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乾隆中葉以前凡是貪官無一免死,為何浙江巡撫盧焯卻能死裡逃生?

乾隆中期正值大清盛世,不管是國力還是吏治都達到了封建專制時代的頂峰。國力自不必說,當時大清的財政收入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口也是三分之一。至於吏治方面,乾隆在這一時期下手也非常狠,一大批貪官紛紛落馬。

乾隆繼位之初,在諭旨中就強調:

“人臣之所最尚者惟廉。”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批高官成為其倡廉肅貪的刀下鬼。

御史能想起來的就有:乾隆六年,兵部尚書鄂善因受賄千兩白銀被正法;二十二年,勒索部屬的雲貴總督恆文被賜死,山西巡撫蔣洲侵吞帑銀被斬首;三十三年,侵吞鹽引的兩淮鹽政高恆處死;三十四年,以開礦營私的貴州前巡撫方世雋、現任巡撫良卿正法;三十七年,雲南布政使錢度勒索部屬被處死。

以上僅是所列之一端,從中可以看出,乾隆四十年以前,乾隆帝對貪官向來不手軟,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心腹重臣絲毫不講情面。

然而瞭解乾隆朝歷史的讀者可能不認同此論,因為這中間畢竟還出過個一個特例,乾隆六年,時任浙江巡撫的盧焯,在審理嘉興府桐鄉縣汪姓分家案時,收受汪氏賄銀五萬兩。案發後,乾隆帝親自裁定,留下了盧焯一命。

縱觀乾隆中葉的肅貪史,貪官免於一死的僅有盧焯一人。那麼這是不是就說明乾隆懲貪並不徹底,其中似乎摻雜著個人私情呢?

盧焯一案的大致經過

根據《清史稿》 卷三百三十七的記載,盧焯是漢軍鑲黃旗人,雍正初年以知縣入仕,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十分賣力,也很能幹,深受雍正帝的器重。後來累遷知府、督糧道、按察使、布政使。雍正十二年,升任福建巡撫。

正史中對盧焯的評價還是較高的,他久在地方為官,政績卓著,愛民如子。乾隆三年,盧焯調任浙江巡撫併兼理鹽務。在浙撫任上,盧焯做了不少造福地方的事情:

奏請停仁和、海寧二縣草塘歲修銀,減嘉興屬七縣銀米十之二。又奏陳鹽政諸事:請禁商人短秤;飭州縣捕私鹽毋擾民;毋捕肩挑小販;鹽場徵課不得刑比,等等。

乾隆六年,左都御史劉吳龍彈劾盧焯收受賄銀,乾隆令閩浙總督德沛就地查辦。此案牽連不少浙江官員,其中就有杭嘉湖道呂守曾(此時已升任山西布政使)、嘉興知府楊景震。他們被逮至浙江巡撫衙門不久後,畏罪自殺。

盧焯一案事實清楚,鐵證如山,按律當斬。德沛正要上奏乾隆定罪的時候,卻發現杭州有數千民眾來到了巡撫衙門前為盧焯訴冤,請求朝廷網開一面。

乾隆七年,盧焯被擬為絞刑,因盧焯主動認罪,並退還了所有贓款,乾隆格外開恩,改判發遣巴里坤軍臺效力。

乾隆十六年,乾隆帝南巡至浙江,他視察了海塘工程,在此期間他聽聞了浙江百姓對盧焯的高度評價,乾隆念其實心辦差,下旨將盧焯召回。乾隆二十年,盧焯授鴻臚寺卿,不久署理陝西巡撫。

當然,盧焯的後半生也不是很順利,但這並不是本文要講的重點,所以略過。主要探討的還是乾隆為何要對盧焯網開一面,並且還重新委以重用?

能臣免死或是另有原因

毫無疑問,盧焯是乾隆朝有名的能臣,他興除利弊,政績卓著,在百姓中頗有聲望。所以不少人就認為,乾隆之所以放盧焯一馬,就因為他是個好官。

御史竊以為此論站不住腳。前面提到,乾隆中葉不少大官因貪腐落馬,這其中就有不少人是能臣。比如兩淮鹽政高恆就是一個典型的能臣,他整頓鹽務,緝拿私鹽方面很有一套,在任期間朝廷的鹽稅不斷提高。

況且高恆的背景比盧焯要硬很多,他是慧賢皇貴妃的親弟弟。可即便是貴為國戚,乾隆也沒有饒他一命。還有兵部尚書鄂善、山西巡撫蔣洲,他們也是幹臣,且受賄銀兩也沒有盧焯多,但同樣也是難逃一死。

這就證明,乾隆赦免盧焯,政績、能幹絕不是主要原因。實際上,能做到尚書、總督、巡撫這個位置上,很少是庸才。

那麼到底是什麼救了盧焯一命呢?原因也不難找,無非就是兩個字——精明。

乾隆皇帝有一個不良的嗜好,就是喜歡收羅天下的奇珍異寶,並且多次明發諭旨讓地方督撫進貢。名為進貢,其實說白了就是乾隆在勒索敲詐地方督撫。

皇上勒索督撫自然就會形成一個惡性的迴圈,督撫不可能自己掏腰包去購買各種珍奇異寶,路無非兩條,要不就是效仿乾隆勒索下屬,要不就是勒索百姓。

可問題是,督撫勒索下屬或百姓是個高風險的行為,一旦控制不好尺度就很容易出事。前面提到的幾個大官落馬,幾乎都是勒索下屬事發而被治罪的。

督撫的日子過得也挺難,一旦事發為了脫罪,往往就會牽扯到乾隆頭上。比如乾隆二十二年,雲貴總督恆文案發就供稱,說弄來的錢是用來進貢的,將屎盆子扣在了皇帝頭上。而盧焯卻能咬緊牙關,抱著橫豎是個死的態度,不扯任何與皇帝有關的事。

乾隆對於進貢的弊端心裡就沒點數嗎,當然不是,只要督撫懂事,不要扯上他,那麼是死是活就有商量的餘地。

與盧焯一樣,乾隆四十五年,雲貴總督李侍堯同樣也是因勒索下屬被舉報,結果被和珅查了一個底朝天。

李侍堯也是一個精明的人,同樣也不牽扯到皇上的頭上。和珅更聰明,他看到李侍堯這麼懂事,堅決不給李侍堯擬斬立決,而是擬了一個斬監候。結果這兩個人都得到了乾隆的器重。說到這裡,大致也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