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語言絕殺:楚莊王恃強“問鼎中原”,王孫滿緣何可以一言退強楚?

語言的藝術,不止是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那麼簡單。俗語云:會說,巧著說;不會,搶著說。對於不會說話的人,雖然看似他也在說話,在說同一件事,但卻能令原本風平浪靜的場面,足夠喚起一場腥風血雨。而會說話的人,特別是借用智慧巧說的人,原本看似板上釘釘的天下奇禍,甚至是一場亡國之災,頃刻間,一言擊退萬千軍馬的事這絕對是大有可能的。在中國歷史上,桀驁不馴的楚莊王“問鼎中原”,鎮定智敏的王孫滿一言智退楚軍,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出“會說話”的曠古傳奇!

▲楚莊王“問鼎中原”

▌國之重器“九鼎”在周 定王時期大周王室走向衰微

鼎,大家基本都熟悉,古之瑰寶,國之重器。像成語中,大名鼎鼎、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問鼎中原、革故鼎新等,都是在以鼎喻事物的重要性。在古代,鼎不僅可以作為一種煮東西的器皿存在,更是作為中央統治的至高無上的天子權威的象徵存在。

傳說在夏禹時期鑄造九鼎,代表九州(豫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雍州、梁州)。擁有九鼎者,四方稱臣,八方來朝,天下歸心。夏禹鑄造的九鼎歷經三朝“夏、商、周”傳至周定王(前606年―前586年在位)時期,這時候,雖然周天子依然被認為是天下的共主,但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在一些實力派諸侯國的眼中,周天子只不過是個象徵性意義的擺設,將其“取而代之”已經有很多人升起了“盤算”的念頭。

▲“九鼎”在周 王室走向衰微

▌“荊蠻”楚國勢力崛起 稱霸中原戰起四下挑事

雄踞南方的楚國,一直被視為“荊蠻”之地,但也一直都是中原諸國的心腹大患。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楚國和晉國在衛國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發動了中國歷史上首次爭奪中原霸主地位的戰爭。面對楚國的挑戰,晉文公為了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的若楚晉交戰,當“退避三舍”的承諾,令晉軍後撤九十里避其鋒芒。而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舉兵冒進,一直追了九十里後,被反撲的晉軍兩翼夾擊,大敗而歸。是為“城濮之戰”。這一戰,儘管令楚國元氣傷得不小,但楚國對抗中原的稱霸野心並未得到收斂。

▲城濮之戰 楚國大敗而歸

到了楚莊王時期,楚國在楚莊王“三年不蜚(飛),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的勵志發展下,楚國開始整頓朝綱,進行改革,擴充軍隊,並相繼攻滅了一些小的國家,楚國的實力又開始日益強大。對周王室的存在,在楚莊王眼裡,早已將之視為自己戰之必勝的探囊之物。

▌楚莊王打響涉足中原第一戰:強徵小族 陳兵洛河威懾周廷

楚莊王七年(公元前606年)春,楚莊王開啟了自己首次涉足中原的第一戰,他率軍討伐名叫陸渾之戎的一個少數民族。面對楚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一戰楚莊王旗開得勝,打得很輕鬆,這個民族很快就被他滅掉了。

▲楚莊王旗開得勝

此時的楚莊王,似乎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打完陸渾之戎後並沒有班師回國,而是帶領著軍隊繼續一路揮師向北。

楚莊王八年(前607),楚莊王和他的楚軍來到了周天子都城前的洛河之濱駐紮下來。

▲楚莊王陳兵洛河威懾周廷

楚莊王意欲何為?估計,是傻子都可以猜到幾分!誰不知道,在洛河的北面正是周王朝的首都洛陽,如今楚莊王將軍隊陳列於洛河對面,覬覦周天子之位欲取而代之之心昭然若揭。

這時候,年輕氣盛的楚莊王看著對面令楚國俯首稱臣了四百年之久的大周王朝,再想想楚國一直被作為蠻夷之邦拒絕於中原文化圈之外的寒磣待遇……他覺得,楚軍今日的雄風絕對可以威懾正處於贏弱與沒落地位的大周王室。

於是,心中頓時升起的快意,楚莊王開始變得得意忘形起來,他讓自己的軍隊在周王朝的邊境洛河對岸上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

▌楚莊王恃強“問鼎中原” 王孫姬滿一言智退強楚

大兵壓境,而且人家的閱兵場就在自己家門口,面對楚莊王這不可一世的挑釁,周王室焉能不懼。

強兵壓境,一場“屠城”的戰爭隨時可能都會一觸即發。周定王見此陣勢不妙,急忙召叢集臣商議退敵之策。此時,尚且年少的王孫姬滿挺身而出,自告奮勇說自己有退敵之策,可以前去一試。姬滿在周定王看來,雖然他能言善辯,機智勇敢,一直深得周定王喜歡,但是年紀尚輕,定王不忍他深入虎穴,只恐有去無回。但在滿朝文武,此時再也沒有人能夠想出更好的辦法,而且但見姬滿言辭懇切,勝券在握,周定王也只好答應他隻身前去出使楚軍大營,一探究竟。

▲“問鼎中原”:王孫姬滿一言智退強楚

王孫姬滿只帶了兩名隨從,輕舟渡過雒水來到楚營。楚莊王一看來人居然是個稚氣少年,壓根沒把他往眼裡放,直接哈哈大笑起來。

姬滿則鎮定自若上前施禮發話:“小臣姬滿奉周天子之命前來慰勞南國來兵,不知貴軍遠道而來有何需求?”

楚莊王漫不經心地說:“寡人聽說周天子有九鼎,為夏禹所傳,寡人此次前來只是想知道這九隻鼎到底有多重?”

見楚莊王如此氣焰囂張,姬滿一臉正然而答:“九鼎乃天子重器,輕重大小豈可是您等隨便過問的?”

楚莊王聽此言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心想,我大楚強兵壓境,你一個毛孩子怎麼敢這麼和我說話,於是怒喝:“什麼重器?不過是些破銅爛鐵所鑄。寡人不缺銅器,就我楚軍將士拿的長槍,槍頭全為銅製,光是打仗斷掉的槍頭鉤尖,也足以鑄造你(周天子)那九鼎還用不完!”

姬滿不卑不亢,依然從容答道:“楚國雖然銅器很多,但不等於擁有九鼎;九鼎雖小卻是由禹王所鑄。只有天下的有德之君,才配得上享用這九鼎。夏桀暴虐,九鼎歸商;商紂無道,九鼎入周。周成王定鼎於郟辱(今河南洛陽境內)時,卜算九鼎在大周要傳三十代天子,達七百年之久。而從周成王到現在的周定王,九鼎才傳了二十位天子,經歷了五百多年。這說明,大周之德仍然存在,天命並未改變。天命不可違,九鼎又豈可問!”。

姬滿一時不急不緩,措詞有理有節,言語擲地有聲,當場折殺楚莊王傲氣。楚莊王自感言語失當,面帶愧色。於是,默默地將軍隊撤出周郊。

▲“問鼎中原”:王孫姬滿一言智退強楚

▌剖析:王孫姬滿為何能夠一言逼退強楚的“攻心戰術”

在“楚莊王問鼎中原,王孫姬滿一言智退強楚”這一歷史事件中,王孫姬滿之所以可以實現一言退兵,他使用瞭如下“攻心戰術”:

其一、王孫姬滿義正辭嚴不畏強敵的態度,向楚王展現了大周朝廷依然上下一心的團結向心力。

其二、王孫姬滿向楚王宣說了九鼎代表的實際意義,在“德行”、而非“黷武”。

其三、王孫姬滿利用大周運數的“卜算”之詞告誡楚莊王“天命不可違”的道理,也即“德雖衰天命未改”。以此提醒他時機並未成熟,剛愎自用的“莽夫”行為只能將楚國陷入天下共伐的眾矢之的。

以上王孫姬滿和楚莊王談判交換的三點意見,這對聰明的楚莊王來說,他絕對是聽得懂的,更加也能曉得其中利害,只好撤出楚軍,不再過問周鼎之輕重。

▲春秋後期諸侯國圖

▌結語:

天下退兵,並不需要盡用武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你能夠摸清敵方弱點,然後直擊“痛點”,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兵伐謀”解圍智慧並不難實現。當然,若要應用在生活中,其實也是這樣的道理。當然,自己必須先是正的立場。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