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趙匡胤自導自演的一齣戲,陳橋兵變

後周太祖郭威透過兵變奪取後漢的皇位,他注意到禁軍侍衛司對皇權產生隱患,因此大力發展殿前司,增設殿前都指揮使和殿前都虞候,讓外甥李重進和女婿張永德擔任。

郭威臨死前的殿前都指揮使是張永德,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是樊愛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是何徽。

郭威的嗣子郭榮繼位,是為周世宗,趁他新君繼位、人心浮動、立足未穩之際,老對頭北漢就聯絡契丹來犯。

周世宗郭榮是一個性格強硬的人,接到戰報就排除異議御駕親征。命李重進、白崇贊為左翼,樊愛能與何徽為右翼,向訓、史彥超居中,分三軍與北漢、契丹聯軍對峙,張永德率禁軍隨郭榮督戰。

兩軍剛剛交鋒,右翼的樊愛能、何徽就怯戰潰敗,右翼軍瞬間大亂,看到這種情況,周世宗郭榮並沒有懼怕,反而親自率領殿前司出戰。

由於周世宗親自出戰又表現的非常神勇,士氣頓時大振,就此轉敗為勝,周世宗也憑藉此戰建立絕對的權威,誅殺臨戰畏敵的樊愛能、何徽等七十餘將領。

當時還只是皇帝宿衛將的趙匡胤也首當其衝、奮勇殺敵,表現得很英勇,受到殿帥張永德的賞識。

今人都把趙匡胤在高平之戰中的戰功無限誇大,好像全憑他激勵士氣、力挽狂瀾才轉敗為勝的,其實,這只是宋人粉飾他家藝祖,要說激勵士氣,一個小將能有皇帝親自出戰更鼓舞士氣嗎?

趙匡胤在此戰是立下軍功,但絕對不能說他所起的作用、所立的功勞,比張永德大,他在高平之戰也就是配角N,馬全義、馬仁瑀的功勞都在他之上。

對於趙匡胤的表現,張永德很是賞識,經過舉薦,趙匡胤一躍成為殿前散員都虞候。

他的父親、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趙宏殷也因功升遷為龍捷右廂都指揮使,父子都在禁軍,別提多榮耀。

透過高平之戰,周世宗建立了自己的威信,趙匡胤也藉此戰邁出了事業上的一大步。

經過高平之戰,周世宗發現侍衛司還是延續五代的惡習,紀律鬆弛、兵驕將惰、畏戰怯敵,決定大力整頓禁軍,淘汰老弱病殘,挑選身強力壯、作戰勇敢的加入。

整軍工作是從顯德元年(954)十月開始,趙匡胤升職為永州防禦使、殿前都虞候,進入禁軍的高階將領行列,參加整軍工作。

周世宗死前的部屬

顯德三年(956),周世宗增設殿前都點檢,由張永德擔任。次年(957)五月,在淮南戰場立功的趙匡胤則升遷為殿前都指揮使。

經過周世宗改革的禁軍,戰鬥力大幅度提高,南征北戰簡直是所向披靡。世宗皇帝就決定先解決北方的契丹,顯德六年(959)三月,親自統兵北伐,一氣收復三州十七縣。

就在世宗皇帝躊躇滿志準備進攻幽州之際,卻因為舊病復發,攻勢不得不停下來。北伐期間,世宗皇帝偶然發現一塊“點檢做天子”的木牌,意思就是禁軍老大要做天子,當世宗回到京城時,這個流言已經盛傳開來。

“一日,忽於地中得一木,長二三尺,如人之揭物者,其上卦全題雲:“點檢做”,觀者莫測何物也。” ——《舊五代史·卷119·周世宗本紀六》

六月十五日,病重的世宗就免去殿前都點檢、駙馬都尉張永德的軍職,提拔“忠誠憨厚沒有什麼根基”的趙匡胤擔任都點檢,又升遷韓通為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

六月十九日,周世宗郭榮去世當天,召範質等人世宗交代後事了,遺命以王著為宰相。

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舊僚,眷待尤厚,常召見與語,命皇子出拜,每呼學士而不名。屢欲相之,以其嗜酒,故遲留久之。及世宗疾大漸,太祖與範質入受顧命,謂質等曰:“王著藩邸舊人,我若不諱,當命為相。”世宗崩乃止。——《宋史·卷269·列傳28·王著傳》

王著為人剛正豪放,才華橫溢,是周世宗潛邸舊人,世宗對待他非常優厚,屢次想拜他為相,都因為王著嗜酒誤事,才沒有成行。

範質的私心成就趙匡胤

首相範質出於私心,嫉妒世宗郭榮看重王著,擔心王著拜相後,自己的首相之位不保,就更改世宗遺詔,把王著排除在外。

對於文人範質的那點小心思,新任禁軍老大趙匡胤心知肚明,還大力配合,兩人自然無形中建立起統一戰線,範質必須得對趙匡胤多加關照和支援,大開方便之門

為了酬謝趙匡胤,範質透過調動,把禁軍中與趙匡胤不對盤的例如袁彥、李重進統統外調,又把趙匡胤的親信調進侍衛司,侍衛司的韓通徹底被架空,整個二司禁軍系統都在趙匡胤掌握之中。

趙匡胤在禁軍中的勢力迅速擴張的情況,不是沒人注意,殿中侍御史鄭起就發覺不對了,給範質提醒,範質不聽,還幫趙匡胤說話。

老範覺得老趙也就是發展點自己的勢力好多撈錢,大老粗能幹什麼啊?他可沒想到趙匡胤對皇位有心了。

“己亥,以殿中侍御史鄭起為西河令。起,不知何許人,輕俊無檢操。顯德末,為殿中侍御史,見上握禁兵,有人望,乃貽書範質,極言其事,質不聽。”——《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乾德元年十二月》

就這樣,範質幫助趙匡胤清除對頭、掃平障礙,能夠轄制趙匡胤勢力不復存在,篡位大業也就水到渠成了。

周世宗郭榮提拔趙匡胤,就是認為他資歷淺、功勞平平,遠遠比不上張永德的威脅,這才罷免張永德,提拔趙匡胤,只是沒想到,人心會變,對著世宗皇帝,趙匡胤是絕對忠誠的,但是對著娃娃皇帝郭宗訓,能指望誰忠心呢?

主少國疑,人心浮動,隨著大權在握,趙匡胤的野心同時滋長,他在趙普的參謀下,為更進一步展開各種操作。

首先,搞出契丹入侵的謊言。

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趙匡胤親自領兵去防禦契丹,然後利用人們迷信的心理,讓“點檢作天子”的流言重新出爐。

軍中有個自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苗訓,說他發現“天上日下有日”,輔助點檢作天子的流言,表明趙匡胤是上天授命的。

從太祖北征,訓視日上覆有一日,久相摩蕩,指謂楚昭輔曰:“此天命也。”夕次陳橋,太祖為六師推戴,訓皆預白其事。——《宋史·列傳220·苗訓傳》

正月初三晚,趙匡胤到達陳橋驛,次日凌晨,就在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的擁戴下,黃袍加身,率軍迅速返回京城,派心腹王彥升殺韓通一家,只留下幼子和女兒沒有殺,可見這是有計劃的清除異己,而不是突然遇到韓通才萌發的殺意。另一個心腹羅彥環則脅迫宰相們擁戴趙匡胤升座。

宰相早朝未退。聞變。範質下殿執王溥手曰: “倉悴遣將, 吾輩之罪也。”爪入溥手。 幾齣血。溥噤不能對。——《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建隆元年正月》

可以想象範相公的苦惱心情,大概撞牆的心都有了,還只能有苦自己咽——範相公給你三分鐘去向世宗皇帝告罪。

趙匡胤繼位後,殿前東三班禁軍全體自殺為周朝殉節(《夢粱錄》·卷十四),透過東三班殉節的事也可以看出,被五代戰亂破壞的封建倫理綱常、忠義觀念已經開始逐漸恢復,只是可惜郭榮去世太早,來不及鞏固。

正月初五,趙匡胤定國號為大宋,改元建隆,後周就此翻篇。

趙匡胤在周世宗奠定的基礎上,先南後北,實現宇內小一統,也成就了一番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