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火燒連營700裡純屬謬論,夷陵之戰失敗另有他因

三國人物故事以及事件,我們大部分知道的,都來自於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其實《三國演義》中一些情節不可信,一些人物也沒有那樣牛,《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羅貫中老先生為了人物以及情節的需要,不得不誇大事情的經過,以及人物的牛性,讓讀者對書中情節,以及人物的發展感覺到津津樂道。

《三國演義》中描寫了最精彩的是官渡之戰,赤壁大戰,夷陵之戰中的三大戰役,其中三大戰役都有對火攻的描寫,尤其後兩場戰役對火攻的描寫及其精彩。我們先看三場戰役的對火的運用,官渡之戰,是火燒烏巢的糧草。赤壁大戰是火燒戰船。夷陵之戰是火燒連營裡700裡。事實是真的這樣嗎?怎麼會有這樣的巧合。其實是羅貫中老先生有意安排的。

我們就對夷陵之戰,火燒連營裡700裡做一個分析。

夷陵之戰的原因,我在這裡就不介紹了,因為《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大家比我更熟悉,那我就直接分析當時的過程。

公元221年正月,劉備在一些大臣的阻擾干涉下,堅持集合大軍攻打東吳,目的就是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蜀國有劉備親自率領軍隊,從兩國交界處三峽峽口出發,向東吳深處進兵,剛開始蜀國部隊士氣旺,攻城掠地,一直打到夷陵這裡,夷陵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關卡,阻礙劉備前進的路線。東吳在夷陵的統帥是青年都督陸遜,陸遜在此堅守不攻,你怎麼辱罵,他都像沒有聽見一樣。就這樣把劉備的軍隊耗在這裡有三四個月。最後陸遜等到了機會火燒連營裡700裡,打敗劉備的進攻。逆轉了戰場上的局勢。

因此,本人對火燒連營700裡,感到質疑。認為這裡純粹是羅貫中根據小說的情節虛構的火攻。

火燒連營裡700裡的謬論。

夷陵之戰進入了焦作狀態,劉備在這裡感到糾結,進是進不了,回去,肯定不現實,這樣興師動眾,到最後無功而返,這不是劉備的風格。現在只能打持久戰,既然打持久戰,安營紮寨是必須的,夷陵是山區,當時又是盛夏,在樹林裡縱向連營紮寨,是最佳的駐軍方式,其一,安全衛生,防止瘟疫。其二,前方發生敵人的進攻,後方的隊伍有時間集合。

夷陵的吳軍要和蜀軍戰鬥,他們必須從關口出兵,不是從蜀軍的後面過來。這樣就不會形成包圍。因此劉備在山林裡縱向紮營是正確的。

火燒連營裡是沒有根據的,第一,氣候不允許,湖北和四川交界的地方每年六七月份是梅雨季節,山林溼度大,草木不容易著火,我們根據現在的氣候做對比,有沒有聽說過湖北,四川在六七月份是森林高火險時期。因此這段時期草木不容易著火。既然燒著火,也不是烈焰熊熊大火,而是濃煙滾滾,對雙方戰鬥是不利的。

第二,放火條件不允許,蜀兵連營700裡,就是讓吳國士兵騎一匹馬跑著放火,跑一天都跑不完。蜀兵是在山林裡縱向安營的,吳兵進攻蜀兵,首先越過前鋒部隊才能放火。既然越過前鋒放火,吳兵進入蜀兵營地深處,也會被先放的火燒著自己。這個放火燒敵軍,自己軍隊也被燒的可能,這個火燒連營是行不通的。

第三,在火燒山林裡進行進攻戰,是不允許的。大火瀰漫著整個森林,濃煙滾滾,熱浪翻騰,蜀軍受不了,吳軍在這個環境裡也是受不了,這個站是沒有辦法打的。

所以說火燒連營700裡,肯定是不現實的,只能說是謬論。

夷陵之戰,劉備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出師無名,與劉備的打著的口號不符,劉備是打著扶漢除奸的口號,目標是正對著曹魏的,你攻打與你聯合的友軍,肯定得不到人們的支援。為關羽報仇,奪取荊州,這個出師之名,站不住腳,荊州本來是東吳借給你的,你取得益州就歸還,可是你言而無信,借去不還。東吳憑智謀取回也是應當應份的。

其二,孤軍深入,師老兵疲,戰鬥力下降。環境影響士兵有厭戰心裡。

劉備集全國之兵攻打東吳,唯一加入的是五奚蠻夷沙摩柯軍隊。諸葛亮守益州,魏延守漢中,黃權防江陵的魏軍,如果蜀軍在危險之地,蜀國沒有兵可以援助。他們在攻打夷陵時,東吳有意放棄一些地方給蜀軍,引蜀軍到夷陵這個險要之地。這樣蜀軍進入東吳的腹地,在救援補給上都困難些,這是失敗原因之一。

蜀軍從正月就進攻東吳到夷陵對壘,整整過去七個多月。這個戰打到什麼時候,士兵心裡沒有底,消極心裡肯定有,士氣下落,無心戀戰。

夷陵地區五六七三個月雨水多,前期陰冷潮溼,後期悶熱瘴氣重,士兵在這樣的環境裡不要說打戰,就是住在這裡憋都憋死人。長時間在這裡沒有人不厭棄這場戰爭,這是失敗原因之二。

其三,孫權做好了必勝的準備。

蜀國進攻東吳,訊息傳到東吳,孫權下架式向劉備賠禮道歉,願意歸還荊州,願意兩國修好聯盟共同對付曹魏。在人格上做到仁至義盡。

在蜀國不原諒的情況下,他集合全國軍隊進行應對。得到全國人們的支援,人民願意和君主站在一起同仇敵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在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候,孫權向魏國稱臣,贏得曹魏集團的幫助,既然魏國不出兵,只要他們不趁火打劫,這些都是給勝利贏得了保障。

就憑這幾項,孫權做的非常優秀,不勝利都難。

總結。

夷陵之戰,劉備的失敗是必然的,作為三軍的主帥意氣用事,不聽他人的勸告,怒氣用兵,兵之大忌。蜀國剛剛建立,不可長久用兵,人員、經濟消耗會拖垮蜀國。蜀國國小,人員匱乏,不可打持久戰,時間越長對自己一方不利,後續補給沒有辦法跟上。這就是戰爭的自然法則,勝與敗是完全判斷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