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歷史上有15個“漢朝”,一般人只知道8個,全部知道的是學霸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王朝興衰更迭已是屢見不鮮。如果要在眾多的封建政權中,選出一個影響力最大的朝代,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漢朝。漢朝是秦朝之後的第二個大一統王朝,並且西漢與東漢一起延續了超過四個世紀。在這四個世紀中,發生了許多影響後世的大事。比如歷代帝王所使用的年號,首創於漢武帝時期;歷代王朝將儒家學說作為官方正統思想的開端,也是在漢武帝時期;華夏先民也正是在漢朝時期,形成了最為重要的民族向心力,使我們這個民族也有了新的稱呼——漢族。

時至今日,我們的官方用語被稱為“漢語”,使用的文字被叫做“漢字”,“漢”這個字已經與現在的中國密不可分了。但有趣的是,漢王朝的開創者劉邦,起初並不喜歡這個字。秦朝滅亡後,楚霸王項羽大封功臣,劉邦被封為了漢王。當時漢王國的領土位於漢中一帶,是相對比較偏僻落後的地區。在擊敗項羽後,劉邦試圖換一個新的國號,此時蕭何站了出來勸道:“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劉邦這才同意繼續使用“漢”為國號。後世又有學者做出了進一步的解釋:“言地之有漢,若天之有河漢,名號休美”。

這裡的“河漢”就是銀河,這個註定不簡單的國號,也深受後世推崇。不少劉姓子孫重建政權之後,也熱衷於以“漢”為國號。這就使得我國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先後出現了15個大大小小的“漢朝”,但一般人只知道8個,其中劉邦建立的西漢、劉秀建立的東漢和劉備建立的季漢(蜀漢),無疑是知名度最高的。在劉禪投降後,歷史上就再沒有知名度較高的以“漢”為國號的政權了。但是亂世之中,總有那麼幾個不為人知卻又真實存在的“漢”政權,比如五胡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華夏大地的北方和西南分別出現了兩個以“漢”為國號的少數民族割據政權: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趙以及氐族人李雄建立的成漢。需要注意的是,此處所用的“西漢”、“成漢”等說法,都是後世為了加以區分使用的叫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雄建立的政權本來以“成”為國號,但他的後繼之君將國號改為了“漢”,所以史家連稱“成漢”。五代十國時期,華夏大地也出現了三個“漢”政權,即“五代”中的後漢和“十國”中的北漢、南漢。以上8個“漢朝”,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

但在歷史的縫隙之中,還有幾個曇花一現且合法性仍有爭議的“漢”政權。比如在王莽新朝末年,劉秀建立東漢之前,就先後出現了兩個政權——綠林軍的“玄漢”和赤眉軍的“赤眉漢”。玄漢的皇帝為劉玄,此人是光武帝劉秀的族兄,也是根正苗紅的漢室後裔。劉玄崛起於推到新朝的義軍之中,當時軍眾雖多卻沒有統一的指揮,於是劉玄憑藉血統的優勢被眾將推舉為皇帝,史稱“更始帝”。之後玄漢政權內部出現了不可調和的權力矛盾,原先降於更始帝的赤眉軍反水並擁立同為漢室後裔的劉盆子為帝。

兩個政權都擁立漢室後裔為帝,誰也不服誰,最終玄漢政權為赤眉漢消滅。但是赤眉漢也沒能笑到最後,反而是原本雙方都不放在心上的“位面之子”、“大魔導師”劉秀統一了天下。在後來的封建王朝中,時不時會爆發農民起義,這些農民起義軍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都會建立自己的政權。但這些政權都有一個共同點,並沒有能夠成功改朝換代,所以這些起義軍建立的政權也只是曇花一現。在後世歷朝歷代不可勝數的起義政權中,我們也能找到幾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

北魏時期的“邢漢”,因為起義軍領袖名叫邢杲,故而得名。南朝梁朝時期爆發了一場著名的“侯景之亂”,架空皇帝的“宇宙大將軍”侯景後來篡位稱帝,國號為“漢”,史稱“侯漢”。唐朝幽州節度使朱泚曾反叛唐廷,建立“朱漢”政權。金末紅襖起義軍的首領郝定,於公元1216年建漢稱帝,史稱“郝漢”。最後一個就是元末被朱元璋擊敗的陳友諒,本為天完政權將領的他弒主自立建立“陳漢”政權。以上便是所有的15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想必絕大多數人只知道西漢、東漢、季漢、後漢、北漢、南漢、漢趙、成漢這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