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山河月明:女主徐妙雲感情生活很一般,因為朱棣只愛沒背景的妃子

徐妙雲

電視劇《山河月明》中有一條線就是男主朱棣和由穎兒飾演的女主徐妙雲的感情線,劇中朱棣夫妻二人經歷陌路,之後感情急劇昇華,最後到兩人不能分離。徐妙雲的原型是成祖的皇后徐氏,歷史上乃一代賢后,他們的結合首先是政治聯姻的需要,感情生活的快意與否,只是後世的藝術渲染罷了。

一、徐氏入宮的政治安排

成祖皇后徐氏,是明朝開國元勳徐達的長女,雖為徐達繼室所生,但為人聰明,好讀書,《明史》中說,時人都稱她“女諸生”,就是女秀才的意思。有一天朱元璋突然找徐達,從老朋友間的感情談起,說什麼一起經歷過苦難、一起創業,你我感情最深,然後就說“

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

”,直接提出了由四子朱棣迎娶徐家長女的意見。徐達“頓首謝”。就這樣,兩個小年輕的在未見面的情況下,父母就幫他們定下了婚姻。

朱元璋

不用說什麼婚姻自由,古代沒那規矩,父母之命就是婚俗正統。但我們從史實分析,朱元璋立國之初曾定下規矩,佘繼登的《典故紀聞》中說

“天子及親王后妃宮嬪等,必慎選良家子而聘焉”

,就是說皇家選妃要從良家子女中選,這是為了防止權貴外戚勢力做大,威脅皇權。但這只是賬面上的話,從朱元璋主動想和徐達結親來看,這一政策必然受到了現實因素的阻礙。

徐達

徐氏嫁給燕王朱棣是在洪武九年(1376年),但洪武九年以前,即洪武六年(1373年),徐達遠征塞外後駐防北平,洪武九年才回到京師,當年徐氏就和朱棣完婚了。徐達率大軍駐紮北平3年多,可以說明朝的半壁江山都攥在徐達手中。這讓多心的朱元璋怎麼能安心呢,加上燕王藩鎮就在北平,所以朱元璋希望透過結親來控制、拉攏徐達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

二、燕王妃徐氏

徐氏作為燕王正妃,隨燕王遠鎮北平,替燕王管理王府後院。《彤史拾遺記》稱徐氏“

理王宮政甚治

”,因其良好的品行,太祖的馬皇后也十分喜歡她。洪武十一年(1378年),徐氏生下兒子朱高熾,即後來的仁宗。洪武十五年(1382年),馬皇后去世後,徐氏和燕王在藩鎮為其守孝,徐氏堅持素食三年,並常常拿出馬皇后的遺訓閱讀,時刻不敢忘。

朱高熾

到了建文元年,燕王靖難,朝廷軍一度圍攻了北平,當時燕王正在攻擊北邊大寧,北平城防空虛,朝廷軍統帥李景隆催促進攻,攻城戰打得異常激烈。這種情況下,作為將門虎女的徐氏,親自登上城樓,激勵將士,如此燕軍才士氣大振,艱難地守住了北平。此戰在徐氏的鼓勵下,燕軍拖住了朝廷軍,成功等回燕王,燕軍反敗為勝,靖難中最關鍵的一戰才以勝利告終。

靖難之役

三、皇后徐氏

徐氏的確是個合格的妻子,靖難成功後,徐氏被封皇后,作為皇后的她極為稱職,多次告誡朱棣與民休息、輕徭薄賦、仁政治國。徐氏在後宮多次召見朝中重臣家眷,賜給她們服飾和錢幣,勸導她們一定要充當賢內助,將自己所做的《內訓》賜給她們,希望透過這種手段緩解靖難之後天下對朱棣篡位的指責。

徐氏雖出生於魏國公徐達(死後封王)這種大權貴之家,還是長女,但她不驕奢,反而閱讀經史,並摘錄其間有關烈女、孝悌、節儉、友睦的例子,做成《勸善書》頒行天下。

徐皇后

徐氏懂大義,她一母所生的親弟弟徐增壽,靖難時身在江南,因私通燕軍,被建文帝處死。靖難成功後,朱棣幾次想追封死去的小舅子,但徐皇后認為弟弟沒什麼大功績,堅決不從。直到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不顧徐皇后阻攔,追封徐增壽為定國公,而徐氏認為功不配封,也沒有謝恩。

永樂五年(1407年),徐皇后去世,臨終前仍告誡朱棣要“愛惜百姓,廣求賢才”,要好好對待宗室親屬,但不要過分寵幸外戚;囑咐太子朱高熾一定要好好對待當時和自己一起守護北平的軍人家眷。朱棣給其諡號“仁孝皇后”,到她的兒子朱高熾當皇帝(仁宗)時,才給其加了一長串諡號“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

四、朱棣的婚姻和政治

若仔細看看成祖後宮中有名姓者,有一後、二貴妃、十個普通妃子,共13位。我們不妨來看看朱棣對她們的態度。

從表象來看,徐氏之死讓朱棣悲痛欲絕,廣為人知的是朱棣從此再未立後。但在《罪惟錄》中說:徐皇后去世,朱棣要立徐氏四妹徐妙錦為後,徐妙錦怕辜負姐姐,立馬削髮為尼躲入寺廟,直到仁宗朝,才被接回宮裡。《麥林雜俎》、《今言》、《食山堂別集》都提到了此事。

少年朱棣

再說出身高的妃子:

張貴妃,是靖難大功臣、河間王張玉之女,朱棣娶她完全是為了拉攏靖難功臣。

陳麗妃,祖父是靖難功臣陳亨,其父為永樂北伐的功臣陳懋,朱棣就是看中麗妃父兄之功,才“冊其女為麗妃”

再看出身低的妃子:

王貴妃,蘇州人。王貴妃善於揣測朱棣的心思,所以十分得朱棣歡心,《李朝實錄》說朱棣靖難成功之初,十分喜愛王貴妃,“欲立為後”。關於王貴妃的出身到底是什麼,不清楚,《彤史拾遺記》說她的父親洪武時“宦在京”,應該就是個小京官,不然史書不會只寫她是“良家女”。王貴妃從中下層官宦之家憑一己之力爬升到后妃中第二等貴妃,甚至在徐皇后去世後,執掌後宮,《太宗實錄》說朱棣晚年,喜怒無常,連太子等皇族都得巴結王貴妃,藉以瞭解皇帝的心思。一個出身一般的女子能得到如此地位,朱棣對她的感情可想而知。

權賢妃,朝鮮進貢的朝鮮小貴族之女,一般史書很少對后妃面容進行描寫,但《明史》獨對權賢妃進行了描寫,說她“姿質稱粹,善吹玉簫”,甚至有明宮詞流出,專門描寫權賢妃的蕭聲“忽聞天外玉簫聲”。《李朝實錄》稱權賢妃之家月祿26石,但朱棣曾給其家賞賜過各種布匹絲綢370匹,黃金2大錠,白銀10大錠,5匹馬,2件貂裘,大明寶鈔3千錠。對26石沒有實際權力的權家來說,這可是筆鉅款。《李朝實錄》中記載權賢妃於永樂八年(1410年)去世,當時傳出賢妃是被宮人毒死,於是朱棣殺宮人兩千以血恨。雖然太扯,不過也能看出朱棣對權賢妃的喜愛。

后妃名單這麼一列,朱棣對誰是真愛,對誰又是出於政治拉攏就一清二楚了。

朝鮮女性

文史君說

在朱棣的13個后妃中,徐皇后、張貴妃、王貴妃等5人為漢人,且徐皇后、張貴妃、陳麗妃都出身權貴大家。其餘8人皆為朝鮮進貢女,雖然出身較低,但都得到了後宮正式封號,由此可見成祖對她們的感情。封建時代,沒有多少婚姻自由可言,皇帝出於對大家族的籠絡刻意迎娶大家族的女子,徐皇后即為其中代表,這樣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打上的政治和利益的標籤,幸福與否,恐怕只是後人的閒談之資吧。

參考文獻

《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崔靖:《明朝後妃研究》,南開大學博士論文,2014年。

劉玉:《明代寵妃研究》,黑龍江大學研究生論文,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