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宋代東宮官:在皇儲制度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宋朝統治者認為,要讓政治長治久安,輔佐太子的官員必須得當。因此歷代宋朝皇帝對東宮官的選拔都十分慎重。整個宋代時期,幾乎都立過皇儲,東宮內或多或少都配置了一些官員。宋代的東宮制度幾經變化,東宮官在不同的時間階段發揮了不同的作用,但其選拔任用卻都是一樣的嚴謹。

一、宋代東宮官的選任

太子在東宮中主要的任務便是培養良好的道德,將來能夠成為一名仁君。東宮官與太子相處時間甚多,在潛移默化中自然會給太子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德行成為選任東宮官的首要標準。宋太宗對東宮官的選拔任用非常看重,他認為只要選擇良善之人才能幫助太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至於溜鬚拍馬之輩是萬萬不能近太子的身邊的。司馬光同樣認為,東宮官必須得是孝悌端良者,才於國家社稷有益。唐朝時期,唐德宗曾讓善於書法的翰林王任和擅長棋藝的王叔文入侍東宮,著名文學家範祖禹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東宮官應是賢德之人才能勝任,若是選擇有一技之長的官員,容易讓皇儲玩物喪志,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上執政》記載對君主東宮官的要求:“皆用正人,使之所聞必正言,所見必正行,則太子無有不善矣。”

宋朝實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太子的學習內容以文教為主,故而才學同樣是考察東宮官是否能勝任的標準之一。宋代東宮官多為文采飛揚之人,善於詩賦的李至、文章優美的晏殊、文行兼全的韓維,連南宋著名詩人的楊萬里、尤袤都曾經擔任過東宮官。除此之外,東宮官多數為進士出身,甚至不乏科舉狀元,可見東宮官的選任極為看重個人才華。

王府僚屬亦是東宮官的首選,宋太宗時期,夏侯嶠、畢士安曾擔任王府的官員,後來宋真宗被冊立為太子後,這兩人升任為太子中舍和太子右庶子。宋真宗時期,壽春郡王府中的諸多官員,如晏殊、張士遜等人,在宋仁宗被立為太子後也成為了東宮官。到了南宋時,東宮官由王府選拔入選成為定製,但並非所有王府官都可遷為東宮官,具體還需看官員的個人表現。選任東宮官的事務一般由宰執經手,由宰執推薦人選後與皇帝商議,最後確定人選。宋孝宗在確定東宮官人選之前,與身邊重臣認真商討過,經過細細詢問後,宋孝宗瞭解到了東宮官屬狀況,於是決定增置人員,在考察了大臣推薦人選的德行、性格、資歷後,宋孝宗才決定最終人選。

二、宋代東宮官的作用

宋代東宮官在皇儲制度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在維護社會的安定繁榮上同樣起到了積極的影響。東宮官肩負訓導規諫太子、承擔穩定政治格局的重任。宋朝統治者重視士大夫的作用,在“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背景下,無論是君王還是百姓,對於皇儲個人的政治能力並沒有非常重視,他們認為皇帝只要德行出眾,做到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加之士大夫的輔佐,就能夠很好地處理政事,成為一位優秀的帝王。東宮官承擔訓導儲君之責,在日常教育中,東宮官竭盡所能規諫太子的言行,力求將儲君塑造培養成世人期望的模樣。

宋高宗時期,趙昚作為皇儲一直深受帝王的喜愛,東宮官史浩提醒趙昚切勿恃寵而驕,需要時時刻刻謹言慎行,避免與宋高宗發生矛盾和衝突。當時金主完顏亮屢次騷擾宋朝邊境,宋高宗下詔親征卻遭遇兩淮失守,朝政眾臣為是戰是和吵得不可開交。太子趙昚請求親自奔赴前朝為國出征,史浩在旁勸說趙昚需以前朝之事為戒,太子不可輕易將兵,趙昚這才恍然大悟,史浩立刻起草上奏,另外推薦了人選去前線打仗,宋高宗看到奏章怒意全消。

結語

東宮官在政治上發揮的獨特作用,使得歷代君王對東宮官的選拔任用非常嚴格。東宮官不僅要有良好的品行,其才華也要相當出眾,各種賢德之人、有才之士、王府僚屬都是東宮官的主要來源東宮官作為一種特殊的政治資源,肩負勸諫未來君王的責任。東宮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對確保皇位順利繼承、穩定朝局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上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