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慈禧太后掌權47年為何能如此穩固,而且中間還沒有人敢奪權?

綜述

歷史上執政的女性不在少數,不過除了武則天以外,大多都是以幕後操控者的形勢存在,像大秦宣太后,從一個小小庶女,因為捲入權力的爭奪之中,最後成為了王朝之中最為尊貴的女子,還拿走了兒子手中的朝政大權,不過也的確做出了一些功績,是個狠角色。

還有出名的孝莊太后,她先後輔佐了三任皇帝,雖為滿族出身,但是她對漢人也十分禮遇有佳,並不偏頗,她的賢能對康熙的影響十分很深遠,可謂是被後人稱頌和銘記的一代賢后。

女性執政者在即位時都會因為封建思想的偏見受到很多的抵制和反對,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她們仍舊能夠做出不錯的功績,所以能夠掌權幾十年也是能夠理解的事情。

然而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女性掌權者,慈禧太后,在大家的印象中,她的亡清的罪人,是她故步自封的落後思想阻礙的國家的發展,導致原本就受到閉關鎖國影響的清朝一點點走向滅亡的結局。

面對這樣一位昏庸的統治者,朝堂之上的臣子為何沒有異議呢?慈禧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權力的頂端,還掌權47年的呢?

咸豐皇帝

咸豐皇帝在位時,慈禧太后還只是一位懿貴妃,不過那時候她憑藉自己的容貌,在後宮的寵位上還是佔據一席地位的,晚年身體不佳的咸豐皇帝甚至還讓懿貴妃代為處理奏摺。

大概是那時候,懿貴妃批奏摺批上了癮,覺得這樣手握大臣生殺大權的滋味很是暢快,懿貴妃心中的野心便悄悄埋下。

1860年的時候,英法聯軍侵華,昏庸的清政府不敵,咸豐皇帝為了逃命,帶著後宮大臣們一路逃到了熱河。逃難的第二年,咸豐皇帝就離世了。

臨死之前,咸豐將皇位傳給了自己唯一的兒子載淳,並任命了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這一職位就是為了年幼的新皇上穩固基業用的,都是咸豐生前極其信任的臣子。

當然為了避免這幾位臣子相互勾結勢力過於龐大,他還特地給皇后發了一枚御裳印章,還給了懿貴妃一枚同道堂的印章。

言下之意,那八位襄政務大臣所做的所有決策,都要透過皇后以及貴妃的批准才能夠頒佈。

這個安排看起來十分的周密,但百密不如一疏最後還是被懿貴妃鑽了空子。

皇后、貴妃大臣聯手

對於咸豐皇帝恨意最大的,還是他的親弟弟恭親王奕訢。當年道光帝在他們兄弟二人之中選擇出未來皇帝的人選,原本咸豐在各個方面都要略遜一籌,奕訢也覺得是勝券在握了,誰知道,咸豐另闢蹊徑,暗地裡使壞,因為仁孝贏得了皇位。

奕訢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也十分不服氣,兄弟二人的關係也越走越遠了。

懿貴妃就是看中了這一點,與他和皇后聯手,還讓自己的親臣造勢,就是為了透過垂簾聽政的決議。

八位贊襄政務大臣對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而僧格林沁以及軍機大臣因為意見不合受到了嚴重的排擠。

見此,皇后眾人指使時年六歲的小皇帝,當眾宣讀經過奕訢潤色過後的奏摺,上面寫有那幾位政務大臣的罪狀,藉著英法聯軍侵略的黑鍋,將那幾位臨危受命的忠臣該被處斬的處斬,該罷官的罷官。

衝破了重重的阻礙,而慈安和慈溪兩人才浮出水面。此次事件史稱辛酉政變。

慈禧的天下

陰謀得逞,慈禧和慈安都嚐到了甜頭,不過因為慈安對於政務之事並不感興趣,所以垂簾聽政的美差就落到了慈禧身上,讓她手握前朝以及後宮的大權。

雖然本質上是慈禧掌權,但是她畢竟是一介女流,發號施令多少會令下面的大臣不服氣,所以她找來了自己的好幫手奕訢。

對外的政務,慈禧交由奕訢來處理,什麼與鄰國事件的外交,國內的洋務運動還有太平天國行動的控制等。奕訢做得有條不紊,名聲在外,很快就引起了一片呼聲,威望風頭大盛。

慈禧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明面上自己目前還沒辦法和奕訢抗衡,所以有決議也只能點頭。

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洋務運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這種打破封建傳統的事情,在很多封建大臣的眼中並不是件好事,同時它也損害了地主的利益,所以反對奕訢的人也不在少數。

隨著這些頑固派和地主的反對聲浪越來越高,慈禧無疑看到了扳倒奕訢的最好機會。奕訢面對眼前的阻礙很是煩心,慈禧表面上不動聲色,暗地裡還在默默支援,甚至予以提報。

最後,奕訢被頑固派彈劾,慈禧順勢以辦事不力順著呼聲將奕訢革職查辦,了卻了一件煩心事。

自此以後,慈禧的勢力逐漸發展起來,她的位置是越來越穩了,原本還擔心兒子議婚之後,自己就要把權力讓出去了,結果他正好在那個年紀感染了天花去世了。

為了能夠繼續掌權,慈禧違背了祖上的規矩,選擇了醇親王四歲的孩子上位,也就是傀儡皇帝光緒,自己則繼續安心的坐在大權的位置上。

這期間,光緒皇帝也曾經反抗過,想借著戊戌變法的事情翻身,不過因為他有些心急了,最終也以失敗告終。

小結

慈禧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先後扶持了兩位傀儡皇帝,架空的本領也越發熟練,從一開始的贊襄政務大臣,到奕訢,就連手握軍事大權的奕譞,也成為了慈禧腳邊一頭溫順的小綿羊。

四十七年的時間裡,慈禧步步為營,不是沒有反抗的人,而是都被慈禧扼殺在了萌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