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為何能屹立千年不倒?有一獨特“群族”,讓中華民族異常強大

當我們談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時,我們能找到很多的不同點,與其說是與西方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倒不如說我國文化有著其獨一無二的特性,它既相容幷包,又有著不可分割的整體性。那麼是什麼導致我們民族這種特性呢?我們在悠遠又滄桑的歷史長河飄蕩了那麼久,有哪些東西是一直留刻在我們骨子裡的呢?

我們都知道,對整個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莫過於儒家思想了。從西漢時儒家思想獨佔鰲頭,一直到清朝結束,在這個時間段裡,我們一直尊崇著儒家文化,即便後來西學東漸,人們對日益僵化的儒家文化諸多批判。

但是不能否認,直到今天,儒家思想還在影響著我們。小到教科書裡面的論語,大到國家領導人的發言,我們都能看到儒家思想的身影。

在古代,大部分的讀書人,必讀的兩本經典就是《春秋》和《左傳》,這兩本書是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雖然當時完整的儒學還未形成,但是這兩本書還是被後來的儒家弟子列入必讀書目。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各種思想爭相迸發的時代,那個時代與西方的智者運動都是人類思想的一次解放。在這個時代,各家文化開始逐漸形成,各大諸侯爭奪天下的同時,也在籠絡這些人才,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的英雄,他們為後來的中國文化打下了基石。

在當時,士這個本來作為貴族最底層的階級開始興盛起來,可能是因為周天子的威嚴慢慢破滅,諸侯的野心一點點的暴露。卿大夫的階層擁有世襲統治的權利,而最底下的階層由於受到身份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在歷史的舞臺上翻不出多大的水花。

而作為士,正好處在這兩者之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文化,而且可以去更高階層的手下做個門客,為其出謀劃策,以便實現自己的抱負。他們在歷史舞臺上擁有更多的表現機會,所以在這個時代,士階層開始活躍起來。

士的精神也慢慢成為這個時代的精神基調,他們或聰慧或隱忍或向善或堅韌……這些精神也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融入我們整個民族的骨血裡。

什麼是士的精神?士是一種風骨,是一種難以捉摸但是卻堅韌頑強的精神。在古代,士的精神是一直被統治者想辦法壓制的。

因為一家之姓要成為一國之姓,他們需要的是順從,所以每一位帝王都在利用各種手段來保證百姓思想對其的盲從。他們常常借用著儒家思想作為外衣,法家作為支架,來一點一點把天下變成只有天子之言的天下。

我們常說“士為知己者死”,在一切思想剛開始萌芽的時代,我們能看到很多的刺客都為了知己二字而去刺殺統治者,寧願孤身赴死也要全了知己之情。我們可以看到,統治者的利益和士所倡導的精神有時候會存在著很大的摩擦。所以在這個時候,統治者就開始用儒家的殼子去倡導忠義,來限制這種“士”的精神。

可是真的有用嗎?儘管統治者諸多限制,這種精神還是一直屹立不倒。所以到底什麼才是士?

士講究四點,形、神、志以及風。為何這樣講?下面就細說一番:

首先要有“形”,我們印象中計程車應該都是文鄒鄒的讀書人,其實不然,士講究配劍,所以劍就是士身份的象徵,不管你是富甲一方,還是窮到潦倒,如果你是士,就要有一把自己的佩劍,鑲金帶玉也好,破鐵鑄就的也罷,腰上的劍,就像是士族的尊嚴一樣,永遠不能丟下,當自己的尊嚴受到冒犯之時,就要拿起劍去捍衛。

有了劍之後,還要有“神”,什麼是“神”?就是你要有勇有謀。如果說劍代表著尊嚴不可冒犯,那麼“神”就象徵著要不斷的進取拼搏,努力去擁有自己想要的。

因為只有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才能在戰場上達到自己的目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論是在真正的戰場上還在在我們的人生裡,這個“神”都是不可或缺的。

說完“形”和“神”,我們現在來說一說“志”。從字面意思上理解,這個“志”就是說所謂的志向,也就是我們人生的抱負。如果你是一個有尊嚴,並且有本事的人,那麼一定要有自己的抱負,如果擁有才華,就請讓它儘量的施展,去造福別人,造福身邊一己之地也好,是幫助君王造福一國臣民也行,都不要抱著自己的才華,選擇碌碌無為下去。

也是因為有了這三樣對自己的要求,所以慢慢的也就有了士族的風氣和傲骨。這種傲骨不畏強權,而且永不服輸。當這種風骨在歷史舞臺上一出現,必定是熠熠生輝。

每一次我們的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都能看到這種精神的出現。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我們的歷史上才會有了那麼多的傳奇。

這種精神刻在我們的骨血裡,我們不會因為對手弱小就欺凌,不會因為對手強大就自暴自棄。不論在什麼時候,都保留著“士”的精神。士的精神不僅在我們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也曾經東渡日本,在日本的土地上繁衍出了“武士”精神,也許水土不同,對“士”的理解也有著許多的不一樣。但是,“士”的精神讓我們學會相容幷包,尊重其他文化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