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是如何瓜分荊州的?

荊州,處天下之中,是三國爭奪的焦點,曹操要統一天下,劉備要跨有荊、益,孫權要割據江東,都必須佔據荊州。而在赤壁之戰前的公元207年,荊州為劉表所有。東漢的荊州本有七個郡,從北往南分別是:南陽郡(豫南鄂北)、江夏郡(鄂東)、南郡(鄂西)、武陵郡(湘西)、長沙郡(湘東)、零陵郡(湘西南、桂東北)、桂陽郡(湘東南、粵北)。

圖-東漢建安十一年(216年)局勢圖

《三國演義裡》沒少提荊襄九郡,實際上,東漢三國並不存在“荊襄九郡”這個地理概念,只有七郡。根據《後漢書-劉表傳》記載,初平元年(190年),劉表據有荊州八郡,多出來的一個郡是章陵郡。章陵郡在升郡之前為章陵縣,就是現在的湖北省棗陽市南。很多人以為荊州八郡應該有襄陽,其實沒有,襄陽在劉表時期只是荊州治所,劉表駐於此。

孫權之父孫堅被劉表手下黃祖部將射死,兩家有殺父之仇。而且孫權割據江東,必須向西略地,擴大江東的戰略縱深。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大舉進攻江夏,殺黃祖。江夏郡東部入吳,但西部仍歸劉表。

圖-荊州北三郡地形圖

劉表病死後,曹操南下,荊州牧劉琦降曹,劉備東奔孫權。三方勢力正處在緊張的戰爭狀態,無暇分割荊州。赤壁之戰後,曹操灰頭土臉地逃回北方。但是曹操不是空手逃回去的,至少他把荊州地圖撕下一塊,裝進了兜裡。

荊州八郡,最北的南陽郡完全為曹操所有,還有新置不久的章陵郡、江夏郡北部都被曹操控制,沒有丟掉。曹操在北荊州依然設定了省一級的荊州,廢除章陵郡,增設襄陽郡。後世小說把曹操在赤壁之戰後設定的襄陽郡移花接木,放在了赤壁之戰前,就成了“荊襄九郡”。接下來,荊州大部就由劉備和孫權展開激烈爭奪。

圖-荊州南四郡地形圖

曹操倉皇北逃時,留大將曹仁和徐晃守南郡治所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東吳周瑜率軍來取江陵。之後,魏吳在夷陵攻戰,周瑜取勝後再圍江陵。與此同時,劉備也沒閒著。戰前,劉備孓然一身,兩手空空。現在有了吞併荊州的機會,劉備當然不會放過。劉備開始了南征四郡,就是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這四郡在荊州南邊,當時的經濟較為落後,人口不多,兵力也不多,不是劉備的對手。劉備軍所到之處,四郡太守皆降。

而周瑜和曹仁對耗了很久,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陽曆210年初),曹仁無力支撐,棄南郡北歸。南郡(江陵)成了孫權的地盤,以周瑜為南郡太守。

圖-赤壁之戰示意圖

以劉表時期的八郡計,荊州實現三分:曹操據南陽郡、章陵郡、江夏郡北部;孫權佔有江夏郡大部、南郡大部;劉備據荊南四郡。但是,劉備要按諸葛亮的《隆中對》逐步統一,必須佔據荊州中部的南郡,然後才可以溯江而上進取西川。所以,劉備需要找孫權“借”點地皮。同時,孫權憑自己的勢力單獨對抗曹操非常吃力,也需要劉備為他分擔一些戰略壓力。

剛開始,周瑜只給了劉備長江南岸一小塊地皮,因為投奔劉備的人太多,這塊地皮不夠用的。劉備親自來“京(今江蘇鎮江)”見孫權,要求孫權多“借”點地皮。在魯肅的勸說下,孫權同意了。有了荊州中部地區,劉備就可以順利入蜀了,時間是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用了三年時間,建安十九年(214年),拿下西川。

當初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是因為劉備實力太弱,必須給劉備一些地盤,才能讓劉備抗魏。現在劉備據蜀,已可以單獨抗魏了,所以孫權派人來“討還”荊州。誰來的呢?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劉備沒說不“還”荊州,只是推脫等我拿下涼州再“還”荊州。

圖-三國四川盆地地形圖

孫權認為劉備是個江湖騙子,也不管孫劉結盟了,派文官去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任職。孫權此舉是想試試劉備的態度,結果守荊州的關羽大怒,亂棍將孫權的三郡官員打了回來。劉備兵力有限,又要守荊州中部,又要維護西蜀。荊南四郡的兵力並不多,孫權派呂蒙很快就拿下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

荊南三郡是劉備打下來的,結果莫名其妙成為孫權的地盤,自己卻成了老賴。劉備當然不服,但因曹操拿下漢中,蜀中門戶洞開,劉備必須奪回漢中。劉備此時就需要孫權在東線配合,但讓孫權配合可以,必須先交出相關地皮。建安二十年(215年)前期,劉備和孫權中分荊州。以湘江為界,湘江以東的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為孫權所有,湘江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為劉備所有。

圖-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局勢圖

這樣一份劃界條約,吳蜀雙方都不滿意。孫權還是覺得劉備佔據的荊西三郡,對自己的江東本部威脅還是太大。這就有了家喻戶曉的關羽北伐、呂蒙白衣渡江、關羽走麥城的故事。自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後,劉備勢力被完全驅逐出荊州,荊州從魏蜀吳三家鼎立,變成了魏吳南北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