的面子,他也只能作罷。

(明孝宗朱佑樘畫像)

但到了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事情卻有了十分微妙的變化。

這一年的十月,塞北傳回訊息,蒙古王子伯顏率眾來犯,已經抵達山海關外。

外敵來犯,皇帝要麼擔驚受怕,要麼十分憤慨,但朱厚照的反應截然不同,皇帝聽說蒙古人進犯,樂得鼻涕泡都要出來了。

早朝時分,皇帝立刻宣佈,自己要御駕親征,親自下場收拾一下這位不聽話的蒙古小老弟。

一句話激起千層浪,底下的大臣們可算是炸開鍋了。

大臣們什麼都能聽,但唯獨不能聽“親征”兩個字。

朋友們,我們要知道,正德十二年距離英宗皇帝朱祁鎮搞出的“土木堡之變”,還不到七十年。

土木堡之變那是什麼檔次,什麼規模,又是什麼後果,大臣們的心裡都心知肚明。

當年瓦剌入侵大明,明軍大敗,皇帝被俘虜的慘劇歷歷在目,如今朱厚照又要出去打蒙古,這不純純的是想整一次土木堡2。0麼?

於是,大臣們開始輪番的規勸攻勢。

有的言辭激烈,出言教育皇帝。

有的捶胸頓足,落淚連連,希望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能讓皇帝回頭是岸。

更有甚者,以頭戧地,表示你朱厚照如果今天敢踏出這個門,我就一頭撞死在柱子上。

大臣們好說歹說,用盡渾身解數,終於讓朱厚照懸崖勒馬,不再提親征之事。

皇帝不走了,大臣們都鬆了一口氣。

但事實證明,大臣們的這口氣松得有點早了。

白天人多眼雜,大臣們苦口婆心地勸自己,怎麼說也得給他們個面子,但現在夜晚將至,我看誰還能管我?

(紫禁城)

於是,這位大明天子披上甲冑,騎上戰馬,獨自一人溜出了紫禁城。

大臣們得到訊息,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那就啥也別說了,追吧!

於是,明朝歷史上十分滑稽的一幕出現了。

皇帝朱厚照單槍匹馬的在前邊跑,一幫大臣們成群結隊的在後邊追。

大臣們拼盡全力地追趕皇帝,而皇帝朱厚照也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往前跑。

最終,大臣們還是在山海關外追上了朱厚照。

大家不僅追上了朱厚照,還得知了一個十分震驚的訊息,那就是,幾天之前,朱厚照已經在山海關下指揮軍隊,擊退了蒙古小王子伯顏。

這算是把大明文臣的臉給打了個結結實實——你們說我愛玩,其實我是出來辦正事兒的。

你們以為我要學朱祁鎮,其實我學的是朱棣!

此事放下,暫且不說,時間一轉,又來到了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

這一年的六月,就藩在江西的寧王朱宸濠也想學一學朱棣,於是起兵靖難,公開作亂,要跟正德朝廷鬥個你死我活。

(寧王朱宸濠形象)

有了前一次親征的經驗,朱厚照更加肆無忌憚,聽說寧王造反,還沒等大臣們規勸,立刻下了一道旨意:

我要御駕親征,誰敢阻攔,直接槍斃。

這回兒,大臣們終於老老實實地把嘴閉上了。

大家都是娘生爹養的,皇帝親征事小,自己丟命事大,愛去就就唄,反正也不是頭一回了。

於是,朱厚照親率大軍,從京師出發,直奔江西府。

皇帝一路上興致盎然,幻想著到了戰場上如何痛毆朱宸濠,如何建功立業,但大軍剛走到涿州(河北保定一帶),前線就傳來了一個壞訊息。

江西府本地有一位巡撫,姓王,名守仁。

這位巡撫的工作能力十分突出,還沒等朱厚照抵達戰場,就已經率先把寧王之亂給平定,順便還把寧王朱宸濠給活捉了。

按說這位朱宸濠同志也是實在不爭氣,雷聲大雨點小,一個巡撫就給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寧王被俘虜,叛亂已平定的訊息傳到朱厚照的耳朵裡,朱厚照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心裡十分氣憤,認為巡撫王守仁實在是多管閒事,我大費周章的御駕親征,現在你把朱宸濠給我捉了,我玩什麼?

朱厚照十分生氣,但隨行的大臣們卻又鬆了一口氣。

大臣們認為,既然叛亂已平,那麼皇帝就沒有必要再親征了,既然不能親征,那就趕緊班師回朝吧。

(王守仁畫像)

但,朱厚照偏不。

他命令大軍繼續前進,直走到揚州城才紮營駐軍。

到了揚州城,朱厚照可就算是徹底不走了。

皇帝上午到城外騎馬打獵,中午在酒樓胡吃海塞,晚上到青樓去和一幫妓女嬉鬧,儼然是一副“我醉人間真自在,天下與我不相干”的架勢。

皇帝在揚州城一待,可就是整整八個月。

而在半年前,巡撫王守仁就已經把朱宸濠押解到了南京,希望皇帝可以受俘。

這其中倒有個小小的緣故。

如果是尋常人造反,王守仁身為巡撫,直接就開刀問斬了。

但寧王朱宸濠不是旁人,是大明皇室血脈,按輩分來算,更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五世孫,就算是朱宸濠造反,區區一個巡撫王守仁,也是斬不動他的。

這麼一個燙手山芋放在自己手裡,自己是哪兒也去不了,只能在南京守著朱宸濠,還得好吃好喝地伺候人家。

但王守仁是贛南巡撫,工作屬地在江西南部,自己整天在南京待著,算是怎麼回事兒?

但是如要交接工作,就得把朱宸濠交到皇帝手裡,讓皇帝聖裁,看看把這位親戚如何發落。

但王守仁接連上了好幾道摺子,朱厚照一概不看,對於王守仁要求移交朱宸濠的請求,皇帝也一概不理。

(南京城)

很顯然,朱厚照是在生王守仁的悶氣。

聰明的王守仁當然很快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要怪,就只能怪自己不懂揣摩聖心,人家皇帝想要藉著討伐朱宸濠體驗生活,自己卻把皇帝的軍功給搶了。

於是,王守仁再次上了一道摺子,並寫上此次平定寧王之亂,全都靠皇帝神威,能這麼快活捉朱宸濠,也都是因為皇帝領導有方。

這一封摺子送上去,果然見效,朱厚照開開心心地把寧王從南京領了回來。

但皇帝前腳領回朱宸濠,後腳就宣佈了一個十分爆炸性的訊息。

他告訴大臣,自己要把朱宸濠放了,讓這位仁兄再組織兵馬,叛亂一次,自己就能親自活捉朱宸濠了。

最後,還是大臣們好說歹說,這才打消了皇帝的荒唐念頭。

寧王之亂告一段落,但皇帝的旅程卻並沒有結束。

皇帝先到鎮江爬金山,再從瓜洲過長江,最後又抵達清江浦,親自划船遊湖,結果一個不小心,腳底一滑,從船上栽了下去。

朱厚照不會游泳,在湖裡喝了個水飽,總算被大臣們七手八腳地給救了上來,但卻因此染上了肺疾,回京後不久便去世了。

(遊湖)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

一生玩樂,荒誕無比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龍馭上賓,大行而去。

臨死之前,皇帝卻換了一副面孔,留下了這麼一句遺言:

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明史》

以前的事情都是朕不好,今日如此,實在是讓人不能預料。

言罷,皇帝就駕崩了。

誰能想到,這位一生放浪不羈愛自由的皇帝,在臨死之際,居然做了一份檢討。

誠然,朱厚照並非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明君。

皇帝貪玩,愛玩,時常胡作非為,但皇帝上不責大臣,下不欺百姓,乃至在執政期間,還有過救濟災民,免除賦稅的舉動。

皇帝打過蒙古,誅滅過權臣,諸如宦官劉瑾,更穩定過江山社稷,實在算不上是一個無為之主。

是的,朱厚照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也絕非是一個昏君暴君。

他的一生短暫而快活,風流而瀟灑,因為這位皇帝從始至終的人生信條只有一個,那就是: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唐伯虎畫像)

這是詩人唐伯虎的名句,而巧的是,唐伯虎和正德皇帝朱厚照,正生活在一個年代。

帝王有此知音,也算人生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