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荊州四戰之地,五虎上將和諸葛亮都守不住:建安十九年的劉備,看著咋像袁本初?

有人說傲慢的關羽並不適合鎮守荊州,如果換做五虎上將的其他人與諸葛亮搭檔,就有可能確保荊州不失。

我們細看三國史料並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就會發現荊州這個四戰之地,五虎上將和諸葛亮誰也守不住,劉備也犯了跟袁紹同樣的錯誤:他對荊州戰事不聞不問,沒有增派一兵一卒,也沒有輸送一粒米一捆草,直到荊州全線崩潰、關羽被擒殺,他才後知後覺地想起傾巢出動去打東吳。

關羽大意失荊州並無歷史依據,事實是關羽已經對東吳可能發動的偷襲做了必要防範,不但在沿江上下高阜處設立了烽火臺,還讓“國舅”糜芳以照顧為名把出征諸將的家屬集中到南郡管理(軟禁),然後他又給劉封孟達發調令,讓他們帶兵參與樊城攻堅戰。

關羽能做的都做了,糜芳傅士仁叛變,是他所不能預料的:糜家是劉備起家的最大讚助商,劉封是劉備的養子,誰也想不到他們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關羽之敗有四方面原因或者說不利因素:其一,樊城久攻不克,加上擒于禁的同時抓了三萬俘虜,荊州軍的後勤補給出現了大問題;其二,曹操已經派遣頂級大將張遼徐晃分進合擊馳援樊城,自己也親率大隊人馬趕赴前線;其三,孫權毀約背盟,對關羽的大本營發動了偷襲;其四,糜芳和劉封或叛國投敵,或按兵不動,最後導致了關羽既無糧草也無救兵。

這四個不利因素,即使是五虎上將其餘的四位,也就是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和諸葛亮都來了也不能消除。

曹操馳援和孫權背盟,基本是不可阻擋和改變的;劉封和糜芳的身份特殊,別說是張飛趙雲,就是諸葛亮說話,他們也未必聽,就更別說降將身份的馬超黃忠了——黃忠在投靠劉備之前,並不是長沙大將,也沒跟關羽大戰過。

在投降劉備前,黃忠在荊州幾乎就是個無名下將,地位和聲望遠不及文聘等人,他就是劉表侄子劉磐手下的一個縣城武官,而且還不是該縣級別最高的武官: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

讓馬超守荊州就更不靠譜了:他原本也是一鎮諸侯,而且有過坑死親爹和跟盟友韓遂反目的經歷,在漢中的名聲就已經很差,劉備對他只是控制使用,馬超到了荊州,糜芳和劉封根本就不會聽從他的調遣。

在蜀漢將領中,關羽的身份、地位、聲望、能力是最高的,他“假節鉞、董督荊州事”,劉封和糜芳尚且陽奉陰違,換了別人,這二位甚至敢當面硬懟。

看過三國史料的讀者都知道,在劉備稱帝前,諸葛亮的軍銜並不高:赤壁之戰後,劉備封諸葛亮和龐統為軍師中郎將,劉備進位漢中王,諸葛亮官升一級,但也僅僅是雜號的“軍師將軍”,其地位還是不如四方將軍,劉備開大會,諸葛亮只能坐在糜竺下首。

荊襄之戰決勝階段,軍師中郎將龐統已經辭世,尚書令、護軍將軍法正已死或瀕死(襄樊之戰建安二十四年開打,法正建安二十五年病逝),他們都沒有機會帶領或輔佐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鎮守荊州。

這樣算來算去,五虎上將和諸葛亮都抵擋不住曹操和孫權的兩面夾擊,於是我們就能發現劉備當時唯一的選擇了:諸葛亮鎮守成都足兵足食,魏延在漢中只守不攻,劉備親率大軍返回荊州,派出五虎上將中的兩人去支援在樊城攻堅的關羽,自己帶著另外兩人坐鎮南郡以防孫權偷襲。

我們細看《三國志·卷五十八》就會發現,劉備不可能對荊襄戰局不妙一無所知,因為陸遜四面出擊打荊州的時候,有很多人跑回成都報信了:

“孫權乃潛軍而上,使陸遜與呂蒙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遜徑進,領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備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是歲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關羽是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被擒斬的,至少在關羽隕落的前一個月,就已經有殘兵敗將跑回成都報信了——諸葛亮沒權利也不可能隱瞞不報,劉備當然也不可能毫無察覺。

劉備於建安二十四年進位漢中王,建安二十五年建號稱帝,也就是說不管關羽在襄樊前線打得多艱苦,都沒耽誤劉備籌備登基大典。

可能在劉備乃至蜀漢朝中大佬眼中,荊州勝敗遠不如劉備稱帝重要,所以他們既沒給關羽增派一兵一將,也沒有給開始餓飯的關羽提供必要的支援,關羽餓得沒辦法,只好去搶孫權的糧倉: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擒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

關羽抓了幾萬俘虜,並不能馬上將其整編為新軍,反而背上了一個巨大的包袱:如果糧餉充足,俘虜可能會變成生力軍,如果沒錢沒糧,荊州軍也會反水。關羽慘敗荊襄的主要原因是後勤補給不力,這種不利局面只有劉備坐鎮荊州才能扭轉——諸葛亮留守成都,餓著誰也不能餓著劉備。

劉備回防荊州並不困難,這樣的事情他也不是沒做過。

建安十九年劉備拿下西川后,孫權就派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去找劉備“求荊州諸郡”。結果是“備不許”並畫了一張大餅:

"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

孫權軟的不行來硬的,然後就跟關羽發生了激烈衝突:孫權任命的南三郡長吏被關羽盡數驅逐,孫權盛怒之下派呂蒙帶著鮮于丹、徐忠、孫規以兩萬兵力進攻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派魯肅帶領一萬人屯在巴丘阻擊關羽,孫權也前出到陸口親自指揮。

呂蒙很輕鬆地拿下了長沙、桂林兩郡,劉備見勢不妙,馬上命令關羽屬下三萬人進擊益陽,自己親率主力從成都返回荊州公安。

劉備返回荊州,零陵太守郝普並不知情,在呂蒙矇蔽下開城投降,南三郡全部失手,劉備和關羽準備在益陽跟孫權一決高下,要不是曹操攪局,建安十九年孫劉大戰就打起來了:

“權乃召蒙等使還助肅。蒙使人誘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並魯肅兵並進,拒羽於益陽。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權令諸葛瑾報,更尋盟好,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從建安十九年沒發展成決戰的激烈衝突中,我們就能看出孫劉聯盟早已破裂,孫權卻並沒有跟曹操結盟,倒是曹操還給劉備留了一點面子:

“備歸,而曹公已還。權反自陸口,遂徵合肥。合肥未下,徹軍還。兵皆就路,權與淩統、甘寧等在津北為魏將張遼所襲,統等以死扞權,權乘駿馬越津橋得去。”

孫權在逍遙津差點被張遼幹掉,如果這時候劉備殺個回馬槍,不但迫於無奈劃給東吳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會失而復得,還有可能跟曹操瓜分江東——曹操唯一尊敬的對手是劉備,關羽在曹營最好的朋友是張遼,雙方完全有可能形成默契甚至達成協議。

劉備還是手軟了,他在丟失了三郡之後沒有跟孫權徹底翻臉,江東被張遼嚇得小兒不敢夜啼,劉備也沒有趁火打劫,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被曹操嘲笑為“見事遲”的袁紹袁本初:

“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劉備在建安十九年沒有趁其病要其命滅掉東吳,在荊襄之戰中又後知後覺,他手下的親信、嫡系和大將也變得驕橫而又互相拆臺掣肘,怎麼看都有點像官渡之戰前後的袁紹袁本初。

說劉玄德像袁本初,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一句古話:“時位之移人也。”

劉備集團實力弱小、山頭不多的時候,大家還能抱團取暖相濡以沫,蛋糕越做越大,屬下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關羽和劉備、糜芳、劉封、潘濬等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劉備卻忙著稱王稱帝,把袁紹袁術兄弟犯的錯誤全犯了。

在離心離德互相踢腳的劉備集團,已經很難找出一個能令所有人都服氣犯的方面軍統帥,要想保住荊州,只有劉備坐鎮指揮、諸葛亮足兵足食還有一線可能。

說劉備強大之後變得像袁紹一樣“見事遲”,只是半壺老酒一家之言,荊州失守的主要原因,還得有請睿智的讀者諸君在分析之後來下最後的結論:除了劉備親臨,還有誰能調動蜀漢全部力量北據曹操南防孫權?如果建安十九年劉備把只剩半條命的孫權滅掉,大漢江山社稷會落於何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