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母是誰?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母為何被稱為陰後?

若是問,在明宣宗眾多后妃中哪位嬪妃是最幸運的,那麼,答案無疑是孫皇后了。雖然,孫皇后的幸運是用無數無辜者的性命換來的,但是,縱觀她的一生,卻從未遭到過什麼報應。

孫氏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后,其實,是因為她“生”下了皇太子朱祁鎮,即後來的明英宗。然而,當孫氏死後,明英宗才得知自己的親生母親其實並不是孫氏。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英宗皇帝的生母究竟是誰?在孫氏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別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兩個問題。

首先、明英宗的生母究竟是何許人也?

在明朝建立之初,後宮嬪妃爭寵問題是最激烈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明太祖頒佈了一項新政策——殉葬制度。該制度規定:若是皇帝去世了,那麼,除了嫡皇后和太子生母外,其餘未生育的嬪妃需全部殉葬。所以,眾位嬪妃都爭搶著當上皇后或寄希望於自己孩子身上,以此來獲得免於殉葬的資格。

後來,這項制度逐漸流行於上層社會之中。直到明英宗下旨廢除了殉葬制度,從此以後,皇親貴族們的妻妾不再殉葬,但該制度卻在民間流行起來。根據這項制度,在明宣宗去世後,後宮嬪妃們以及許多曾經侍寢過他但卻沒有生下子嗣的宮人,都必須為他殉葬。

因此,連明英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母究竟是誰。

自己生不出兒子,就搶佔別人的兒子,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比較有名的如漢惠帝的張皇后,宋真宗的劉皇后。張皇后得不到漢惠帝寵愛,“萬方終無子”,於是“陽為有身,取後宮美人子名之,殺其母”;劉皇后無子,“李宸妃生仁宗,後以為己子,與楊淑妃撫禮甚至”。

《明史稿》、《明史》、《罪惟錄》、《勝朝彤史拾遺記》、《寓圃雜記》中,雖然稱:“朱祁鎮不是孫貴妃所出。”但是,這些史料或成書較晚,或“非史官之正史”,其真實性有待商榷。

其次、再來看看明宣宗與孫氏的故事。

孫氏祖籍鄒平,但她的父親孫忠是永城主簿,所以,她從小在永城長大。孫氏天生美麗、聰慧過人,所以,在孩童時期,她就已經名動永城了。偶然間,一位原籍永城的貴婦得知了孫氏的芳名。這位貴婦身份非凡,她便是明仁宗張皇后的生母——彭城伯夫人。

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彭夫人派人將孫氏帶來自己面前瞧瞧。只一眼,彭夫人便被孫氏的美貌驚豔了。孫氏雖然年紀尚小,模樣尚未完全長開,但相貌卻是十分端正、大氣,將來定是一個美人胚子。見此,彭夫人立刻就想到了自己的外孫朱瞻基。

於是,回到京城以後,彭夫人便向皇帝和一眾王妃提及孫氏,並提議將孫氏立為太孫妃。聽完彭夫人的話後,明成祖產生了些許好奇。不久後,他便派人將孫氏接進宮來看一看。看過以後,明成祖發現這孫氏果真如彭夫人所言的那樣端莊、優雅。

可是,此時的孫氏年齡尚小,不方便立為太孫妃。於是,明成祖就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將孫氏養在宮中,等她長大後再立為太孫妃。就這樣,孫氏就變成了張皇后的養女,和朱瞻基一同長大。永樂十五年,朱瞻基已是一個十九歲的翩翩少年了,而孫氏也長成了一個標準的美人。

在過去的那幾年裡,兩人早已認定了對方就是自己未來伴侶的這一事實。然而,事情卻突然發生了改變:明成祖改變主意,決定另立太孫妃。我們猜想,明成祖的此番做法,可能是為避免一個地方出現兩個皇后,導致外戚獨大,威脅皇權。雖然,朱瞻基百般不願,但迫於壓力,他只好聽從了祖父的話。

經過認真比對和仔細的挑選之後,明成祖決定立濟寧人胡善祥為太孫妃,孫氏為妾侍。由此,朱瞻基開始了他的第一段婚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明英宗生母的悲劇。

在這段婚姻中,胡善祥雖然是太孫妃,但卻處處受朱瞻基的排斥。不久之後,胡善祥就瞭解到丈夫對自己冷淡的來由,但是,此時的她已經患上了嚴重抑鬱症,且病入膏肓了。八年後,明成祖朱棣病逝,其父明仁宗朱高熾上位,但他卻在短暫的上位之後猝然去世了,則由朱瞻基繼承大統,即為明宣宗。

同年次月,明宣宗開始準備立後事宜。如果,能夠按照自己的心願來立後,那麼,明宣宗自然冊立孫氏。但這僅僅只是如果,胡善祥不僅是明成祖選定的太孫妃、明仁宗指定的太子妃,還是明宣宗的髮妻。所以,於情於理,胡善祥都必須是明宣宗的皇后。

無奈之下,明宣宗只好立胡善祥為後,立孫氏為貴妃。同時,為了表示自己對孫氏的喜愛,明宣宗以皇后的規格對待孫氏,並將金冊、金寶交由孫氏掌管。根據當時的規定,只有皇后才能用金冊、金寶,其餘妃子就算地位再高也只能使用銀冊、銀寶。

張皇后十分清楚明宣宗和孫氏之間的感情,孫氏自幼由她撫養長大,對此她心中也為他們感到惋惜,於是,便沒有否定明宣宗的決定。就這樣,孫氏成為了明朝首位掌管金冊金寶的皇貴妃,大明王朝施行了幾十年的輿服規制到這裡發生了改變。

參考資料:

【《明史稿》、《明史》、《罪惟錄》、《勝朝彤史拾遺記》、《寓圃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