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晉國最大家族墓地:北趙晉侯墓地

晉國最大家族墓地:北趙晉侯墓地

字數 1362——閱讀約3分鐘

西周初年,燮父跟隨父親唐叔虞前往封地唐,位置大約在今日山西翼城一帶。統領唐地後,唐叔虞採用了“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使得唐地迅速穩定。唐叔虞去世後,燮父繼位成為國君。他一改國號由唐改為晉,從此,晉國就此誕生,而燮父則成為第一任晉國國君——晉侯燮。

晉國自唐叔虞始封於唐後,就一直在此地長期經營。期間歷經數任晉侯,根據史料記載,可能一直到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才遷都於絳。關於晉國在西周時期的國都,有翼與絳兩處。但這兩處的具體位置,目前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翼與絳並非兩地,而是同一地具有兩個名字。晉穆侯在位時,曾經遷往絳的記載,實際上只是同城擴建後另立新名而已。

▲唐叔虞的族譜

《左傳·莊公二十六年》:夏,士??城絳,以深其宮。

但不論穆侯時是否遷都,西周初期的晉侯都葬在同一處大型帝王陵寢中。1980年,位於山西曲沃、翼城兩地交界的曲村—天馬遺址被發現。曲村天馬遺址,又稱晉侯墓地遺址。其中,以北趙晉侯墓地與其他墓地組成。而北趙晉侯墓地,總共有8代君王,共計17座晉侯與晉侯夫人墓在此。自晉侯燮開始,一直到晉穆侯,基本貫穿了整個晉國西周時期。

除了大型墓葬外,該遺址還有4座陪葬坑、數十座祭祀坑與未探明的車馬坑若干。整個遺址範圍包括四個地理村莊,遺址東部為天馬村,西部則為曲村。在曲村天馬遺址中,墓葬區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墓葬區又被細分為位於曲村北、西的“邦墓區”與北趙晉侯墓地。

不過,關於公墓與邦墓區的制度,原先是記載於《周禮》中,被認為是戰國之後才有的階級制度。一般而言,所謂公墓,即為國君及其夫人可使用的墓地,有嚴密的規劃和墓葬排列制度,並且由“冢人”,也就是守墓人負責管理。而邦墓區,又可以認為是萬民之墳,是晉侯之下的貴族,以及其他國人下葬之所。邦墓設有“墓大夫”專司管理之責。

在晉侯墓地發現之前,考古所見的西周墓地幾乎都是貴族和平民雜處,基本上未見“公墓”、“邦墓”之分。但晉侯墓地的發掘結果顯示,在特定區域內,除晉侯及其夫人墓外,就是用於陪葬的車馬坑和少量陪葬墓。已經符合了所謂公墓的標準,晉侯墓地也是目前已知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西周諸侯家族墓地。

曲村天馬遺址既然有晉侯墓,那自然是有許多精美的陪葬品。被譽為山西博物院的鎮院之寶的晉侯鳥尊,就出自晉侯燮的墓地中。鳥尊器蓋內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乍向大室寳尊彝”,是西周早期青銅器中的精品,被視為是祭祀用的禮器。

銘文中的“向”一字,現今做“享”解,意為“貢獻”。大意為晉國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寶器。可證其為宗廟禮器,這件鳥尊的主人是唐叔虞之子晉侯燮所擁有的一件高規格祭祀禮器。

晉侯鳥尊高39公分,長30。5公分,寬17。5公分。整體以鳳鳥回眸的造型呈現,鳥頭昂首,頂上有冠。器型豐滿,兩翼尾部上卷。在鳥尊背上,另制有一隻小鳥作為器蓋鈕。在《周禮》中,記載宗廟祭器有“六尊六彝”,其中記述了“鳥彝”和“象尊”。但這些器物的實際形象無人知曉,若不是晉侯鳥尊重現於世人眼前,根本沒有人會相信,原來鳥尊的尾部是一隻象鼻。

晉侯鳥尊的尾部自然下垂,而晉國的能工巧匠順勢設計了一頭象首,並讓象鼻內捲上揚。這樣的結構與鳥足正好形成穩定的三點支撐,兼具美與實際功能的絕妙設計。鳥尊全身更是佈滿繁複的紋飾。從這件鳥尊上可以推測,鳥可能是西周時期晉國的圖騰,是用以感應上天的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