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李白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工作,為何一直沒有在自己喜歡的崗位工作?

有人說工作和愛好是不同的,一個人做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可以不是自己的愛好,但是也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值得學習的不是那些在工作上突出的人,而是那些明明做著不喜歡的工作但是仍然成績突出的人,不過,當你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崗位工作,更加要努力拿出成績,才能夠不辜負自己,不辜負老天給的機會。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有幸能夠一生都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工作,並且在這個崗位上將工作做得十分出色。李白自幼十分聰明,喜歡讀書,喜歡寫詩,長大以後,有幸能夠到皇帝身邊為皇帝寫詩,但是,漸漸地,李白髮現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離開了皇宮,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唯一沒有放棄的就是寫詩。

在宮外流浪的日子,李白逍遙自在的生活,他一邊旅遊,一邊寫詩,一邊看望當年的那些好友,想要將那些在宮中浪費的大好時光補回來,肆意地享受人生。有一次,在去往王屋山陽臺觀的路上,李白遇到了杜甫和高適,得之大家的目的地是一個,三人便同伴而行,一邊聊天一邊趕路,十分悠閒。

李白幾個人要找的是一個道士,名為司馬承禎,被世人稱為“白雲先生”,他崇尚道教,不愛做官,生性豪放不羈,極具文學素養,這樣的性格和李白極其相似,所以二人十分投緣,成為了好朋友。當李白三人到達王屋山陽臺觀的時候,被告知司馬承禎已經去世了,這樣的訊息另李白十分心痛,所以為他作了一首詩。

詩的名字為《上陽臺幀》,詩中寫道: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整首詩一共二十五個字,雖然篇幅較短,但是卻流露出了李白狂妄不羈的風格,同時在詩中,讀者也可以體會出李白對司馬承禎的敬仰之情,同時,詩的名字通俗易懂,陽臺就是指陽臺觀這個地名。

詩中描寫了高山流水,一方面描寫了周圍的景物,體現了李白對司馬承禎的欽佩和敬仰;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指俞伯牙和鍾子期這一對知音,體現了李白和司馬承禎之間也有著惺惺相惜之情,整首詩筆鋒飄逸,和李白豪放的性格相映,在整首詩的結尾,李白表明了時間、地點和作詩的自己,雖然寥寥幾句,但是卻成為了千古名句。

李白寫出這首詩之後,不僅得到了當時很多詩人的讚賞,也得到了後代很多詩人的讚賞,而且,有很多朝代的皇帝或者書法家都會臨摹這首詩,這首詩的真跡也一直在各個朝代流傳,直到今日,這首詩的真跡被放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館,相當於中國的“國寶”,也是李白留下的唯一一個真跡,彌足珍貴。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唐詩宋詞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