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第六位皇帝,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局面

漢景帝名叫劉啟,文帝劉恆之子,是西漢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寬和仁悠,促進了西漢經濟的繼續繁榮發展;同時他又剛毅勇敢,堅決平定內亂,維護了天下統一,他是西漢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皇帝。

劉啟生於惠帝七年(公元前18年),母親是竇姬,此時他的父親劉恆還在做代王,劉啟本不是長子,但是劉恆的4個兒子先後病死,他就成了長子,劉恆稱帝后就封他為太子。劉啟9歲當上太子,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他在整個青年時期,都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他的性格很衝動,一次,他在皇宮中與吳王劉獅的兒子下棋,結果二人發生爭執,劉啟就操起棋盤砸過去,竟然把對方砸死了。文帝見太子不成器,也經常訓斥,卻並不見效,對他很失望。沒想到劉啟後來還真的浪子回頭了,變得端正穩重,這也為他稱帝作出許多政績打下了基礎。

文帝病逝後,32歲的劉啟即位,就是漢景帝。劉啟坐上皇位後,雖然西漢從整體上來看經濟繁榮興盛,百姓安樂,但王朝內部潛伏著很多危機,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藩國的勢力太大,已經威脅到中央皇權的穩固。高祖劉邦立國後,為了“屏藩漢室”,他剷除異性諸侯,大封同姓諸侯王。宗室子弟不僅擁有封地、人口和軍隊,還有權在封地設立官署,是名副其實的獨立“小朝廷”。經過幾代人的發展,這些王侯實力越來越大,野心也與日俱增,已經成了威脅皇權的毒瘤。劉啟一上臺,就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為了消除禍患,他採納了晁錯削藩的建議。晁錯博學多才,是個很有見識的人。劉啟提拔他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重點負責此事。

在各位手握重兵的諸侯王中,吳王劉濞勢力最大。他原本就有野心,一直在積蓄力量,到現在已經準備了近40年。加上劉啟曾殺了他的兒子,所以劉濞造反是早晚的事。晁錯就主張拿最具威脅的吳王開刀,不過卻遭到外戚竇嬰的反對,加上吳王樹大根深,難以撼動,就暫時擱置了。劉啟先從楚王、趙王和膠西王開始削減封地。雖然反對削藩的聲浪一直很大,但劉啟還是聽從晁錯的建議,接著在吳王劉濞這隻老虎頭上拔毛,削奪了他的會稽、豫章兩郡。劉濞本來就在尋機會起事,這下正好有了藉口。他徵兵20多萬,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等共7個諸侯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造反。歷史上把這次叛亂稱為“七國之亂”。

七國來勢洶洶,劉啟慌了手腳,這時與晁錯有過節的大臣袁盎趁機進言,建議殺了晁錯,以平息叛亂。劉啟只好忍痛殺了晁錯,然後派人招降吳王等人。誰知諸侯王們根本不買帳,劉濞甚至放出狂言:“你這乳臭未乾的小兒,有何資格向我下詔?”劉啟對殺了晁錯後悔不已,決定再也不妥協,要親自指揮用武力來平叛。他派出智勇過人的周亞夫令其率領36位將軍,討伐吳楚等七國叛軍。周亞夫等人先斷了叛軍的糧道,然後就堅守不出,結果僅用3個月,就徹底擊潰了叛軍。“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將王國的權力收歸中央,諸侯王成了只能享受當地租稅的貴族階層,這樣藩王割據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劉啟穩定了政權之後,就開始集中精力治國。他繼續奉行文帝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的方針,並採取了一些很有效的改良措施。減免賦稅,取消禁遷令,鼓勵百姓遷徙,減輕刑罰,還強調司法公正平等,這在森嚴的封建社會是很難得的。他還多次大赦天下,百姓都稱頌他是個仁君。在外交上,景帝也繼續採用和親政策,雖然匈奴還是時有掠奪,但總體上還是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安定。劉啟的寬仁還體現在思想文化上,他採取相容幷蓄的方針,放寬對所有學說的限制,這樣各家爭鳴的局面重新出現,學術氣氛空前濃厚,儒家學說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後來漢武帝“獨尊儒術”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劉啟病重,不久就在未央宮去世。他在位16年,終年48歲。他一生寬仁他的仁德細緻入微,他也由此贏得了天下百姓的敬仰。他與父親文帝一起開創的“文景之治”也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