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成也諾貝爾,敗也諾貝爾:被罵了這麼多年,莫言真的是活該嗎?

2012年拿下諾貝爾獎後,莫言成了大名人,他的名氣不輸娛樂圈的流量明星。鮮花、掌聲,都來了。

從1981年發表《春夜雨霏霏》開始,到2012年拿獎,莫言潛心創作了31年。這期間他拿下了國內很多有影響力的獎項,其中包括全國中篇小說獎,馮牧文學獎,紅樓夢獎,當然還有分量最重的茅盾文學獎。這些獎項對於一個寫了31年小說的當代作家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諾貝爾獎。

在很多人來看,諾貝爾獎給了莫言太多太多。給他了名氣,從此莫言不再是圈內名人,而是國內名人;給了他錢,諾貝爾那700多萬的獎金只是小意思,後面他的版權收入,名人書法字畫等附加價值才是最賺錢的。可是在小美看來,對莫言來說諾貝爾獎也幾乎毀掉了他的文學生涯。

01諾貝爾獎後,莫言基本沒有影響力的小說問世

對於一個作家,這是很尷尬的事。翻看莫言的創作年曆,會發現從1987年出版《紅高粱家族》開始,他基本上每隔兩三年就有新的優秀小說出版,《生死疲勞》、《蛙》等經典作品,都是在他拿下諾貝爾獎前寫的。而在獲獎之後,他擔任過自己小說的編劇,也出了本短篇小說集《故鄉人事》,此外在小說上他基本上沒有建樹了。

2019年年末,莫言發表詩體小說《餃子歌》,全文共500多行。筆者仔細讀了讀,雖然不得不承認以詩歌的形來小說很有創意,但這些文字與他的那些經典小說相比,確實相差太太了。書寫出來後,當時還是有不少人關注的,但沒過多久這書就沒什麼人提了,一位拿了諾貝獎的作者多年後再出新書,居然是這樣一番光景,令人唏噓。

為什麼再也寫不出好的作品了?當然我們可以說每個作家的創作高峰期都是有限的,比如餘華寫完《活著》後,也很難再超越自己了。但2019年交出的《餃子歌》這樣的作品,也確實讓人無奈了。或許是各種會議開得多了,讓他已經沒有時間潛心創作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能莫言自己去考慮和衡量了。

02各種質疑聲讓他成了眾矢之的

成也諾貝爾,敗也諾貝爾,每次看到有網友質疑莫言的實力,小美都不得不感嘆一句:好慘一諾貝爾獎得主。網友的質疑大概就是兩點:首先,他的小說迎合了西方的口味,黑了我華夏;其次,在他獲獎前,餘華、賈平凹都比他有名氣,不應該是他。

針對種種質疑,莫言在2013年4月份中澳文學交流論壇上的一番話,十分耐人尋味:

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事,幾乎就是一條抽打當代中國作家的鞭子。但把魯迅等人捧為神明,不把中國當代作家當人看,似乎也稍顯過分。無論怎麼說,最近30多年來,中國作家還是在努力創造,創造的成果也是豐碩的。而這些創造的源動力,也不是諾貝爾文學獎。

從莫言這段文字來看,其實他委屈的就是兩點:

第一,我們的作家是不是該去領諾貝獎?關於魯迅拒絕諾爾獎的事,一直被很多人討論著。從當時魯迅回給劉半農的信來看,應該是劉半農希望魯迅能參選,因為劉半農知道瑞典人斯文。赫定有這個想法提名魯迅。但魯迅拒絕了,他認為自己還沒那個水平。當然,小美認為魯迅這極有可能是託詞,他不過是對這些名利沒有興趣罷了。在當時的環境下,先生此舉,小美要給他無數個贊。

因為魯迅的拒絕,所以其它中國作家再拿這個獎項就顯得很不應該了。或許在他們看來,當代作家應該像魯迅一樣,拒絕這個獎項,這才是有骨氣的。從表面上來看,這種想法似乎沒什麼錯。但如今,咱們畢竟不再是那個年代了,咱們的生活好了,咱們的製造的產品走出了國門,咱們的運動健將們能去拿金牌,咱們的電影能去衝刺奧斯卡,為何文人就不能去衝諾貝爾獎?

第二:莫言其實很明確地表示了,自己包括同行們創作的動力都不是諾貝爾獎,這就反駁了很多人認為莫言在迎合諾貝獎的說法。事實上,大家可以試想,在國內沒有任何人拿過該獎的前提下,可不可能有作者在獲獎前數十年的時間裡,就為了這個虛無的目標去寫作?這也太不符合邏輯了吧!所以莫言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寫小說的,至於得獎是意料之外的事。那關於作品的內容,咱們國內的茅盾文獎學都能給了莫言,那至少說明在創作的大方向來說,是得到了文化界的認可的。他可以拿國內的獎,為何不能拿國外的獎?要知道,小說的內容和風格是一樣的!

以上兩點,其實就是莫言最大的委屈,因為拿了一個獎,他有了錢,有了名,卻也失去了很多。這正是:成也諾貝爾,敗也諾貝爾。被罵了這麼多年,莫言並不是活該如此,他其實並沒有做錯什麼。

莫言說有些人“把魯迅捧成了神,卻不把當代作家當人”之類的話,一看就是氣話,但也並不完全失實。賈平凹常年被嘲;餘秋雨因被罵多次,甚至被傳要退出文化圈。當然,喜歡與不喜歡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這些作家咱們都可以不喜歡,但小美認為每一種批評都應該是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的,大家說對不對?如果這些當代作家,真的沒有犯大的錯誤,我們是否應該對他們多一些正面的理解?一己之言,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