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蘇東坡‘烏臺詩案’是怎麼一回事,蘇東坡真的是受害者嗎

宋朝是一個對文人非常溫和的朝代,可以說生活在宋朝的文人是歷朝歷代文人當中最為幸運的一代了。因為宋朝開國後不久就定下了以文抑武的國策,所以宋太祖早早就定下了規距:只要不謀反,一概不得殺文臣。這其實就相當於文人有了一張比丹書鐵券還要靠譜的免死金牌了——因為這相當於是普遍性的法律規定了。

相比其他朝代,要麼是文字獄,要麼是其他的什麼風險,宋朝文官幾乎是絕對安全的——因為也沒有幾個文官想不開去謀反。因此,即使是司馬光和王安石這樣的死對頭,鬥得最厲害的時候也只是互相打嘴仗,最後都能全身而退。但是烏臺詩案是個例外,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差點兒因為自己的詩被處死!

烏臺詩案的大概意思,就是蘇軾寫了一些詩詞,並且傳播廣泛。當時負責監察百官的御史就向宋神宗上報。宋神宗勃然大怒——這在宋朝歷史上也是非常少有的,宋朝皇帝大多不會對大臣發脾氣,然後嚇得蘇軾給自己寫了遺書,甚至準備跳水自殺,不過最後宋神宗還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把蘇軾貶到黃州當了個小官了事。

現在我們站在文人的角度來看,蘇軾就是烏臺詩案的最大受害者,莫名其妙的被宋神宗恫嚇一場,甚至被逼得差點兒跳河自殺,他當然是這個事件的最大受害者了。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站在當時宋朝的朝廷利益來看,蘇軾真的是烏臺詩案的受害者嗎?一開始對他的判決真的有冤枉他嗎?

蘇軾生公元1037年,而烏臺詩案發生在1079年,王安石變法則發生在公元1069年——公元1085年之間。為什麼要介紹王安石變法的時間 呢?因為烏臺詩案很大程度上是和王安石變法聯絡在一起的。王安石是堅定的變法派,他主張對宋朝的制度進行改革;而蘇軾和司馬光則是堅定的保守派,他們認為王安石的變法是錯誤的。

而當時的皇帝宋神宗則是王安石的堅定支持者,並且將王安石變法的意志轉變為了宋朝的國家意志——即全國範圍內實施變法運動。公元1069年的時候,距離靖康恥只有50多年了,宋朝社會的各種矛盾都開始集中的爆發了,而所有的社會危機當中,以宋朝的財政問題為最大。所以王安石變法的核心方向,就是給宋朝的國庫掙錢。

天下的財富是有限的,有些地方的錢多了,有些地方的錢就會少;有些地方的錢少了,有些地方的錢就會多。當時的宋朝也並不是沒有錢,只是財富絕大部分集中到了世家大族手中,基層老百姓手中所持財富的購買力大大下降。所以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就是如何防止商人和大族投機倒把壓榨老百姓的財富,並財去措施增加老百姓致富的機會。

但這勢必影響到商人和大族的利益。比如王安石實行青苗法,核心內容就是官府在老百姓青黃不接的時候向老百姓低價貸款,然後等老百姓收穫後再還錢。這就防止了老百姓因為高利貸而賣身為奴,保證了農業生產的穩步進行,但同時也傷害了大商人和大族的利益,使他們放高利貸賺的錢有所減少。作為保守派代表,蘇軾寫詩這樣諷刺青苗法: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說老百姓借了錢,有一半的錢花在城裡買奢侈品了,也就是青苗法其實沒啥用。這樣的說法是真是假?我們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肯定是有一定的理由的。不過我們從現在的農民來看,對於奢侈享受的花費,大多數農民還是很有自制力的——而且他們尤其討厭借錢。這樣的情況下,蘇軾見到“一年強半在城中”反映了幾分事實,就不得而知了。

王安石的另一個為國家增加財產的辦法,那就是將鹽的買賣收歸國家監控。這個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因為鹽是生活必需品,如果交給私人經營,就可以被商人們以利益追求炒作到天價——歷史上有很多造反頭目都是私鹽商出身,比如黃巢、張士誠等。王安石用官營的辦法,一方面減少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則增加了財政收入。對此,蘇軾這樣諷刺:

“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意思就是王安石將鹽歸官營之後,導致老百姓三個月都沒有辦法吃上鹽了。這是不是事實呢?也許是有這樣的事情的,因為下面的官員不給力,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但是我們必須指出的是,即使是王安石不實行這個變法,老百姓照樣吃不上鹽,私商的鹽,普通老百姓想吃得起?那是不可能的,鹽是給有錢人吃的,而變法之後,官員負責一點兒的地方,老百姓還有更多的機會吃上食鹽。

蘇東坡在監獄裡有沒有被用刑,這個不得而知,不過他的伙食不錯。他的伙食都是他弟弟蘇轍給送的。兩個才子之間還有個小秘密。

蘇轍每次都送青菜和肉菜,用來區分外面情況的好壞,如果送的是魚,則表示外面情形很壞。一次,蘇轍有事不能來送菜,他讓一個朋友代送,這個朋友不知道兩人之間的暗號,送了一條燻魚。蘇東坡一看大驚,心想事情肯定是糟透了,不然不能送燻魚。於是他在獄中給弟弟寫遺言,當然也是詩。不過這些詩都被獄卒拿走了,傳到了神宗手裡。神宗看到這些訣別詩,心中很受感動,這也對蘇東坡輕判,產生了一些作用。在外面,有很多人搭救蘇東坡,其中兩個人的話對神宗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是王安石。王安石上疏說:“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雖然王安石罷相,但是在神宗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第二個是太皇太后曹氏,曹太皇太后此時已經病入膏肓,臨終前,他向神宗求情,說仁宗非常喜歡蘇軾蘇轍兩兄弟,還說為國家發現了兩個宰相。沒多久,曹太皇太后去世,按照常例,要天下大赦,蘇東坡也在大赦之列。

此時朝廷正在忙活曹太皇太后的喪事,沒有人管蘇東坡了。直到四個月後,才被放出來,這天正是除夕夜。李定和舒亶一直在找證據,想治蘇東坡於死地,但是他們沒有得逞。蘇東坡出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就在去往黃州的路上,他寫下了《赤壁賦》。‘烏臺詩案’是蘇東坡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此前,他的詩文多瀟灑、自由,此後,他的詩文多曠達、老成。最後成為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