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漢明帝劉莊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老師的?劉莊的一生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

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孔僖傳》中曾說道:“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從古自今,在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尊師重道”始終佔據著重要地位。甚至,在古代,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親師”的香位牌。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漢明帝是怎樣對待他的老師的。

先說說漢明帝其人,漢明帝劉莊,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個兒子,劉莊因為自幼聰慧受到劉秀的青睞。有歷史常識的朋友們都知道,東漢初期的社會並不怎麼穩定,就在建武十九年之時,單臣、傅鎮等人借用妖巫之名蠱惑百姓,起兵造反。

由於,迷信的信徒十分信任二人,所以,他們打起仗來並不怕死,這導致劉秀派出的大軍寸步難行,久攻不下。在這個時候,劉莊獻計,讓大軍佯裝鬆懈,引誘對軍突圍,這樣就可以趁機打進城去。在聽取了劉莊的計謀後,大軍順利地平定了叛亂。

同年,劉秀立劉莊為皇太子。

在劉莊被立為皇太子之後,劉秀幫他選定了恆榮作為他的老師教導他經學。恆榮也是個傳奇的人物,他幼時家裡貧窮,只得外出做客傭,以此換取銀錢維持生活和學習,十五年不曾回家。就這樣勤工儉學了許久,最終,學成明道。

但是,恆榮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他覺得王莽不配為君,不願在他手下做事,於是,便帶著他的書籍和弟子們逃到山中躲避戰爭,雖然,不能吃飽穿暖,但是,他的教學仍受到弟子追捧,日日講習禮樂。到了建武十五年時,由弟子推薦,劉秀把他請過來教導太子。

在教學太子的時候,何湯提醒他說:“老師你要知道,治學和為官是不一樣的,治學只用對學術嚴謹認真就行,但是,為官還需要變通。老師您現在有此機遇一定要懂得變通,教導太子之時須得明白有什麼可說,什麼不可說,不得太過固執。至於皇上,雖為明君,但是,也喜歡奉承喜言。”恆榮聽了就很不開心了。

他覺得:我把你教出來,你才進官場幾天,你就學會這種官場潛規則了,你還說為了我好,我才為你痛心呢。我崇尚的是君子之道,絕對不會做這種事,不開心之餘我就要辭官。但是,劉秀可就不幹了啊,我這兒辛辛苦苦把大能請出山,這才多久啊,你就要辭官了,不得行。

於是,他就和恆榮談了談心,恆榮把這件事跟劉秀一說,劉秀一聽,這先生有君子之風啊,連連誇讚他。就這樣,恆榮就開始教導劉莊了。

由於,劉莊聰慧,恆榮又悉心教導,僅僅九年,劉莊就成了當時出色的經學家之一。恆榮見劉莊學習有成,高興之餘,便辭去了太子少傅的職位,多次上疏說:“我很榮幸能夠得到天家賞識教導太子,講了幾年,我覺得自己的資質還是比較淺薄,沒有什麼長進。但是,太子聰慧,這個年紀就能有這種成績,真是國家的福佑,所以,我也應該回家了。”

此時,有人就覺得:“你幹嘛請辭呢?你現在待遇這麼好,等到太子登記之後,更是榮耀萬分,還想請辭,是腦子瓦特了嗎?”恆榮就說:“要是像你想得這麼多,我就不配擔當太子師父了,正是這樣,我才不敢戀據。”

劉莊即位後,雖為皇帝,還是十分尊敬恆榮的,於是,吩咐下人對待以師禮待恆榮。他多次到恆榮府上拜訪,一進街口就下輦步行進府,表示尊敬。他在太常府時,請恆榮坐在東席——漢朝以東方為尊,劉莊這樣是對恆榮表示尊敬,這也就是後世尊稱老師為“西席”的原因。甚至,若是有人在恆榮面前請教劉莊學問,劉莊就會謙遜地說,太師在這裡呢。

恆榮生病時,劉莊若不能親自到府看望,於是,他就會派使者問安,望他早日康復,並賞賜給他許多生活用品。恆榮過世時,劉莊穿上孝服,親自臨喪送葬。

劉莊貴為天子,對待老師尚且如此,況乎常人呢?

在我國傳統上,把學問知識分為“道”、“經”、“術”三個層次。“道”是最高的學問。“經”是對“道”的闡述。“術”是實踐“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學派都把“道”作為最大的學問,最終的追求目標。孔子甚至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所以,“尊師重道”本是每個學生都應該擁有的基本素質。但是,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由於,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質,很容易受到各方的質疑,特別是在這個人人都追求個性、自由與平等的社會中,在課堂上不尊重教師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了。

並且,師生之間一旦出現什麼問題,某些輿論總是會將過錯歸咎到教師身上,導致現在許多教師不敢管學生,也不願管學生,最終,讓這樣的“怪相”發展下去,只會使教育行業越來越難以管理。筆者也希望有朝一日,現如今的學生,也能如同劉莊對待恆榮一般對待恩師。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師者,人之模範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人有三尊,君父師是也” 等等。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尊師”的道德觀念。古代流傳下來許許多多這方面的故事。如《子貢尊師》、《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師》等等。

雖然,不是所有老師都值得尊敬,但是,只要是用心教導學生的教師,都是值得世人尊敬的。

參考資料:

【《中國的“尊師重道”觀》、《後漢書·孔僖傳》、《後漢書·卷三十七·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