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隋煬帝為什麼要死磕高句麗一個重要原因使他停不下來!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短命的大一統王朝,國祚僅延續了37年。隋朝在隋文帝統治時期和隋煬帝統治前期曾盛極一時,但自從隋煬帝發動了災難性的三徵高句麗之戰後,國力迅速衰竭,百姓民不聊生。最終一場遍及全國的起義將隋朝推向了歷史的終點。那麼問題來了,隋煬帝為什麼不惜傾盡國力也要與高句麗死磕呢?追根溯源,還得從早年的一次外交接見說起。

大業七年(611年),隋煬帝巡幸塞北,並在突厥屬地會見了當時已向隋朝表示臣服的啟民可汗。本來這種外交活動都是象徵性地走個過場就結束了,但這次會見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原來在隋煬帝達到前,高句麗(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今中國東北南部和朝鮮半島中北部存在的一個政權)已派遣使者與突厥人溝通。隋煬帝來到後,啟民可汗不敢有所隱瞞,因此帶著高句麗使者一起前往拜見。

隋煬帝知曉此事後,心中感到不安。他擔心這兩個潛在的北方強敵萬一聯手對抗隋朝,那將會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與皇帝同行的重臣裴矩也看出了其中的玄機,於是他不失時機地對隋煬帝說道:“高句麗乃是周代箕子的封地,漢、晉時期亦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先帝在世時就有意討伐,陛下怎能讓其成為蠻貊之鄉?我朝應馬上派使者前往,讓他們國王速來朝廷向陛下表示臣服,否則就出兵討伐。”隋煬帝認為裴矩的話很有道理,所以採納了他的建議。然而當隋朝使者來到高句麗後,高句麗國王卻當即拒絕。於是,隋朝征討高句麗的行動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從大業八年(612年)至大業十年(614年),隋朝三徵高句麗,累計投入兵力近三百萬。最終高句麗表面上答應臣服,隋朝在付出極其昂貴的代價後,贏得了這場不痛不癢的勝利。

隋朝最初征討高句麗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防止其與突厥結成同盟;二是為了收復中國舊有疆域。然而為了這兩個目的卻把自己打到即將亡國的程度,代價顯然太大。那麼隋煬帝是否還有其他死磕高句麗的理由呢?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上面兩個目的外,隋煬帝之所以要揪住高句麗不放,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經歷了第一次征戰失敗後,他的個人權威受到極大挑戰。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皇帝一旦失去了足夠的權威,往往就會受到帝國內部其他軍事貴族集團的挑戰。發生於613年的楚國公楊玄感反叛就是最好證明。因此,隋煬帝必須儘快完成征服高句麗的目標,用一場偉大勝利來重建自己不容置疑的權威。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經歷連番不計代價的征戰後,隋朝內部分崩離析,到處呈現亡國之象。617年,隋朝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太原起兵,並迅速攻下了隋朝京師大興城(長安)。618年,李淵登基稱帝,中國歷史進入了唐朝統治的時代。

參考文獻:《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