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諸葛亮死後,姜維為何沒能奪得魏國尺寸之地?諸葛亮死後誰當皇帝?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後,姜維逐漸全面主持起蜀國的軍事大局。姜維秉承諸葛亮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理想,頻頻出兵討伐魏國,《三國志》記載,前後共有十一次之多。但遺憾的是,姜維興師動眾連年用兵,結局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未能奪得魏國尺寸之地。

姜維是三國後期各方公認的一流名將,韜略武功都屬上乘,為什麼戰績如此糟糕?有兩大原因。一是蜀魏兩國綜合國力相差懸殊,蜀國無論經濟總量與軍事實力,都比魏國相差太多,想滅掉魏國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是因為魏國方面同樣人才濟濟,其中足以和姜維抗衡者大有人在。魏國老將鄧艾,就是姜維的主要對手之一。從兩人的交手記錄來看,姜維每次出戰遇到鄧艾,幾乎都沒有好果子,要麼打敗仗,要麼無功而返,幾乎佔不到任何便宜。用鄧艾自己的話說,“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

鄧艾的成長髮跡過程中,魏國權臣司馬懿起到了重要作用。鄧艾出身貧寒農家,幼年時曾經一度給人家放牛為生。在極端重視門第出身的後漢三國時期,鄧艾這樣的出身很難出人頭地。特別是他又生在人才儲備豐厚的魏國,想要脫穎而出更是難上加難。

公元240年,已經40多歲的鄧艾依舊默默無聞,還只是魏國的一個基層官吏典農功曹,協助管理屯田。在一次奔赴洛陽送交文案材料時,他結識了位高權重的太尉司馬懿。兩人一番接觸後,司馬懿對他的才華眼界大為佩服,開始有意提拔栽培,使之成為自己的心腹。

遇見司馬懿成為鄧艾人生轉折點,此後他的仕途步步高昇,先後調任徵西將軍、南安太守等職務,走向軍事一線,他的軍事天賦有了用武之地,在對抗蜀國的戰爭中屢立戰功,逐漸躋身魏國武將骨幹群體。

公元263年,鄧艾來到人生巔峰。他與司隸校尉鍾會聯手作戰,指揮大軍討伐蜀國,並以雷霆之勢一舉滅掉蜀漢,活捉劉禪。在此戰中,鄧艾涉險犯難,帶領孤軍穿越七百里陰平道,奇襲成都,立下頭功。

然而令人愕然的是,鄧艾達到人生巔峰之時,也是其死到臨頭之日。就在滅蜀的當年年底,魏國權臣司馬昭就以謀反之名冤殺了鄧艾,一代名將就此死去。鄧艾既有滅蜀之功,又是司馬懿的親信,司馬昭為什麼要殺掉他?

原來,這與鄧艾入蜀後的一系列作為有密切關係。蜀地遠離中原,交通極為不便,鄧艾入蜀後,為了儘快穩定蜀地局勢,很多重要事由都自作主張,先斬後奏。比如冊封劉禪為行驃騎將軍,蜀漢官吏都被他重新委任官職,此外他還任命兒子師纂為益州刺史。

蜀地物產豐饒,山川險阻,自古就被視為帝王基業。鄧艾來到這裡,凡事不經請示自己做主,還把兒子任命為益州刺史,引起了司馬昭的極大疑慮,專門寫信告誡他:“事當須報,不宜輒行”,讓他必須先請示再行動。

鄧艾如果此時幡然醒悟,還有機會。但他卻不以為然,在回信中為自己分辨:“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往返彙報批准,太浪費時間。且古人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先例,他這麼幹沒錯。

鄧艾雖然處於一片赤誠,但生性剛直的他卻沒想到,此舉觸犯了為臣之道大忌。司馬昭本來對鄧艾心存忌憚,如今他又在蜀地凡事自專,在司馬昭看來,將來有極大可能擁兵自重割據一方,成為勁敵,為此才會起了殺機。鄧艾雖然才幹超群,一心為國,但卻不懂權謀之道和保身之道,最終吃了大虧。關注更多三國曆史之謎,請品讀《知三國》。

參考資料:《三國志》