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伯溫路過諸葛亮祠堂,寫14字羞辱他,諸葛亮1300年前寫12字回敬

前言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俗話說得好前人田地後人收,說什麼龍爭虎鬥。歡迎大家抽出你寶貴的時間來閱讀我的文章。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劉伯溫路過諸葛亮祠堂,寫14字羞辱他,諸葛亮1300年前寫12字回敬。

四大名著獨愛它—《三國演義》

眾所周知,四大名著在我國流傳甚廣。猜不透《紅樓夢》的情和愛,看不慣《水滸傳》的忠和降,讀不懂《西遊記》的磨於難。我最喜歡看的還是三國演義。喜歡梟雄曹操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胸懷,喜歡他寧可付天下人,不怨天下人負我的擔當。喜歡武聖關羽溫酒斬華雄的從容,喜歡他過五關斬六將的神勇。

《三國演義》唯愛他—諸葛亮

但是說道三國,有一個人始終繞不過去,也不得不提。那就是幫助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告訴劉玄德一句名言:臥龍鳳雛的一人者得天下。於是劉備帶領自己的兩個結義兄弟前往諸葛亮的住處,這就是被後人傳頌的三顧茅廬。諸葛亮被劉備的真情所打動,他沒有辜負了劉備的三顧之情。出山後迅速幫助劉備成就了霸業。雖然那段歷史距離今天已經過去千年,但是人們對諸葛孔明依然是崇拜有佳。

諸葛亮因過於操勞而病重。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偉人,人們自發的在蜀地修建了祭奠諸葛亮的祠堂,起名為武侯祠。每到祭奠的日子,人們都會自發的帶上祭品去武侯祠來紀念這位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能臣。這個舉動也能體現出後人對孔明的尊敬和崇拜。

世人皆拜武侯祠,為何不見伯溫廟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孔明死後以前多年的時候,出現了一個人。他認為諸葛亮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為什麼後人那麼推崇諸葛亮,他表示很不服氣。為了洩憤他甚至派人把諸葛亮的祠堂牌匾給拆了下來!這個不服諸葛亮的人是誰呢?他的名氣可是不小,他就是和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劉伯溫。他可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手下的第一智囊。他輔佐朱元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大明王朝,被後人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偉人。他把朱元璋一個放牛娃輔佐成了一個開國皇帝,他自然有自己驕傲的本錢。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一次劉伯溫路過蜀地,接連趕路的劉伯溫人困馬乏。他們找了一個地方休息,下人來報前面有一個祠堂可以休息。他們便一同前往祠堂。但是本來就心情不好的劉伯溫看到如此氣派的祠堂居然是諸葛亮的祠堂。心中更是憤憤不平。想當年諸葛亮不過是三分天下,而我劉伯溫卻是幫助朱元璋一統天下。我的能耐可以要比你諸葛孔明要高多了。於是派人尋來筆墨揮筆寫下了兩行大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透過這兩行字來抒發自己的內心不滿。也表示對諸葛亮的不服。出門看到門頭上的武侯祠的牌匾以後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叫手下把諸葛亮的牌匾個取了下來。誰知道不一會就有有士兵報告說是牌匾後面有字。劉伯溫眉頭一皺,到跟前定睛一看立刻站那說不出來話。原來牌匾後面也寫了兩排大字:“我知後世有你,你知後世何人?”沒過片刻,劉伯溫當場跪下磕頭,然後趕緊讓士兵把臥龍先生的牌匾畢恭畢敬的掛回原處。之前自己的的那兩行字也趕緊毀掉了。臨走之前又畢恭畢敬地磕了一個頭。從此劉伯溫算是心服口服了。

後人評價諸葛亮和劉伯溫

後人評價他們二人的時候,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講。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曹操的魏國大有一統天下之勢。而諸葛亮和周瑜、魯肅、陸遜等人聯手,把這個指日可待的統一硬生生地掰成了天下三分,這是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事,可謂是逆天之強。

而元朝滅亡,明朝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元朝貴族自相殘殺的結果。除了脫脫丞相,沒有一個元朝貴族有心去平定反元起義,反而是養寇自重:藉助反元起義,作為自己擁兵自重的藉口;這才導致朱元璋的坐大。等到朱元璋興兵北伐的時候,元朝已經沒有能夠和他對抗的力量。所以說:滅大元者,大元也。劉伯溫所起的作用,是助推歷史的車輪,而非像諸葛亮那樣是螳臂當車,誰出的力更大,也不言自明。

雖然劉伯溫的舉動有失分寸,但是他後來的舉動讓人們看到了他知道自己犯錯了以後改過自新的態度和條件。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也要學習他這一種態度。人人都會犯錯,但是要及時改正。

大家怎麼怎麼看待這兩個歷史名人呢?你認為他們誰更勝一籌呢?歡迎留下你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