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成都武侯祠新發現碑刻將與遊客見面,專家解讀《出師表》新書寫版本

百年難遇,碑刻驚世。自成都武侯祠博物館28日對外公佈發現15塊碑石(根據空間位置和碑文內容,判斷其分屬8通碑刻)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今(29)日,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了其中3通碑刻的部分“真容”。據悉,新發現的碑刻將在今後與遊客見面。

清康熙十一年(1672)宋可發“眼底江山”石刻

宋可發是清初重建成都武侯祠的主持人,是武侯祠建築格局的奠定人。“眼底江山”石刻是此次發現其親書的大字碑,展示了其罕見的書法真跡,也藉此表達諸葛亮興復漢室的宏願,抒發重建武侯祠後的豪情與舒暢。該碑以雙勾法技法刻石,書法整體舒展大氣。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張崇樸書徐本衷立《再捐祭產碑記》碑

本次發現的《再捐祭產碑記》由成都武侯祠清代第三任住持道士徐本衷刻立。碑文再現了乾隆時期武侯祠祭祀活動的壯觀景象,還記載了數十位來自五湖四海民眾為賡續文脈慷慨解囊的記錄,是對武侯祠歷史沿革的重要補證。

清石韞玉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碑,現存7石,殘長309釐米、寬38。5釐米。

石韞玉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藏書家,乾隆五十五年(1790)狀元。該碑是成都武侯祠唯一一通由狀元書寫的碑刻,書法煌然端莊,色正芒寒,有二王、歐陽詢之風,兼有趙孟頫之神韻。

新發現碑刻抹灰層揭取現場

文保人員提取了碑刻的抹灰層等,下一步,將進行文保相關的研究與保護。據悉,新發現的碑刻將在今後與遊客見面。

本次新發現的碑刻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紅星新聞記者請到相關專家進行解讀。

諸葛亮殿新發現碑刻外圍情況

現有碑刻與武侯祠廟志記載有差異?

據瞭解,諸葛亮殿現有碑刻的數目和內容與武侯祠廟志的記載存在差異,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務委員、研究館員梅錚錚表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目前諸葛亮殿共有25通碑刻,數目和內容與廟志的記載確實有出入。一些廟志上記載的碑刻現在沒有見到,本次新發現有3通碑刻又未見記載。

梅錚錚

梅錚錚說,首先,目前的廟志成書的時間是清道光九年,即1829年。在那之前武侯祠有過多次格局變化,一些碑刻在當時就已經不存在了,只有文獻的記載。其次,1829年後,武侯祠還經歷過戰亂、人為破壞以及多次官方和民間的修繕,一些廟志記載的碑刻可能有破壞、遷移或封存的情況。未來還可能發現其他的碑刻,這也是一個值得期待的事情。另外,1829年後一些政界名人、文人墨客在拜謁武侯祠後立碑存證,以及一些記錄武侯祠沿革變化的記事碑,時代晚於廟志,自然也不會記錄其中。

“為了彌補1829年後武侯祠沒有專門記錄歷史的志書這一缺憾,經過10餘年的資料蒐集和編纂,我們即將出版《祠廟千秋——成都武侯祠志》,詳細記錄這一時期,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武侯祠的歷史變遷。本次的發現也會詳細記錄在將來的廟志之中。”梅錚錚表示。

《出師表》新書寫版本有何獨特意義?

武侯祠本就存有很多碑刻,比如著名的《三絕碑》,以及相傳是岳飛書寫的《出師表》。在本次的新發現碑刻中,也有一個《出師表》新的書寫版本,這一版本有何獨特意義?

“其實除了相傳岳飛所書的《出師表》外,武侯祠還有兩通《出師表》的碑刻,年代分別是清嘉慶十三年,即1813年,和清光緒二十六年,即1900年。本次發現的這個《前、後出師表》碑,我認為其獨特之處主要在三個方面。”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保管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館員安劍華表示。

安劍華

“首先是這個作者的身份。”安劍華說,書寫這塊碑的作者石韞玉是乾隆時期的狀元,也是武侯祠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位狀元身份的碑刻書寫者。石韞玉還是一位詩人、藏書家,平時對文學創作、書法藝術都有較高的標準和追求,他選擇《出師表》來書寫,也側面反映出《出師表》這個作品的品質和影響力。

“第二個方面是這塊碑的書法藝術。”安劍華分析,透過仔細品味可以發現,石韞玉在這塊碑的書寫中具有極為端正的態度和充沛的情感,標準的楷書,筆力遒勁,筆韻隨文章內容的起伏而層次分明,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精品。

“第三個方面是這塊碑得以刻立的背景故事。”據悉,石韞玉一生推崇諸葛亮鞠躬盡瘁、正直忠義的品德,但一直沒有親臨武侯祠拜謁的機會,為此常覺得遺憾。十多年後,聽聞他的學生聶銑敏來四川任職,石韞玉大喜,寄來了他的手書《出師表》,希望能刻石於武侯祠。聶銑敏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為這個作品立石,並寫下跋語。師徒二人的情誼和兩人對優秀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共同信仰,讓這塊碑的價值更加深厚。

對此次新發現的碑刻將如何展示利用?

石質文物的保護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接下來,將採取哪些措施對這些碑刻實施有效的保護?又將如何對此次新發現的碑刻進行展示利用?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主任、研究員,石質文物保護專家肖嶙表示,“關於保護的問題,目前我們的碑刻抹灰層剛剛揭取完畢,之後的長期保護工作始終還是要遵循最小干預的原則。”他說,一方面要進行建築結構勘察和物理探測,瞭解清楚正面牆壁和整座大殿的結構,做好周邊環境的防護。同時要進行微痕掃描,對原有狀態和資訊進行數字化記錄。此外會安裝監測、評估、調控的文物保護系統,保證安全可控的工作環境。

新發現碑刻抹灰層剝落一角

“碑刻是我館今年初在原狀陳列提升專案實施過程中偶然發現的,這可能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借提升之機,添新生之彩,來進一步豐富和提高武侯祠的歷史文化與精神內涵。”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副研究館員尹恆表示,“目前我館的原狀陳列提升專案也在有序地推進,我們也計劃在完成碑體的清理保護後,將這些石碑展示出來,利用多元技術解讀碑刻背後的故事,豐富武侯祠文化內涵,給予觀眾更加豐富多元的觀展體驗。下一步我們將基於對武侯祠本體及歷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在主展線東西廂房及桂荷樓展廳推出解讀武侯祠1800年曆史的《祠廟千秋》展覽及展示武侯祠建築、雕塑藝術的《營造密碼》展覽。”

紅星新聞記者 曾琦 圖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