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青島與“虎”有關地名 老虎山流傳著韓信的傳說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過年的氣氛漸濃,在辭別牛年後,虎年即將到來。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青島是一座沿海丘陵地貌的城市,並不存在像深山老林等適合老虎生存的條件,但是為什麼青島的各個區市裡卻存在許多與“虎”有關的地名呢?在虎年到來之際,早報記者盤點了一些島城與“虎”有關的地點,原來,相傳在幾百年前,青島還真的有老虎存在呢!

爬“虎”山:山上矗立“虎頭狀”大石

老虎山公園位於李滄區黑龍江路以西、文昌路以東、金水路以北、十梅庵路以南,山體佔地總面積362公頃,涉及11個社群。前不久,老虎山綜合整治一期已經全面完工開園,作為李滄區近年來改造面積最大、投資最高的山頭公園,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附近居民休閒放鬆的新去處。

但是,很多人都對這裡為何起名“老虎山”感到不解。 “雖然住在這附近,但是真不知道為什麼叫老虎山,難道是因為山形像老虎?還是以前真有老虎? ”正在公園遛彎散步的徐阿姨說出了心中疑問。

記者在查詢資料時發現,《李滄區志》曾記載,老虎山名稱來歷說法有二:一是山的形狀像一隻臥虎;二是傳說從前山上曾有過老虎。同時,《嶗山志》中又有記載,在老虎山西坡,正對著南嶺村的半山腰裡,有一塊兩米高的巨石,石上矗立著2。5米高的大石,石頭呈淡淡的紅灰色,遠看極像虎頭,額上“王”字清晰可辨,故名“虎頭石”。虎頭石所在的地方是一座由9個山頭連成的山峰,老百姓叫它“老虎山”,又叫“九頂山”。

傳聞老虎山上還有這樣一個傳說:韓信的母親被埋在這裡。據說韓信少年時家庭貧窮,父親早亡,母親帶著年少的韓信到處逃荒要飯,後來到嶗山最西端一個叫九頂山的地方,在山南坡下面的一個村莊討飯,被一個好心的財主收留。後來在這裡發生了韓信 “九頂山前活埋母,折去陽壽十八年”的故事,早些年附近大村莊的老人們不少能講得出這段故事。

走“虎”地:因童恢馴虎得名

位於城陽區的通真宮建於東漢末年,至今已有1800年曆史,是為紀念當時的不其縣縣令童恢而建,名為童公祠。著名的典故“童恢馴虎”就是來源於此。據魯勇說,《後漢書》中曾記載了童恢審虎為民除害的故事。據記載,當初在山腳下曾住著一對母子,母親年事已高,兒子每天進山砍柴為生,日子過得很清貧。後來聽人說,山上出現了吃人的老虎,母親便對兒子說,別再上山打柴了,萬一碰見老虎怎麼辦?兒子雖然答應了,但不能眼看著母親跟自己捱餓,就瞞著母親又去了山上,可這一去就再沒回來……年邁的母親等了許久,在上山尋找時發現兒子被老虎吃掉了,便到縣衙擊鼓喊冤。

自古奇案重重,告老虎這事童恢還是第一次遇到,但他決定接案處理,派出千餘人在山下挖陷阱,結果捕獲了老虎兩隻。第二天童恢設案 “審虎”,一虎俯首認罪,一虎昂首申冤,確定兩虎中有一隻為殺人兇犯,一隻為被冤入獄,童恢便判一虎釋放,一虎處死,讓釋放的老虎去老人家,給她送終。沒想到老虎十分聽從童恢的吩咐,每天都送來獵物。但是老人家去世後,大家害怕老虎會捲土重來,大開殺戒。童恢在附近立了石碑,告訴老虎不能再回來了。據瞭解,從那以後,人們便把即墨南面、傅家埠附近的這座山叫“馴虎山”,老人家呼喚兒子的地方取名“叫兒埠”。

相傳通真宮鼎盛時期曾有殿堂36間、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佔地面積兩千多平方米,原牆壁上有彩繪壁畫,記述童恢馴虎故事。據瞭解,童恢死後民眾為他在墓前建童公祠,墓前有兩個石雕小虎。“石獅子常見,而石老虎不常見,通真宮立石虎,與一般廟宇宮祠立石獅尋常做法不同,就是因為童恢與虎有著不解之緣,但是這麼長時間過去,如今這兩隻石虎早就已經殘缺不全了。”青島文史專家魯勇說。

逛“虎”庵:一段驅虎的神奇傳說

記者從嶗山風景區瞭解到,嶗山與老虎也有著諸多淵源。位於嶗山太清宮東南側釣魚臺以北有一“驅虎庵”,後唐同光二年劉若拙初到嶗山時,曾在此築茅庵修煉,那時候山中多虎狼,故在門額上書寫“驅虎”二字,以冀闢除。後又傳因為老虎出沒常傷山民,劉若拙勇力搏殺虎狼,為民除害。山民聯合贈匾為“驅虎狼庵”,簡稱“驅虎庵”。

位於嶗山太清宮景區的驅虎庵遺址。 (來源:嶗山風景區供圖)

除此之外,嶗山有關老虎的傳說還有不少。如巨峰支脈中的老虎尖,即因峰尖澗險,傳說早年曾有老虎出沒而名;三標山支脈中的抱虎山則是傳古時有人在此山洞中抱走過虎仔得名。記者瞭解到,在《嶗山風物》中載有兩條關於嶗山“虎蹤”的民間故事線索:一是傳老虎因過被玉皇大帝貶下凡間變成“虎頭峰”;二是“胡嶧陽馴虎”。但胡的“馴虎”似乎是由童恢馴虎故事演化而來。

在嶗山各支脈山峰中,還有不少因山峰山石具虎形而名。如外九水的“菊灣”處,有山體聳立如虎,山色黢黢,當地人稱“黑虎把門”,名為“黑虎山”,現有山名題刻,是1981年世居此地的民間藝人於氏兄弟所刻;上清景區,則有一山澗名“老虎澗”,澗名由來已久;三標山支脈中的虎嶺頂是因山頂有虎形巨石而名;石門山支脈中的虎頭石則是因山頂巨石上摞著一塊虎頭狀巨石得名。

/ 延伸 /

進“虎”村走“虎”路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明代以前青島一帶地廣人稀,山高林密,是猛獸的天下,確實有過老虎的蹤跡,但是到了近代,由於人口的過度增加,以及狩獵武器和手段的更新,使老虎失去生存條件,但虎的地名卻一直保留下來。李滄區虎山路、即墨區金口鎮虎埠前村、膠州市馬虎溝、平度市虎李家村、萊西市姜山虎埠嶺村……或許這些與“虎”有關的地名都是老虎曾經存在的證明呢。“這些傳說和青島曾經有老虎生活的故事,實際上都是一代一代口口相傳下來的,如今已經很難考證。 ”魯勇說,“虎年即將來臨,大家有時間的時候都可以去這些地方實地走走看看,還是挺有意思的。 ”

本版撰稿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文超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