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崇禎為何要殺袁崇煥,只是因為皇太極的反間計嗎,袁崇煥真該殺嗎

公元1627年,崇禎皇帝朱由檢登上了皇位,因為遼東戰事緊急,所以他很快就起復了被迫辭官回家的袁崇煥。

袁崇煥家在東南沿海,因此他緊趕慢趕才在第二年見到了自己的新領導。

崇禎皇帝見到袁崇煥之後,首先肯定了袁崇煥以往的功績,並詢問袁崇煥的下一步工作打算,袁崇煥看著崇禎皇帝熾熱的目光,一時失口,給出了五年平遼的工作目標,崇禎皇帝當時喜出望外,而袁崇煥事後則感到自己說錯了話。

因為以袁崇煥對遼東局勢的瞭解,他是不可能兌現自己的諾言的,因為他長期以來對付女真的絕招,就是依據高城利炮來打防守戰,野戰不是他的所長,也不是當時明軍的所長,如果給他五十年,崇禎自始至終還都信任他,那麼他靠著步步緊逼的陣地戰,是有可能徹底趕跑女真的,除此以外,再無別的可能。

不過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他不好往回收了,而且他的確有信心在五年之內讓皇太極的女真鐵騎跨不過他自己的防區,因為他非常有防守經驗(詳見《明軍對努爾哈赤,曾三戰三敗,為何袁崇煥能打勝過萬不可敵的女真》)。

袁崇煥到達自己曾經熟悉的防區之後,除了積極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防禦性佈置之外,還做了兩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第一件事,是他殺了一個叫毛文龍的人。毛文龍祖籍山西,出生於浙江,母親家是浙江的頂級望族,他在朝中做官的舅舅為他進仕途幫了不少忙。毛文龍雖然進入體制的方式有點走捷徑,但是他進入體制之後卻表現得可圈可點。

毛文龍最初在李成梁麾下任職,後來遼東失陷之後,他就在當地打游擊,機緣巧合之下,他帶人佔據了一個叫皮島的島嶼,這個地方因為離後金腹地比較近,所以他可以輕易藉由水軍深入後金,所以朝廷看重他的牽制作用,就把這個地方交給他來經營,並給了不小的許可權。

因為朝廷給邊鎮的後勤不給跟不上,所以毛文龍就用祖傳的貿易本領在島上做生意養軍,而當時女真沒有水軍,所以毛文龍的皮島自成了一方小天地。有錢有閒之後,毛文龍的表現就不像之前那麼積極,甚至說有點懶散。

袁崇煥在第一次鎮守山海關時,就對毛文龍有點看不慣,等到他被崇禎起復之後,急於重振軍威,所以對毛文龍這個佔據軍事要地,佔據很多資源,且又表現不突出的人就有了想法,本來以袁崇煥的身份,他是不好直接殺毛文龍的,但是袁崇煥還是這麼做了。

毛文龍的死,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後果:

首先,袁崇煥擅自殺掉毛文龍,這讓崇禎皇帝心裡產生了疙瘩,你一個在外的武將,沒有請示彙報,就殺了一鎮的總兵官,你把我這個皇帝置於何地;

其次,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之後,他的部下很不開心,甚至有人輾轉跑去投奔了皇太極,比如後來和吳三桂齊名的耿精忠、尚可喜等人,這些精通水戰的人一投奔皇太極,皮島對女真的牽制作用就減弱了;

此外,毛文龍和當時的首輔溫體仁是半個老鄉,毛文龍在皮島能順風順水,你要他和溫體仁沒有一點來往,應該說不過去,而後來袁崇煥被殺,溫體仁是重要推手之一,你要說這裡面沒有一點關聯,恐怕也說不過去。

袁崇煥“統一了思想”之後,就把心思用在了山海關一線的防務上,因為當時邊鎮的防禦線收縮,邊鎮的補給就主要依靠關內,但是當時的大明並不富裕,所以崇禎皇帝對於天天開口要錢的袁崇煥也有點不開心。

第二件事,是袁崇煥曾經瞞著崇禎跟皇太極進行過私底下的溝通,他希望大明能和女真議和。袁崇煥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真心議和,而是想先穩住皇太極,然後給他贏得平遼的時間。

當袁崇煥第二次鎮守邊關時,山海關附近已經不是他辭職時的樣子了,這裡的防線已經向南縮了不少,邊鎮自給自足的屯田也不多了,當地鎮守的官兵也需要訓練,武器裝備等軍需也需要慢慢補給,所以袁崇煥想找個藉口緩口氣。

當然,如果真能靠和談解決問題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皇太極之所以願意和談,一方面是他當時還沒有徹底滅明的野心,另一方面,是女真也不可能天天用兵,草原上的部落是靠天吃飯,天天打仗,誰也受不了。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因為當時沒有人能取代袁崇煥鎮守邊鎮,所以崇禎皇帝雖然都知道,但他在表面上,對袁崇煥還是和“初戀”一樣。

但是沒多久就出現了一件徹底摧毀他們君臣“感情”的大事,公元1629年,皇太極出兵南侵!

對於皇太極的南侵,袁崇煥並不太擔心,因為他雖然沒有能力和皇太極野戰,但是他卻是個防守大師,而且他曾經防的努爾哈赤毫無脾氣。不過讓他意料之外的是,皇太極比努爾哈赤更為難纏,他沒按套路出牌,而是兜了一大圈,繞過袁崇煥的防區,直奔北京而去。

(有的記載中說,袁崇煥曾經建議過崇禎皇帝,應該加強西邊的防守,當時崇禎沒有照做。)

袁崇煥一看北京有危險,趕緊帶人南下勤王。袁崇煥在南下勤王的過程中有一些有爭議的地方,他沒有直接去阻攔皇太極的兵鋒,而是一路直奔北京城下。在他到達北京城下不久,皇太極的人又恰好“姍姍來遲”。因此袁崇煥的這個舉動,在後來很受非議,甚至有人質疑他有給皇太極帶路的嫌疑。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袁崇煥之所以不打阻擊戰,是因為他擅長的是城防戰,但他缺乏野戰的能力,他當時應該想的是,只要自己趕在皇太極之前到北京,就能據城而守,然後等待勤王的援兵一來,皇太極必然是無功而返。

但他當時想得不夠全面,你一個戍邊的武將,擅自離開自己需要鎮守的地方,然後帶著兵甲齊備的幾千人馬要進北京城,你是來勤王的,你還是來趁機搶班奪權的,你的行為讓沒有領過兵的領導很驚慌你可知道。

再聯想你曾經和皇太極有過和談,還殺了對皇太極有掣肘作用的毛文龍,萬一你真的已經和皇太極達成了什麼交易……崇禎皇帝長於深宮,自己的父親暴斃,哥哥又是死於非命,他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而袁崇煥的表現,又很難讓人不去多想,所以當袁崇煥兵臨城下的那一刻,崇禎皇帝就開始動了殺心。

畢竟你袁崇煥死了,我大明未必會亡,但是如果你袁崇煥要是有了貳心……所以崇禎一面要求袁崇煥不許進城,必須在野外以幾千人去打退幾萬女真人,一面又開始和大臣商量,如何處理“尾大不掉”且“有通寇嫌疑”的袁崇煥。

而就在這個過程當中,皇太極又想辦法來了一出“離間計”,他用比較隱晦的辦法,裝作無意間透露出訊息,說自己和袁崇煥有私下交易。這個訊息讓崇禎得知之後,他更加堅定了殺掉袁崇煥的決心。

當時力主殺掉袁崇煥的,還有毛文龍的半個老鄉,大明內閣首輔溫體仁,以及兵部尚書梁廷棟(梁曾和袁崇煥共過事,但以袁崇煥的脾氣,他倆的關係應該不好),皇帝起了殺心,大明的文官之首也不想讓他活,袁崇煥的直屬上司也希望他死……所以袁崇煥最終沒能沒能善終。

以崇禎的角度看,袁崇煥的所作所為,已經超過了他的忍耐限度,所以他的確有殺袁崇煥他的理由。但綜合來看,袁崇煥的死,其實是被冤枉的,因為這裡面摻雜了很多的政治因素和主觀判斷。

如果袁崇煥不死,大明還會被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