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什麼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都能融入“大中華文化”圈不融就得亡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種民族文化經常發生碰撞,融合,在時間的長河裡,逐漸地形成了一個獨特璀璨的大中華文化。

因此,在我國曆史上凡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都會進行改革,吸收漢族文化的優秀元素,摒棄自己民族文化中的落後部分,以此,維護少數民族的統治,鞏固自己的政權。北魏就是一個由鮮卑族建立起來的少數民族政權。此後幾代,北魏統治者都致力於統一,發動兼併戰爭,先後滅掉了北方的大夏、北燕和北涼,最終,於439年統一了北方。

這裡最主要的是:北魏建立以後,孝文帝為了維護統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風俗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風俗的背景是這樣的:自從太武帝駕崩以後,出現了一個十分混亂的局面,政治腐敗層出不窮,鮮卑貴族和大商人透過種種手段壓迫人民,導致北方民眾起義反抗,北魏政權動盪不安。孝文帝上臺接手的就是這麼一個爛攤子,他知道,改變這種狀況須得透過改革完成。

孝文帝即位的第一把火,就是燒在了政治上。

他制定了官員制度,規定了每個官員應得多少俸祿,嚴厲懲治貪官汙吏。在那時,貪贓滿一匹絹布就要被處死。在均田令中明文規定,按職位分俸田。並且,看政績,政績好,滿一年升一級,政績不好的,即使上任不久,也會受到處罰。

並且,他還加強了官員隊伍的監管體系,有利於提高官員的素質。在稅務方面,為了改變各階層爭收租調的混亂場面,他確定了租調由縣一級爭收的稅收制度,大大減少了對百姓的壓迫,這也在某種程度上穩定了社會秩序。

孝文帝在決心改革之後,為了更好地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加強對整個國家的統治,他甚至決定把國都遷到洛陽。為了怕朝臣們集體反對這個想法,他想了個主意。

一天上朝,他說:“我們現在發展的不錯了,可以擴大一點自己的地盤了,不如,派出大軍攻打南齊,這樣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發展。”大臣一聽,都覺得不得行,心想,皇上是腦子抽了才想現在打南齊,為了國家安全,我們要阻止他。

這個時候任城王站出來了,直接在朝堂上就和孝文帝battle了一波,戰況激烈。孝文帝聽了十分冒火,就罵他說:“國家是我的國家,我用個兵你都想阻撓,你是想幹嘛?”任城王也不怕,說:“國家雖然是你的,但是,我也是國家的大臣,我要是知道用兵危險不告訴你,才是有想法。”

最終,孝文帝只得退步,宣佈退朝,單獨召見任城王,給他解釋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我這個想法不是真的想出兵,我又不傻,只是覺得平城不好出兵,不適合改革政治,我現在想要移風易俗,把國都遷到洛陽有利於我的改革。就是說,我只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帶著文武百官遷都洛陽,你怎麼看?”任城王這明白過來,不再反對孝文帝的主張。

於是,孝文帝親率三十萬大軍南下,到了洛陽,正逢秋雨連綿一月,道路泥濘軍隊移動困難。大臣一看,覺得機會來了,本來我們也不同意出兵,你非要出兵,這下你可出不了兵了。孝文帝一看,時機到了,就說:“我們這次興師動眾地過來攻打南齊,要是半途而廢,會被天下人恥笑的,所以,如果不出兵的話,我們就遷都到這裡這麼樣。”大臣聽了,面面相覷。

孝文帝乘機讓大臣們站隊遷都,在講明利害之後,許多人都為了不出兵而贊同遷都。有些大臣實在是講不出道理了就讓卜卦,孝文帝卻說:“卜卦不是解決這種事的。”還說:“前人都可以變為何自己不能變。要治理天下的,應該以四海為家,今天走南,明天闖北,哪有固定不變的道理。”最終,他把大臣說得啞口無言,之後,更是定下了遷都洛陽之事。

定都洛陽之後,孝文帝開始了進一步地改革風俗。

有一次孝文帝和大臣議政之時,討論起了“移風易俗”和“墨守成規”兩種方式哪種對國家更好。咸陽王說:“當然是移風易俗對國家比較好。”孝文帝乘機宣佈改革,不許大臣違背。之後,接著頒佈了幾條法令:

一是,改說漢語,三十歲為界,三十以上可暫緩,三十以下且任官職之人一律要改說漢語,違反此條將被撤職或降職。“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二是,官民要穿漢服,尊孔子。孝文帝遷都洛邑後,立即下令加緊修建孔廟祭孔。

三是,鼓勵鮮卑和漢通婚,改用漢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 →元姓獨孤 →劉姓丘穆稜→穆姓步六孤→陸姓賀賴 →賀姓賀樓 →樓姓

歷史上,孝文帝對國家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有著他人少有的魄力和果斷,這點讓人不禁敬佩。可以說,孝文帝的改革不僅鞏固了北魏的政權,還促進了民族文化的融合,推動了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更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

總而言之,孝文帝改革是我國曆史上一次偉大的改革。

參考資料:

【《孝文帝改革》、《讀通鑑論》卷九、《北魏的移風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