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明英宗為何廢除殉葬制度?可能與他生母悲慘經歷有關!

明英宗朱祁鎮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經歷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少年繼位,青年經歷“土木之變”,成為蒙古人俘虜,回國後被軟禁於南宮7年,又利用弟弟(景泰帝)病重之際,發動“奪門之變”,重新搶回皇位,第二次身登大寶。

英宗的一生,可謂譭譽參半,他寵信宦官,喪師敗績,誅殺功臣,同時又廣施善政,廢除殉葬,釋放建文帝后人(次子朱文圭),因此,對其口誅筆伐者有之,同情憐憫者也不乏其人!

全面、客觀地評價英宗,無疑十分困難,所以今天我們就先說說英宗善政中最耀眼的亮點——廢黜殉葬制度。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38歲的英宗病重,彌留之際,他想到“ 殉葬非古禮, 仁者所不忍, 令妃不要殉葬”,正式下詔廢除殉葬這種殘忍的習俗。

殉葬制度,始於商朝,至秦代發展到巔峰,兩漢、隋唐與兩宋很少採用,到了明朝,朱元璋恢復殉葬舊例,從此之後,一旦皇帝去世,後宮中除了皇后和太子生母,其他嬪妃和被寵幸過的宮女都要為大行皇帝陪葬。

史書記載:“太祖崩, 宮人多從死者。”

明成祖去世後,後宮有30多人陪葬,“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 廟號為仁宗的朱高熾,儘管殉葬人數遠比洪武和永樂時期少,但也未能將這一惡行廢除。

仁宗的郭貴妃,在後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她一共生下三位皇子,但還是沒能逃過為仁宗殉葬的命運。

後來,一些藩王也跟風模仿,他們的手段更殘忍,連正妻王妃也未能倖免。

英宗臨終前為何廢除這種不人道的制度呢?原因和他生母有關。

英宗雖然貴為天子,但終其一生,也不知道生母為何人,自從他出生後,就被孫貴妃抱養。

當時,孫貴妃和胡皇后爭寵,而宣宗寵愛孫貴妃,長期冷落皇后。

孫貴妃僅產下一個公主,沒有生下皇子,如果其他嬪妃搶先生下皇子的話,肯定會被冊立為太子,之後即使孫貴妃再生下皇子,將來也給宣宗去世後陪葬。

孫貴妃深知此事,極為著急,機智過人的她,打探到一位宮人懷孕後,立即假裝懷上龍種。

宣德二年,英宗出世,成為宣宗的長子,孫貴妃立即將他抱走,當做自己的兒子,而他的親生母親可能已被處理掉或者迫於壓力不敢聲張。

英宗被立為太子,孫貴妃作為他的生母,從此不必再擔心為宣宗陪葬,不久,胡皇后被廢,她隨即被冊封為皇后。

宣宗去世後,10名有封號的嬪妃和多名宮女殉葬,有學者認為,其中可能就有英宗的生母。

奪門之變後,英宗第二次登上皇位,從一名老宮人處得知自己並非孫貴妃(此時已成為太后)親生,他透過多方打探,也未能得知生母為何人,而且他也懷疑,生母已為父親殉葬。

宣宗去世時,英宗只有7歲,他親眼看到了殉葬的妃嬪和宮女們無助痛哭的慘狀,而且,其中一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母親!

經歷過一年俘虜、七年囚徒生涯的英宗,親身經歷了大起大落,飽嘗人情冷暖,更能體會到人在無助時的絕望。

他不願意母親經歷過的這種慘劇再度上演,下決心廢除殉葬制度!

後來,藩王朱有燉去世,英宗就明令表示不得殉葬:“王在日,嘗奏身後務從儉約,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

遺憾的是,英宗的詔書送到時,朱有燉的王妃鞏氏和其他6位夫人已經殉葬。

英宗臨終前, 將太子朱見深(即明憲宗)叫來,吩咐道:“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 而止。”

至此,殉葬制度被廢除,明朝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惡行,但之後清朝的皇太極和順治等皇帝,依然採用殉葬,直到被康熙年間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