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都61歲了,吳三桂為何反清?頤養天年不好嗎?背後有何貓膩?

真實的情況就是吳三桂即便想頤養天年,清朝也是絕對不同意的,因為吳三桂本身就是個威脅,沒有吳三桂才沒有危險。

總會有一些小夥伴好奇,吳三桂為什麼非得反清復明呢?

來回折騰這麼多圈,口碑都已經爛到大街了,年齡也越來越大了,這個時候老老實實的休息不好嗎?幹嘛非得搞這一套呢?

其實對於當時的吳三桂來說,歷史早已經把他逼到了牆角上,使得吳三桂必須得造反,如果不造反的話就活不下去了。

第1點,吳三桂沒有任何的造反資本。

我們為什麼說吳三桂屬於被逼無奈,萬般無奈之下才造反呢?其實主要原因在於吳三桂本人是沒有任何可以造反的資本的。

說得再直白一些,如果當時吳三桂沒有做一些特殊的事情還是有造反資本的,那麼這些特殊的事情是什麼呢?

首先在清朝計程車兵進入到關內之前,沒有太大的把握能一口吃成個胖子,畢竟當時清朝的部隊合在一塊也不過就是幾十萬而已,清朝能夠過來的人也就是幾百萬而已。

相對於整個明朝如此龐大的版圖而言,清朝就算是拼了老命也控制不了其中的1/10,所以此時滿清部隊想起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透過漢人來掌控漢人。

我會發現在清朝入關之前,他們提出來的口號是非常敏感的?敏感到什麼程度,他們從來沒有對外宣稱過要侵佔大明朝。

而是打著幫助大明王朝趕跑這些逆臣賊子的口號,前往大明王朝的實際控制力,其實這種方法非常巧妙。

巧妙就巧妙在戰爭,如果能夠打贏滿清,順利入駐關內,成為下一個封建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大清如果打輸了,那也不丟人,無非就是好心辦了壞事,將來也能有個交代。

但此時吳三桂等人卻敏銳地嗅到了商機,這個時候極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所以吳三桂等人選擇了依附於滿清。

為了表明自己並沒有侵佔大明的決心,最開始的時候還和吳三桂等人商量,如果咱們一塊打下來,天下那麼咱們就劃江而治,江河以南是你的地方,江河以北是我的地方。

但是清軍的發展速度遠超過自身預料,短短几個月份就已經掌控到了全域性,此時的清朝再也沒人提起過劃江而治的理念。

因為清朝已經不再需要畫江而治了,清朝非但不需要畫江而治,反而需要迫切地壓榨吳三桂等人的生存空間。

所以滿清部隊秘密制定了一個接近4代人需要完成的指令,那就是運用4代人的時間來徹底消除吳三桂等人的實際實力。

所以滿人入關之後,第一時間交給吳三桂的則是消滅南明體系以及南明的殘餘分子,甚至還抓到了一個南明小皇帝,讓吳三桂等人觸覺這位皇帝。

而滿清的這一招非常奏效,對於當時的華夏文明而言,依附於清朝的就會覺得吳三桂等人是清朝的走狗,本身不值得珍惜。

而反對清朝的人又會認為吳三桂的所作所為大逆不道,拿起自己的刀殺起了自己的人,更加看不起吳三桂,所以吳三桂等人的口碑下降到了最低。

第2點,吳三桂等人的政治紅利。

為了避免吳三桂等人做大做強,滿清從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對吳三桂等人進行打壓。

首先吳三桂計程車兵是無法實現自給自足的,必須依附於清朝,讓清朝計程車兵將軍們給自己調撥軍餉,調撥糧草,在一定程度上讓吳三桂受制於人,其次約束吳三桂的部隊,並且削減其部隊。

比如部隊人數從之前的6萬精銳變成了2萬人,人數的急速降低,讓吳三桂對大清王朝沒有了風險,最後儘可能控制吳三桂等人的言行,把他們圈養在某一個極小的地盤裡面,防止他們有做大做強的可能。

在做好這些之後,吳三桂已經掀不起任何浪花了,此時的吳三桂就如同待宰的羔羊,直到一個人物橫空出世,那個人物就是鰲拜。

鰲拜這個人是非功過咱們暫且不說,因為他本身就比較複雜,屬於最複雜的那一批人當中的一個。

我們要明白此時的滿清是分勢力的,有八旗子弟兵以及鰲拜,鰲拜想要從八旗子弟兵當中掌控屬於自己的權利,就必須製造一個外部危機,擁有外部的軍事力量給予自己,如果沒有外部力量扶持或者幫助,鰲拜就無法掌權。

鰲拜思來想去找到了其中的一個人,誰呢?吳三桂再次想來想去又找到了另外兩個人,也就是三藩之亂的主要藩王。

鰲拜暗中支援他們,並且給予他們更多的糧草均線,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權利,吳三桂甚至能夠突破滿腔的束縛,暗中徵召更多的兵馬。

此時的吳三桂意識到了,如果不借助這個視窗期發展自己的力量,那麼再接下來可就沒有更好的視窗期了。

所以吳三桂一邊招兵買馬,一邊暗中佈置,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儲存實力,這個時候的吳三桂絕對沒有想過造反。

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夠躺在功勞簿上吃死本,這樣一輩子下去也能做個逍遙快活的王爺。

更重要的是吳三桂也明白和大清王朝作對,大勢已去,再加上自己是十惡不赦的罪人,尤其是民族罪人,就算造反也做不到一呼百應。

既然做不到一呼百應,也就沒有必要付出如此大的風險。

所以此時我們要明白整個朝廷當中的勢力,第一股勢力是皇帝,第二股勢力,是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的主要服務物件就是皇帝,第三股勢力是鰲拜,鰲拜的主要競爭物件是八旗子弟兵,主要壓榨物件是皇帝。

鰲拜絕對沒有逆反心理,無非就是希望自己最大的權利,同時第四股勢力則是以吳三桂為首的,這些人他們的主要服務物件則是鰲拜,兩股勢力不能說老死不相往來,但也相差不多。

熟悉歷史的,我們都知道鰲拜失敗了,至於怎麼失敗的不用多講,但是鰲拜和吳三桂等人是有聯絡的,只不過聯絡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緊密而已,無非就是個互相利用罷了。

第3點,康熙的衝動。

在康熙皇帝徹底掌握權力之後,有人給康熙皇帝打小報告了,說到吳三桂的人就是鰲拜的手足兄弟。

如今雖然鰲拜被制伏了,但是如果讓吳三桂的人繼續活著就是個禍患,所以我們要徹底消滅吳三桂等人的勢力。

這個口號的喊出讓康熙皇帝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康熙皇帝也預設為吳三桂等人就是鰲拜的直接下屬部隊,所以就開始了這一系列的軍事戰爭。

只不過這場戰爭終究是太早了,其實按照康熙皇帝祖上的這幾位皇帝的戰略規劃來看,等到康熙皇帝年邁的時候,吳三桂等人早已經大勢不在了,大勢已去,被消滅只是遲早的事。

但是康熙皇帝提前動手就逼得吳三桂不得不造反,因為此時的吳三桂如果不造反只有死路一條。

但當時的康熙有著足夠多的資本,比如康熙手下的八旗子弟兵就超過了20萬,而綠營兵也超過了30萬,戰爭時期可調動的部隊,那更是多的數不過來。

全國的部隊都可以給自己調動,而我吳三桂呢,除了手頭裡面的這些人之外,再就沒有其他人了。

此外還有康熙皇帝所控制的財政稅收,人口方方面面都是碾壓吳三桂的,用康熙皇帝的想法來說,就算是往裡面填也能把吳三桂的人給活埋了。

但是康熙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吳三桂這個人屬於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是行動力非常強悍。

當然吳三桂也絕對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畢竟一個真正意義上頭腦簡單的人做不出這些事來。

所以吳三桂只是外表看起來簡單,內心早已經深似海,說造反就造反,馬上就造反,壓根沒有給康熙皇帝任何喘息的時間,這就導致八旗子弟兵根本應對不了。

根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在真正的行軍作戰過程當中,大量的八旗子弟兵,甚至連敵人計程車兵都沒有見到呢,就已經開始潰散逃跑。

如果不出意外,這場戰爭已經定型了,會以吳三桂勝利康熙失敗告終,但是歷史好像跟我們想的不太一樣,歷史上康熙是贏得了這場勝利的,那麼康熙皇帝怎麼贏得勝利的呢?是另一個人突然出現。

這個人物和我們的文章主線並沒有直接關聯,所以咱們就不講了,因為如果單獨講他的話,沒有個5000字,1萬字根本講不出來。

所以我們結合整個歷史階段來看的話,吳三桂不是想造反或者不是骨子裡就埋伏著造反的準備,而是壓根沒有想過這件事情。

只不過康熙皇帝步步緊逼,一步一步壓縮吳三桂的生存空間,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吳三桂即便不想造反也不行了,已經沒有其他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