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李世民早有預謀,為何最後還是敗給了李建成?李世民的目的是什麼?

當然是早有預謀了,像李世民這種野心勃勃的人,怎麼可能最後像史書上邊寫的那樣狗急跳牆呢?李淵起兵造反時,李世民就開始領軍作戰了,在經歷過一次戰敗之後,他開始迅速成長起來了。從那一次開始,一個在政治上深沉冷酷,軍事上用兵如神的怪物產生了,然後整個天下都開始為之戰慄。

對於李世民來說,其對手自始至終都是他的老爹李淵,李建成只是李淵對付李世民的棋子。武德元年劉文靜被殺事件可以認為是父子倆的第一次交鋒,以李世民完敗告終,當時的李世民雖然已經有了自己的勢力,但是對於他老爹來說是遠遠不夠看的。同時李淵也想透過這件事告誡李世民,太子之位是不會給你的。

此後幾年李世民並沒有放棄,而是拼命建功立業擴充勢力,武德四年李世民虎牢之戰生擒竇建德王世充,基本統一北方。隨著之後的天策上將,文學館,十二衛大將軍等各種官職頭銜的加冕,此時的李世民已經正式具備同李淵抗衡的實力與名望,不過此時的李淵和李世民關係非常微妙: 李世民的才華讓李淵深感震驚,對於太子之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現了動搖。李世民敏感的抓住了李淵的猶豫,積極緩和同李淵的關係,並祭出了楊文幹事件,希望透過和平手段廢掉李建成,可惜未能成功。

楊文幹事件以後,李淵與李世民關係徹底破裂,李淵再無立李世民為太子之心,並大力扶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勢力,全力打壓李世民的勢力。李世民對李淵也終於死心,之後兩年的所有謀劃都是針對李淵的,比如把班底放到洛陽,已經做好了跟李淵李建成他們打內戰的準備,控制收買或滲透十二衛大將軍,尤其是皇宮禁衛,到處安插間諜。李世民此人打仗向來都是謀定後動,喜歡後發制人,表面上裝可憐迷惑李淵,暗地裡早已佈局好了一切。就在李淵自以為把李世民削弱到了極限,大家都認為李世民再也翻不起浪開始放鬆警惕的時候,李世民出手了。

李世民向來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驚天動地,果然,玄武門一開打,李世民就直奔主題,直接挾持了李淵,然後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把兩人首級直接掛了出去 ,黨羽們自然能跑多遠跑多遠了。剩下的事就是演一些父慈子孝的戲碼了。有人覺得李世民玄武門差點死掉就認為李世民是孤注一擲,其實不是的,李世民打仗歷來如此,從來都身先士卒,比這危險的情況多了去了。但並不妨礙李世民每次對敵都是大勝。之所以讓人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李世民從來都是親自上陣的,戰場上刀槍無眼,哪怕是必勝之戰也有死掉的可能。

但話又說回來,李世民能造一個開國皇帝的反,憑的正是這份與將士們同生共死的品質,李淵坐鎮長安玩戰略自然安全無比,可也慢慢失了軍心。這也是玄武門的時候李淵的禁衛軍幾乎隱形的根本原因。對方是那個從起兵開始就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天策上將,為什麼要反抗呢?甚至說白了,李淵的禁衛軍本身就是李世民建立的,李淵造反之前被監視的很厲害,招兵買馬的事情都是李世民在做,之後縱橫天下也都是李世民在統帥著這群人。李淵既然不想吃打天下身先士卒的苦,那就要付出代價,代價就是逐漸失去了對軍隊的掌控。

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改寫的,反正我是不相信李世民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能發動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