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孫策遇刺去世時,為何不傳位給親生兒子,反而傳給了兄弟孫權?

孫策號稱“小霸王”,他以傳國玉璽為質,向袁術借了三千人馬,就席捲江東。在官渡之戰時,胸懷大志的孫策準備率軍渡江襲取許都,可惜壯志未酬就死於刺客之手。在孫策去世時,他沒有把霸業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兄弟孫權,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孫策集團上下沒有託孤之人。

孫策去世時,有一個兒子名叫孫紹。孫策去世時十分年輕,年僅二十六歲,由此可知孫紹的年齡也不會太大,很可能不超過十歲。這樣一位年幼的孩子,想要繼承孫策的霸業,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託孤之臣,是不可能地位牢固的。

我們遍觀孫策集團上下,就會發現孫策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信之人,能夠成為他的託孤之人。首先我們看孫氏家族。孫氏家族是吳郡人,從孫堅的經歷可以看出,孫氏在當地並非名門望族。孫堅起家發展,都是在徐州、淮泗地區,與老家沒有多少關係。

孫策起兵時十分年輕,他雖然席捲江東,但是在他勢力迅速擴充套件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隱患。那就是他的集團中成分複雜,自己宗族勢力又不佔絕對優勢,難以團結一心。在孫策的武力脅迫下,大家尚且可以形成一個集團,但是一旦孫策離世,他的集團就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如果在孫氏家族中選擇一個託孤之臣,唯一可以擔當重任的就是孫權。可是當時孫權本人也才年方十八,以他的資歷、身份尚且難以服眾,自顧不暇。更何況是要讓他輔佐一個更無法服眾的幼主,這根本就是孫權不可能勝任的。

那麼在臣子中選擇一個託孤之臣呢?在孫策集團中,掌握軍政大權的是張昭。如果要選擇託孤之臣,張昭是最佳人選。在現實中,孫策也是把他作為了託孤之臣,只不過繼位人是孫權。張昭雖然對孫策的託孤十分感激,也對孫權盡心輔佐,但是到了關鍵時刻就顯出了原形。

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的南下荊州。荊州的那些昔日效忠劉表的世家大族,逼迫劉琮投降了曹操。劉表奮鬥一生的基業,就這樣拱手送給了曹操。當曹操的書信來到東吳時,以張昭為首的那些世家大族,也要複製荊州的模式,逼迫孫權迎降曹操。

幸虧孫權在當時已經年長,並且收羅了一批自己的部下。在魯肅和周瑜的幫助下,孫權才力排眾議,拒絕了張昭等人的要求。隨著赤壁之戰的勝利,孫權也徹底拋開了張昭,將東吳全部軍政大權收歸自己。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張昭輔佐幼主的話,他將掌握江東孫氏的所有大權。如果他有異心,就可以輕易篡奪孫氏的江山。就算他沒有異心,如果出現像赤壁之戰那樣的局面,他也很可能挾持幼主投降,荊州的下場就是江東的榜樣。正是由於沒有可作託孤之人的臣子,使得孫策無法立幼主繼承自己。

二、家族之中唯有孫權可保霸業。

孫策在去世前對張昭說,如果江東無法立足,就帶領孫氏宗族向西撤退。由此可見,正是孫氏家族在當地沒有根深蒂固的勢力,才使得他們沒有自保的依仗。在群敵環伺之中,如果孫氏集團沒有一個團結的核心,將會迎來滅頂之災。

既然立幼主是不可能的,那麼孫策就只能從年長的兄弟中選擇一位,孫權就是這樣進入孫策的視線的。孫策對孫權的才幹十分清楚,他在把霸業交付給孫權時就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正是因為當時孫氏集團內外交困,危機重重,才需要一位能夠團結上下,以求自保的君主。孫權的長處正是“舉賢任能,各盡其心”,遍觀孫氏宗族之中,唯有孫權能夠力挽危局,團結孫氏集團上下,讓孫氏家族轉危為安。因此,孫策才會將自己的霸業交給孫權。

同時,孫策也知道孫權的抱負,並非是人下之人,他不可能會成為幼子的託孤之臣。在史書上記載孫權在未繼位前,就“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侔於父兄矣。”在孫氏集團內部,孫權的影響力很大。張昭、周瑜都認為孫權可以一同成就大事,都願意為他效力。

在孫氏家族內,也有孫策和孫權出生的傳說。據說孫堅的夫人生孫策的時候,夢見月亮飛入自己的懷中。而生孫權的時候,則夢見太陽飛入自己的懷中。孫堅聞聽之後大為欣喜,認為這是富貴的象徵。

這個雖然是一個傳說,但是這個傳說證明,早在孫堅的時代,在孫氏宗族中就認為孫權是與孫策一樣,是能夠給孫氏家族帶來富貴的人物。這種傳說能夠流傳下來,就是因為孫權在家族中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很多人把家族的希望放在了孫策和孫權的身上,甚至認為孫權將來的成就要超越孫策。

在孫策心中,當然也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他在帶著孫權行軍打仗的時候,就經常指著部下向孫權說,這些將來都是你的將領。既然幼子不能繼承自己的事業,那麼為了家族的延續,為了父親和自己開創的事業不會夭折,孫策最終選擇了孫權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結語:

孫策遇刺受傷後,在去世前決定把霸業交付給孫權,並且託付張昭好好輔佐孫權。孫策之所以不傳位給自己的幼子,是因為形勢所迫。因為孫氏家族不是江東的名門望族,沒有龐大的勢力支援自己家族穩固立足。因此繼承人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孫氏家族的生死存亡。

再加上遍觀孫氏集團上下,沒有能夠託孤之臣,孫策只能傳位給年紀較長,能力更強的兄弟。由於孫權能夠得到宗族和孫氏集團中大部分人的支援,擁有“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的才能,孫策最終選擇了孫權為繼承者。事實證明,孫策的選擇是正確的。孫權不但儲存了孫氏集團和江東,還建立了三足鼎立的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