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明朝四大機構: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他們誰才是老大?

說起明朝,首先浮現在大家腦海中的會是什麼?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發動起義、一統天下,還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修建故宮?恐怕這些都不是首選,相信大多數人的靈光乍現都貢獻給了當時在廟堂之上

叱吒風雲

錦衣衛。

但在明朝,不僅有錦衣衛作為皇帝的耳目,後來還相繼誕生了東廠、西廠和六扇門等機構。那麼問題來了,這四大機構中,究竟誰才是老大呢?

01

錦衣衛

在明朝著名的四大機構中,最早成立的是錦衣衛,但那時初具雛形的錦衣衛還被稱之為“拱衛司”。而該機構作為皇帝直轄的軍事機構,其最初成立的目的便是為皇帝探查各種軍政情報。除了歷史上最出名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是經錦衣衛之手處理的外,連境外的各國動向也歸其探查。

當時錦衣衛的權力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遇到特殊情況甚至可以先斬後奏。

但錦衣衛並不是一開始就權勢滔天的,在其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之後,其權力範圍才得以不斷擴大。在胡惟庸案結束後,明太祖朱元璋將更多的權力下放給了錦衣衛,並將錦衣衛徹底獨立了出來,不受任何朝廷部門的監督與管制。

那時錦衣衛除了擁有守衛皇城、偵查情報、逮捕入獄三項職能外,遇到案情還可以越過大理寺和刑部直接向皇帝稟奏。

但後來皇帝擔心錦衣衛權力過大會威脅皇權,因此又設立了東廠,意圖分散其手中的權力

。可錦衣衛首領石義文卻是個識時務的人,他立刻明白了上面的意思,心甘情願

交出手中的權力,並在暗地裡聯絡上了東廠的頭目劉瑾。石義文並不以與太監為伍為恥,因此劉瑾也伸手不打笑臉人。錦衣衛和東廠建立了相互依附,同仇敵愾的關係。

由於錦衣衛的歷任指揮使都是高瞻遠矚之人,因此每當朝堂之上,政治格局開始發生變化之時,他們總能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所以錦衣衛便呈現出了早期鋒芒畢露、中期韜光養晦、晚期權力巔峰的發展趨勢。

由此可見,在明朝的四大機構中,當屬錦衣衛的存續時間最長,發展趨勢最穩定,權力範圍最大,確實是當之無愧的老大。

02

東廠

東廠是由明成祖朱棣設立的,他起初只是認為宮規森嚴,設立在宮外的錦衣衛給自己帶來了不便。與此同時,朱棣也擔憂位於宮外的錦衣衛會在自己的監察盲區利用權勢結黨營私。於是,他便在宮內設立了另一個特務機構也就是東廠。但東廠為何由宦官組成呢?

其實是因為,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時,受到了周身宦官的鼎力相助。

在他看來,宦官之中不乏存在有能力、有抱負之人。況且他們失去了生育能力,這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權色交易,可謂一舉多得。自此,東廠便誕生在了這個皇權高度集中的政治背景之下。

起初東廠與錦衣衛一樣,是直屬皇帝管轄的機構。但隨著需要皇帝處理的政務愈加繁忙,皇帝便將權力下放給了各位管事太監,因此當時東廠的權勢地位比錦衣衛要高出許多。

03

西廠

好景不長,東廠一家獨大的局面並未持續太久。成化十三年,統治者吸取之前東廠和錦衣衛聯手作惡的經驗教訓,決定進一步分散東廠的權力,於是便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東西分設”事件。但西廠中的人才並非是從東廠的眾多宦官中挑選的,反而是從錦衣衛中挑選的。

一時間西廠成為了各大特務機構的領頭羊,權利範圍最大,風頭也最盛。

但西廠的發展卻遠不如錦衣衛平穩,因為它曾遭到文武百官的罷免,所以皇帝便廢除了這個機構。而在正德元年,內閣學士不忍朝中黨派紛爭,所以上奏希望聖上恢復西廠。可恢復後的西廠僅僅堅持了五年,便又一次被廢除。

雖然西廠比較短命,但它成立之初無論是成員的人數還是權力的範圍都是在錦衣衛和東廠之上的。

04

六扇門

六扇門作為明朝的四大機構之一,它的性質和職能與前面的三大機構可謂毫不相干。其實六扇門並非皇帝的特務機構,它是三法司衙門的總稱,其中主要包括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三個部門。

六扇門其實是官府或者衙門的代名詞,它是為了查案而設立的。也就是說,它並不負責偵查情報,只是負責受理社會上發生的各種刑事案件。

由於,六扇門負責處理各種牽涉甚廣的大案或者冤假錯案,所以六扇門中高手雲集。但無論六扇門中的成員是何等出身,他們都是受朝廷管制的正統官員。可他們與普通的朝廷官員又不同,因為他們經常需要和江湖中人,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黑道”打交道。

因此,六扇門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江湖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卻不能和其他三大部門做比較。

05

結語

綜上,錦衣衛才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東廠和西廠都是一時風光,只有錦衣衛一直存續了下來。

其實,皇帝建立這些機構的初衷是為了打探情報,更好

掌握朝中動態,從而促使皇權高度集中。

但他們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機構之間不能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反而經常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明朝已經永遠被封存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因此無論我們對此做出什麼樣的評判,都無濟於事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