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趙匡胤兵變,柴榮親信為何不抵抗?其實有一人想要起兵卻遭殺害

在眾多謀權篡位的梟雄中,趙匡胤是最顧及臉面的一位。尤其是趙匡胤出身的五代十國時期,王朝更迭往往伴隨著殘酷的流血事件,上一個王朝的覆滅,也就代表著一個皇族的滅亡。但趙匡胤發動兵變後,其做法堪稱“宅心仁厚”,他下令勿要傷害太后和幼主,不許侵犯朝廷大臣。

從後來的實踐看,此話並不只是場面話,而是出自趙匡胤的真心,他確實想將篡位之事做的看起來“光明磊落”,以不落人口舌。趙匡胤本人做到了,但可惜的是,還是有一位後周的將領慘死在政變過程中,導致趙匡胤的“和平禪位”,最終沾染上了後周忠臣的鮮血。而這個結局悲慘,成為後周唯一被殺的將領,就是韓通。

韓通起初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部將,他十幾歲時就加入軍隊,由於作戰英勇,體格健壯,成為騎兵隊長,屢建功勳。劉知遠死後,郭威成為後漢的頭號統帥,他被後漢隱帝命為樞密使,掌管兵權,此時韓通亦歸郭威節制。

乾祐元年(948年),新帝即位,河中、永興、鳳翔三鎮野心膨脹,趁機鬧事,合兵造反,郭威奉命前去征討。韓通在郭威麾下任先鋒,他率領騎兵衝鋒陷陣。一次作戰中,韓通身被六創,仍堅持作戰,將敵人打敗。郭威自此注意到這個悍將,將他引為心腹大將。

韓通長時間在郭威手下作戰,又成為郭威的心腹,所以郭威與後漢隱帝決裂後,韓通理所當然支援郭威,發動政變。韓通當時手握兵權,是後漢的重要將領,所以他的支援對於郭威成功篡位起到了重要作用。郭威稱帝以後,獎賞韓通,任命他為雷州刺史。

郭威死後,柴榮即位,他同樣是一位雄主,讓韓通十分敬佩,決心為柴榮鞍前馬後。柴榮亦十分器重韓通,不論是抵禦契丹的進攻,還是征討後蜀,韓通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立下大功。

韓通從郭威到柴榮,侍奉後周兩代君主,皆盡心竭力,履立功勳,是朝廷依託的重臣。柴榮沒有虧待韓通,到論功行賞時,他因為韓通的忠心,讓他作禁軍的副統帥,並授予他節度使的官職。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局勢微妙了起來。誰都沒有想到,英明雄武的周世宗柴榮突然病死,留下了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和無依無靠的皇后。孤兒寡母,卻掌控著後周的最高權力,他們的處境可想而知。

由於柴榮死的太突然,他幾乎沒有作出什麼準備,只能匆匆提拔幾個心腹,就一命嗚呼了。柴宗訓即位後,朝中就暗流湧動,謠言四起,大家都說有人可能要謀權,而絕大多數流言最終都指向趙匡胤。

柴宗訓和太后不是不想對趙匡胤動手,但此時雙方的力量差距過於懸殊。由於趙匡胤的蟄伏和低調,他的權勢在柴榮死前沒有遭到打擊。等到柴榮死後,趙匡胤已經是殿前司的老大,而侍衛司的高階將領中,韓令坤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殿前司和侍衛司合在一起,便可以掌管禁軍,趙匡胤集團幾乎壟斷了整個禁軍部門,可想而知他的實力有多麼龐大。

在這個時候,禁軍系統中唯一不屬於趙匡胤勢力集團的高階將領,只剩下韓通一人。沒人知道柴榮死後韓通的態度,他也許是對柴榮忠心耿耿,所以決心守護太后和少帝,也許也是想要奪權,但不論是哪一種態度,韓通都和趙匡胤是對手。

兩人註定是死敵,但可惜的是,局勢對於韓通太不公平。經過趙匡胤多年的經營,後周軍隊系統中絕大多數將領都是趙匡胤的人,其餘的人也不敢和趙匡胤作對,韓通能夠依靠的,只有太后和少帝的身份。

不過,韓通並未放棄,他相信背靠太后和少帝,自己與趙匡胤有一戰之力。所以當趙匡胤於陳橋驛發動兵變的訊息傳回京師後,韓通並未屈服,他立即往皇宮中趕去,準備召集禁軍,對抗趙匡胤。

可是韓通還是低估了趙匡胤的能量,他的眼線和勢力遍佈各地,趙匡胤自稱兵變的發生是被迫的,是士卒們逼迫他“黃袍加身”,但事實證明,這次兵變蓄謀已久。

幾乎就是在同步,當趙匡胤於陳橋驛兵變時,他的手下王彥超已經率軍入京,準備接管京城,為趙匡胤掃除障礙。王彥超知道,禁軍系統中不服趙匡胤的,大概只有韓通,所以他的首要目標就是韓通。

韓通還未入宮,就在大街上被王彥超攔住。韓通自知舉兵已經來不及,所以連忙趕回家中,想要避禍。趙匡胤在王彥超臨行前囑咐過王彥超,不要擅自殺人,但是王彥超卻自作主張,率兵將韓通全家殺光。

就這樣,韓通死了,死在了趙匡胤政變的路上。韓通的死對於其餘人來說是一個震懾,他滿門被滅的慘狀歷歷在目,就算還有人對趙匡胤不服,也不敢再站出來反對了。等到趙匡胤本人率軍入城,不論是朝中的宰相,還是軍中的將領,都對趙匡胤拜服,趙匡胤就這樣順利的奪得皇位。

不過趙匡胤本人對於韓通的死其實很不滿,他要的不是朱溫那樣殺出來的暴威,而是透過懷柔的政策和強大的實力讓人心悅臣服。趙匡胤下令勿傷少帝和太后,就是要宣傳自己宅心仁厚的形象,但韓通的死,成為一個抹不去的汙點。

趙匡胤為了拉攏人心,並且撇清與韓通之死的關係,將韓通以禮厚葬,並追贈他為中書令。畢竟,韓通全家已死,給他再大的官職,他也不可能從棺材裡出來興風作浪,世人卻會因此舉而讚揚趙匡胤仁厚。這就是趙匡胤的智慧,也是他最終能夠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