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打不著也嚇一跳:美航母正與韓國軍演,朝鮮向該海域發射彈道導彈

美韓聯合軍演,沒什麼好說的,就打幾顆導彈給大家助興吧!你以為我在講段子?不,這是剛剛發生的事情!據新華社援引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聯參)的訊息,日前,朝鮮連續2天向韓國東部海域發射短程彈道導彈,一天2枚,兩天一共4枚。

目前韓國軍方正在就射程、射高、飛行速度等具體引數進行分析。而美國海軍“里根”號航母就在韓國東部海域,最近幾天正在和韓國海軍一起展開聯合海上演習,朝鮮在這時朝著美軍航母的方向發射4枚彈道導彈,其用意不言自明。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美韓在東邊的海上折騰得熱鬧,還動用了核動力航母,朝鮮人民軍說啥也得“幫幫場子”。

(採用鐵路機動的“朝鮮版伊斯坎德爾”導彈,美韓將其稱呼為KN-23型)

根據韓國媒體報道,前不久朝鮮從平安北道泰川一帶向日本海水域發射了一枚短程地對地導彈,該導彈飛行距離約600公里,最大彈道高度60公里,因此被判定為朝鮮版“伊斯坎德爾”,也就是外界稱呼的KN-23型導彈。根據統計,朝鮮今年以來已經進行了20次彈道導彈試射,還有若干巡航導彈試射。而本次兩天試射4枚彈道導彈也被認為是對美韓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示威,反正就算沒打中,也可以嚇唬嚇唬它們。

(各種導彈是朝鮮目前唯一可以平衡韓國常規軍事力量的武器)

朝鮮半島是目前全球依然還處於高強度武裝對峙的地點之一,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由於受內外因素的影響,朝鮮的經濟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困境,因此其軍隊的裝備水平和戰備水平都迅速下滑,在常規軍事力量方面和韓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於是朝鮮認為,只有依靠彈道導彈這種不對稱武器,才能重新平衡韓國在常規武器方面的技術和裝備優勢。因此多年來,朝鮮一直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研發各種型號的彈道導彈。

(朝鮮展示的各種自研導彈武器)

如今朝鮮在經濟方面已經逐漸緩過氣來,在加強和中國、俄羅斯等國的經濟合作後,朝鮮經濟近年來出現了相當幅度的增長。同時,多年在導彈武器研究方面的投入也開始陸續“開花結果”,朝鮮如今不僅已經試射過足以打美國的遠端戰略導彈,還頻繁試射各種新式中短程彈道導彈,這都顯示其在彈道導彈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進步。

(朝鮮試射全球個頭兒最大的洲際導彈,能打到美國本土)

開發射程超過1萬公里的遠端戰略導彈,核心目標是形成對美國的有效威懾;但如今朝鮮主要以試射中短程導彈為主,這顯然是為了應對眼前的威脅。因為朝鮮也明白,即便是研製成功遠端戰略導彈,但是憑自己的國力,所能裝備的數量依然極其有限,無法對美國形成真正的戰略性威懾,所以在測試過幾發導彈確認自己的技術能力後,便改為集中力量對中短程導彈技術實現突破。

(據說是朝鮮的高超音速導彈)

在朝鮮近兩年的國慶閱兵上,很多新式導彈被展示,其中有一款類似於我國東風-17的新式導彈,該導彈也配備有乘波體彈頭,並且據稱已經進行過測試,可見朝鮮在高超音速導彈方面也有所建樹。那麼本次朝鮮向著美軍航母發射的彈道導彈,有沒有可能是朝鮮版本的“反艦彈道導彈”呢?總體來說,可能性不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中國出口的CM-401導彈武器,注意紅圈內的雷達裝置,這就是在末端用於掃描和鎖定目標的彈載雷達)

因為彈道導彈去打軍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它需要一整套的偵察、控制系統和導彈進行配合才能發揮作用。以公開的資料來看,我國的反艦彈道導彈武器,首先需要經過海洋監視衛星搜尋和發現美軍航母戰鬥群,然後對其進行持續跟蹤和鎖定,再把目標座標用資料鏈發回地面指揮部,地面指揮部進行確認後,再把目標諸元傳送給導彈部隊,在導彈部隊發射導彈後,太空中的衛星還要根據航母編隊的實時動向,不斷嚮導彈傳送座標資料,導彈搭載的計算機則需要根據衛星資料,隨時修正彈道,等到導彈飛臨目標上空,並且突破“黑障”後,還要啟動彈頭上的雷達系統,在高空對海面上的美軍航母戰鬥群進行最後的掃描鎖定,鎖定後才會引導彈頭對其發起打擊。

(閱兵式上的朝鮮新式導彈)

不難看出,“反艦彈道導彈”一套作戰流程非常複雜,且需要相當的配套系統,特別是偵察衛星、高速資料鏈和高效能計算機才能有效維持這一作戰體系的運轉,而這些硬體顯然是朝鮮都不具備的,所以朝鮮大機率不可能擁有自己的“反艦彈道導彈”作戰系統。

(朝鮮閱兵式影片截圖,可見朝鮮在導彈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果,只要得到一定的外界支援,開發反艦彈道導彈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朝鮮似乎已經突破了彈道導彈末制導問題,因此其短程彈道導彈具備一定的末端彈道修正能力,從理論上具備遂行反艦作戰的可能性。所以,朝鮮本次向著美軍航母試射彈道導彈,除了示威之外,或許還真有嘗試用彈道導彈打擊美軍航母的可能性,特別是如果得到外界幫助的話,打擊航母或許可以實現,畢竟朝鮮已經能自主生產“朝鮮版伊斯坎德爾”導彈,那麼從俄羅斯得到點資料支援,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